9月12日,“非洲手机之王”传音控股(688036.SH)发布公告,其控股股东深圳市传音投资有限公司计划通过询价转让方式,出让所持有的2280.7万股公司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约2.00% 。对于转让原因,公告中表述为“自身资金需求”。
根据计划书,此次股份转让并非通过二级市场的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进行,而是面向具备相应定价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机构投资者。这意味着接盘方将是专业的券商、基金、保险或私募管理人等 。此外,受让方通过此次转让获得的股份,将有6个月的锁定期,期间不得转让 。
作为传音控股的绝对控股方,深圳市传音投资有限公司目前持有公司49.15%的股份,合计超过5.6亿股 。此次拟转让的2280.7万股,约占其总持股的4.07% 。公告强调,本次转让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
根据最新公告,9月12日的询价申购已初步确定转让价格为81.81元/股。本次询价吸引了包括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在内的26家机构投资者参与报价,有效认购股份数量为2616.8万股,约为拟转让股份的1.15倍。最终,本次拟转让的2280.7万股获全额认购,由20家机构投资者接盘。按此计算,控股股东可通过此次转让获得约18.66亿元资金。
本次股份转让发生在传音控股发布业绩大幅下滑的半年度报告之后。
根据公司8月27日披露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传音控股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90.77亿元,同比下降15.8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更是遭遇“腰斩”,同比骤降57.48%至12.13亿元。对于业绩下滑,公司在财报中归因于“产品上市节奏、市场竞争以及供应链成本综合影响”。
财报同时揭示了公司面临的更深层次经营压力。一方面,其作为业绩基本盘的手机业务收入下滑,且在非洲、南亚等核心市场面临着日益加剧的竞争。另一方面,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达到92.9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32%,在营收下滑背景下,这可能意味着一定的库存积压风险。
面对主营业务的挑战,传音控股正加速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将宝押在“多元化”和“高端化”两大战略上。公司在财报中表示,正积极拓展数码配件、家用电器等扩品类业务,并持续加大在中高端产品和前沿技术上的研发投入,上半年其研发费用同比增长了15.12%。
不过,从财报数据看,多元化的新业务目前对整体营收贡献尚不足2%,而高端化战略能否顺利转化为市场销量和利润也仍是未知数。在公司业绩承压、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控股股东在此时的减持,尽管有其自身的资金安排考量,但也为这家正在艰难转型的公司增添了更多待解的疑问。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严兆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