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印钞为什么不是救世良方?
创始人
2025-09-19 15:26:05

债务危机往往是印钞的起点,但它的实现机制是什么?


债务是“交付货币的承诺”。然而,债务是经济活动中自发产生的,其数量受到人们的心理预期和短期波动的影响,难以控制。而在现代国家中,货币的数量则几乎完全由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定。


即,“任何人都可以创造信用,但并非任何人都可以创造货币。”(《国家如何破产》第一章)


那么,一旦债务承诺,多于现有可以兑现的货币时,债务危机便不可避免。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中央银行面临着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这个选择将极大地影响我们每个人的长期财富。


一、中央银行的两种药方


中央银行的第一种药方是保持货币的“硬性”。


这意味着中央银行将不会大规模地印钞来应对危机,而是让货币的供应受到硬资产(如黄金、白银,或比特币)的限制。


这虽能保证货币储藏财富的能力,但也会直接导致大规模违约,引发通缩性萧条。


在达利欧看来,硬性货币偿债将引发严重的市场衰退。经济活动低迷,抑制借贷和消费,资产价格暴跌。更糟的是,债务泡沫破裂,利率上升,债务更难偿还。


第二种药方是使货币“软性”。


中央银行可以发动印钞大潮来应对危机。它凭借创造货币的超能力,大规模购买债券,向市场和政府注入流动性。印钞为债务人提供更多现金流,让他们更轻松地偿还债务,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平息债务危机。


不过,这种做法的代价也不小:不可避免的货币/债务的贬值。货币供应量激增,购买力必然下降。


因此,债权人手中的资产,比如债券,实际价值会大打折扣。债权人收到的本金和利息,实际购买力甚至可能低于原先放出的本金。所有持有货币的人都在为这场大规模印钞买单。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中央银行总是最终选择印钞和贬值货币。原因很简单,如果坚持要求用“硬性货币”偿还债务,不仅会带来市场的严重动荡,还会引发经济的深度衰退。这种衰退,往往意味着大规模失业、企业倒闭以及资产价格暴跌,甚至可能威胁到社会的稳定——这,显然是政策制定者们无法承受的痛苦。 


我们常常将这称为“硬着陆”,是所有沙盘推演中最避之不及的一种后果。


达利欧对此的理解是:中央银行之所以选择这样做,是因为它是最后贷款人,必须防止系统性崩溃,尽管它自己可能会蒙受购入不良贷款带来的损失。


不过,短期来看,这种损失对于中央银行这种庞然大物的冲击,几乎微不足道。而企业和个人,却可以因为中央银行承担这些损失,而避免更大的灾难。


所以凯恩斯主义能够大行其道:通过印钞和贬值,中央银行得以在危机中灵活应对,稳住局面。


这种债务危机也可能源自财政。二战后的美国,由于长期过度支出(特别是1960年代的越南战争和“反贫困战争”)以及其他国家经济的复苏,持有的黄金储备相对于其发行的纸币承诺而言逐渐不足,最终导致了银行挤兑。这才有了我们熟悉的美元黄金脱钩,美元对硬通货开始了漫长的贬值。


用增发货币来降低债务负担,是历史上反复出现的常态,也是达利欧预测经济大周期的核心原则。


二、这剂药方的代价是什么?


我们接受的常识是,央行在经济危机时的印钞是为了刺激经济、避免衰退,被视为解决问题的“良药”。这似乎是个皆大欢喜的局面:危机被避免,失业被避免,资产价格下跌被避免,成本好像只有印钞机的折旧。


只看短期,的确如此。但长期来看,事情完全不同。


其一,是货币购买力的降低。


随着印钱救市的推进,投资者持有的资产在名义规模上越来越大,与不可印刷的实物财富和硬通货相对比越来越多,以至于越来越难以用这些资产兑换实物财富和硬通货。


对于持有现金储蓄和低风险投资(如债券)的中产阶级而言,这意味着他们辛苦积累的财富的实际购买力会下降。这也是达利欧关注的核心:外界的变化是否会使他“失去财富储存手段”。


以日本为例,达利欧在《国家如何破产》的第十六章给了三个层面的数据,描述了央行如何摧毁了财富储存手段。


首先是消费。日本主题公园的门票,在2000年大约相当于0.25天的工作收入,在2024年相当于0.5天。



其次是收入。日本劳动者的平均月收入从2010年的约4500美元降至现在的约2500美元,以黄金计则从2000年的约13盎司降至现在的1盎司。



最后是资产。自2013年以来,日本政府的债券持有者相对于持有美元债务损失了45%,相对于持有黄金损失了60%。



其二,是富人愈富。


央行扩张资产负债表,大举收购政府与企业债券,会让股权、地产等资产价格一路飞升。谁拥有的金融资产越多,谁就会更有钱。廉价而泛滥的信贷让有资源借到钱,或者已经持有大量资产的富人受益;而手持现金,且没有投资门路的普通储蓄者却无法享受。


因而,毫不奇怪,2008年金融危机中的政府救市加剧了公众对“系统偏袒富人”的看法。富人不仅安然无恙,还大赚一笔,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剧。到了2020年,美国政府的新一轮救市,仍然只能让金融资产名义价值这种“纸面财富”增长,且并未平均分配,财富差距反而继续扩大。


2008年之后,美国家庭金融资产(即“纸面财富”)名义价值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通道,从32万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109万亿美元,增长了233%,而同期GDP仅增长98%。


用达利欧的话来说,这就是“没有有效地将资金送入那些财务压力最大的人手中”。他也测算了救市对于股市的影响,得出了两个惊人的数据。


1、泡沫指标从2010年的18%,上升到2020年底的75%。这是场危险的魔术:业务不赚钱,只能靠融资或借贷续命的企业,仅凭向市场讲故事,加上不断增加的热钱,就能推高自身估值。


2、2008年后的零利率政策,使得股价额外上涨了75%。公司税和个人税下降,也助长了资产价格。


救市无法帮助到普通大众,反而导致财富集中,成为社会矛盾和政治冲突的催化剂:2008年,美国右翼民粹主义(如茶党运动)和左翼民粹主义(如“占领华尔街”运动)开始兴起。而右翼民粹主义集大成者特朗普,也被愤怒的美国中低层民众两次抬入白宫。


三、这剂药方的耐药性是什么?


增发货币在短期内,对缓解债务危机的症状非常有用,它就像人类第一次发现盘尼西林一样,带来巨大的惊喜。


然而也如同盘尼西林一样,人类对增发货币的滥用,也使得经济体逐渐患上了对它的耐药性。


这种耐药性在1930年代就被发现。达利欧在翻阅故纸堆的时候找到了最初描述它的说法:“推绳子”。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耐药性,其根本原因还是达利欧所不断强调的一点:短期债务周期和长期债务周期存在根本区别。


短期债务周期的萧条阶段里,经济通常还保有一定的增长潜力,注入流动性仍然能带动经济的复苏。但是,到了长期债务周期的收缩阶段,制造更多的货币来拯救经济,已经根本行不通。


为什么?因为债务水平已经处于一个极限,资产的泡沫已经不可持续。持有这些资产的投资者,已经开始拼命想要脱手,深知这些资产迟早会变成烫手山芋,不能再为他们储存财富。中央银行释放的流动性,已经无法刺激经济活动,因为大家深知,借贷、扩大生产已经无法给自己带来正现金流。


这便是我们所熟知的流动性陷阱。


此时,风险规避成了常态,因为不看好未来的经济形势,所有人都对借贷和支出充满畏惧。甚至在无风险利率接近零,甚至是负值的情况下,他们依然宁愿选择囤积现金。


这时,中央银行陷入了两难的困境:它一方面需要维持宽松的政策,才能支撑疲弱的经济和捉襟见肘的政府财政;而另一方面,它又得在紧缩政策上踩刹车,防止投资者和储户逃离本币。这种政策的矛盾,最终会导致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膨胀和盈利能力的下降,甚至某一天,它会不得不在负现金流的压迫下再次启动印钞机,继续加剧货币贬值的恶性循环。


私人市场对债务的需求却开始消退,这迫使中央银行进入了一个特殊的“拯救”角色:它不得不接手这些多余的债务供应,成为唯一的接盘侠。


在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中,我们总是相信,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可以有效刺激借贷和投资,进而推动经济复苏。但在这段特殊时期,尽管资金成本已降至历史低点,私人部门的恐惧却让一切变得徒劳。资金的流动因为这种恐惧,无法顺利传导到实体经济中去,最终变成了一个被困在金融体系中的死水。即便资金几乎可以免费借取,但不妨碍市场上的借贷和投资依旧是寒冬。


雪上加霜的是,低利率和充裕的资金并未转化为经济活力,反而加深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货币贬值的加剧和投资者的迷失形成一对互相强化的恶性循环。


日本失去的三十年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尽管从2012年底起,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和首相安倍晋三上台后实施了“三支箭”政策,大规模增加了货币供应和财政支出,并将利率推低至名义增长率和通胀率之下,但通缩和压抑的心理状态依然挥之不去,以至于仅实现了0.9%的低正增长。


四、我们的应急预案


中央银行的印钞机,的确可以巧妙遮蔽债务的刺眼风险。央行大手一挥,凭空生成的货币与信贷,看似让还债轻松许多,可代价是每张钞票的购买力都被削弱。


于是,基于历史模式和当下的状况,达利欧给出了惊人的结论,美国和大多数主要储备货币国家,“如果不以某种方式控制其长期债务周期问题,未来五年内有65%的概率,未来十年内有80%的概率发生不受欢迎的重大债务资产和负债重组/货币化”。


这是因为,现有债务早已逼近不可持续的边缘,而且仍在持续攀升;在这种情况下,利率陷入两难——既要抬得足够高,让资金提供方心甘情愿地继续购入,又得压得足够低,不至于让借款方破产。两端兼顾的操作空间,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收缩。


或许,本轮长期债务周期行将就木。


教科书告诉我们,政府债券没有风险,是“避险资产”。然而,这个神话,在长期债务周期的末期也可能不可避免地被打破。


也许不会名义上违约,但很有可能出现的是货币大幅贬值,从而导致投资者财富的实际购买力缩水。因此,国家破产不同于企业破产,它的发生来自于国家发行的货币不再有财富储藏的价值。


怎么办?


达利欧总结了“货币贬值和债务减记期间的资产回报”历史数据,发现黄金、大宗商品和股票在这些时期通常表现出色。


黄金、股票和大宗商品相对于债券,平均超额回报为 71%


也许你的很大一部分财富,尤其是养老金、存款和稳健型投资,通常配置在被认为是安全的债券或其他固定收益产品中。这在大部分时刻都是合理的。然而,在长期债务周期的后期,“持有债务资产(如债券)变得相对不那么受欢迎,相对于持有经济的生产能力(如股票)和/或持有其他更稳定的货币形式(如黄金)”。


可以把它想象成一次长期的慢性病:印钞像止痛片,能让市场免于痛苦,但并不能治愈经济体的结构性病灶。把上述宏观逻辑收束到个人层面,我们也可以知道,名义财富的膨胀并不等同于真实购买力的稳固。这些年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已经让我们充分感知到了这一点。


既然我们无法左右货币政策的开关,那就把有限的能量投向那些在任何货币制度下都更稳健的硬通货。这不单单包括有形的资产,也包括真实保存我们劳动成果的无形财富:生产力、技能、健康以及信任。


我们必须同时做好两件事:一方面做哲学重构,重新定义什么是值得守护的财富;另一方面做现实防御,把可控的生活变得更加有韧性。不确定性应当被我们当作常态,培养应对不确定性的思维习惯:不求预测未来,但要能承受多种未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索,作者:经济小张(17岁之前是小镇做题家,在著名的中国人民币大学学了跟人民币最相关的专业,在国企和互联网做了跟专业距离最远的工作。爱读书、爱电影、爱音乐、爱写作,致力于用多学科的角度解析现实,寻求当下复杂问题的答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V观财报|大众公用:参股公司深... 【V观财报|大众公用:参股公司深创投及其基金持有宇树科技股份】大众公用9月19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
国庆中秋“请3休12”太香!出... 9月19日,A股旅游酒店板块午后拉升,成分股西域旅游(300859.SZ)上涨12.61%,云南旅游...
降薪能阻止滑落的匹克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体坛经济观察 (ID:titansportsindustry),作者:迭戈,原文...
百万房价小区里的公租房,两边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ID:new-weekly),作者:张文曦,编辑:曹吉利公租房建在商品...
孙正义豪赌AI,却面临一个“死... 孙正义又“赌” 孙正义和他的软银集团似乎刚过上几天安稳日子,但风险如影随形。 据国内媒体援引海外报道...
锂价再度下行!供需格局有所改善...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张汀雯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近期,沉寂已久的碳酸锂行情再度出现波动。今年以...
联储证券被警示 一营业部被责令...   中新经纬9月19日电 浙江证监局网站19日发布《关于对联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绍兴裕民路证券营业部采...
全世界的“头顶生意”:假发供应... 证监会网站9月19日披露,青岛海森林发制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森林”)已于2025年9月18日...
市值5年缩水1600亿元!长春...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斯文 于娜 北京报道曾经凭借生长激素独占市场多年的长...
华为再出击,享界S9T稳了 享... 重塑豪华车市场格局。文丨海克财经 范东成已是一片红海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又生变化。华为旗下鸿蒙智行携与北...
逆向寻鲜:叮咚买菜如何在全国地... 前言:当大多数人提到大闸蟹,只认“阳澄湖”时,叮咚买菜却悄然把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的雪蟹和黄河口盐...
打“新”就上拼多多:新品上行的... 本文由无冕财经(wumiancaijing)原创发布作者:海棠葉编辑:陈涧设计:岚昇存量战场,“推新...
“不可能”是别人的终点线,却是...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这才是OPPO。文 | 华商韬略 熊剑辉2023年,当OPPO向联发科提出...
秦洪看盘|下档支撑渐显,动量资... 周五A股市场出现了震荡中寻找下档支撑的态势。其中,上证综指围绕分时均价线反复拉锯,盘中一度拉出红盘。...
全年目标仅完成36%!阿维塔2...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武凯9月19日,阿维塔科技(下称“阿维塔”)宣布王辉出任董事长,全面统筹公...
社保基数又涨了,灵活就业缴费又... 社保缴费基数终于公布了,之前预测不涨,甚至负增长的情况没有出现,缴费依旧增加了。目前,有8个省份公布...
浙江证监局对国融证券采取出具警...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9月19日,浙江证监局发布关于对国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经查...
逆市走强!能源金属板块全线飘红... 9月19日,市场全天震荡走弱,三大指数集体收跌。但能源金属板块逆市走强。同花顺iFinD显示,能源金...
20多年野村老员工,状告老东家... 野村控股在华合资企业——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有限公司,近日陷入一场劳动合同纠纷。据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公告...
A股一房企1元甩卖百亿资产 a... 记者丨张敏编辑丨张伟贤9月18日,*ST南置(原南国置业,002305.SZ)发布重大资产出售暨关联...
金枫酒业和“黄酒藩篱” 金枫黄... 受制于消费群体和消费区域的狭隘性,作为“半路出家”的黄酒酒企,金枫酒业近年来的发展颇为艰难,公司业绩...
工业富联变身万亿巨头,三个月上... 文|海山来源|博望财经工业富联连续大涨,股价再创历史新高,总市值超过1.3万亿元,A股又一万亿巨头诞...
中小型私募短中期跑赢头部私募!... 在私募行业,规模50亿以上的大型私募机构由于投研团队完备、策略多元、风控成熟等优势,更有可能带来长久...
香港开闸,自动驾驶“右舵出海”... 香港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大,而提早布局的百度成最大赢家。9月17日,香港特首李家超在发表《...
龙虎榜图鉴:恒宝股份48次上榜... 年初至今,A股龙虎榜依旧呈现活跃态势。根据同花顺数据,1月2日至9月18日,共计有2792只个股登上...
机器人概念股跳水,卧龙电驱等多... 记者丨庞华玮编辑丨巫燕玲 江佩佩 张嘉钰今日A股市场全天震荡走弱,三大指数集体收跌。沪指跌0.30%...
资本活水润边疆:新疆资本市场的... 新疆日报、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联合报道从丝绸之路的古道驼铃到现代经济的资本涌流,新疆的经济图景在国家...
鱼子酱,鹅肝,黑松露,为什么在... 食物和味道,本身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是人类对财富与权力的追求,试图将吃饭这件事,分成三六九等。鹅肝、...
叉车巨头安徽合力大动作!拟2....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宋逸霆200亿市值叉车巨头安徽合力(600761.SH),拟通过并购来消除...
蔚来卖4900的可爱废物把中产... 新能源车不仅越做越像家,还越做越像人了。还不够,担心你走在路上没个声响怪冷清的,于是陪伴经济也要来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