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星纪魅族CEO黄质潘:旗舰手机坚持一年一迭代,留在牌桌上就有机会
创始人
2025-09-26 19:05:43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浪财经 (ID:sinacaijing),作者:张俊,原文标题:《对话星纪魅族CEO黄质潘:旗舰手机坚持一年一迭代,留在牌桌上就有机会 | 财之道》


“只要坚持留在牌桌上,就永远有机会。”


近日,魅族22正式发布,魅友们终于迎来了等待许久的年度旗舰。日前刚刚上任星纪魅族CEO的黄质潘也首次公开露面,向《财之道》栏目详细阐述了魅族接下来的战略规划和产品策略。


黄质潘表示,这款新品原计划在今年618期间发布,但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推迟。一是过去一年公司做了一些业务调整,同时在魅族22的开发过程中,研发团队发现,要在6.3英寸的机身上同时满足设计、影像、续航和性能,比预想中要难;二是手机行业整体增长逐渐趋缓,竞争格局趋于稳定,企业融资难度显著增大,这些外部环境也促使魅族重新思考产品节奏和资源分配。


此次魅族22售价2999元起,黄质潘坦言,在经过渠道费用、营销成本等分摊之后,仍然是亏钱卖硬件。研发投入更是长期且庞大的开支,目前单靠手机业务很难打平。那么魅族为何还要坚持做手机?他解释称,魅族的战略重心确实在向Flyme Auto和Flyme AIOS体验延伸,但手机作为最核心的终端设备,如果完全放弃,就意味着魅族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远,逐渐脱离主流市场。“我个人仍然看好手机产品的基本盘,未来十到二十年,它仍然会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终端。”


这次发布会特意回到了位于珠海的魅族科技大厦,主题为“归航”。黄质潘解释,魅族接下来要回归初心、回归产品、回归用户,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打造具有魅族特色的个性化产品,通过一代代产品持续迭代,逐步提升销量和用户体验。他给出的目标是手机业务三年左右实现自负盈亏。


他透露,魅族数字系列旗舰将坚持一年一迭代,预计明年下半年会推出新一代数字系列;Note系列则专注于“好用耐用”的产品定位,主打性价比和长周期使用体验,这一系列也会持续更新;另外,魅族还在探索全新形态的模块化手机产品,预计会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发布;至于当前火热的折叠屏手机,他坦言用户群体还相对小众,并且投入巨大,打造一款折叠屏手机的投入约是直板旗舰机的2.5倍,返修率也相对较高,所以魅族暂时不会考虑进入这个领域。


“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无法全面覆盖所有市场,但手机市场足够大、生命周期足够长,只要坚持留在牌桌上,就永远有机会。”他说,魅族现阶段不盲目喊口号,不设定不切实际的目标,先保证健康生存再谋长远。


手机之外,魅族还有眼镜和Flyme两大核心产品线。Flyme Auto业务方面,魅族在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是,目前已覆盖吉利银河、领克等品牌车型28款,用户数量突破150万。黄质潘认为,现阶段,国内同时具备手机、系统、汽车三大板块,并且能实现深度整合的,只有华为、小米和魅族。除了服务吉利旗下多个品牌,魅族也在进一步开放与其他汽车品牌的签约合作。


在Flyme Auto上,魅族的计划是,在吉利体系内,目标三年实现500万搭载量,外部合作车型争取50万,树立行业标杆后再进一步扩展规模;另外,魅族还正在开发Flyme Auto国际版。


眼镜业务上,黄质潘透露,魅族在探索眼镜与车机的联动,将来也许可以替代HUD,或者作为舱内娱乐屏的延伸,但这还需要技术突破。未来,手机、眼镜和Flyme三大核心业务有望迎来进一步的协同。


以下为对话实录(略有删改):


坚持一年一旗舰,


暂时不做折叠屏手机


问:产品延期发布的最大原因是什么?下一代数字旗舰是否会回归正常节奏?


黄质潘:魅族22原计划是在今年618期间发布,但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过去一年公司做了一些业务调整,22的开发工作也确实比我们预想的要难,我们要在6.3这个黄金尺寸的机身上既满足设计、又要满足影像、还要满足续航和性能,确实花了一些时间来调整。二是机行业整体增长逐渐趋缓,竞争格局趋于稳定,加上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企业融资难度显著增大,这些外部环境也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产品节奏和资源分配。


我的目标是希望每年5月份发布新一代旗舰,赶上618大促。但现实地看,我们可能还需要一代甚至两代产品的时间来完成全面调整。做产品不能光靠堆资源,更要用合理的资源做足够好的产品,这才是健康可持续的。魅族现阶段还是一家规模不大的公司,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积累,都与行业头部厂商存在差距。因此,明年下半年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更稳妥的时间点。下一代产品很可能还是在明年的下半年发布,但我也会努力争取提前。


问:以魅族目前的体量和架构,您认为数字旗舰需要达到多少出货量才能支撑住研发和成本?


黄质潘:即便我们定价在2999元,在经过渠道费用、营销成本等分摊之后,其实仍然是亏钱卖硬件。研发投入更是长期且庞大的开支,单靠手机业务确实很难打平。


那我为什么还要坚持做手机?我们的战略重心正在向Flyme Auto和OS体验延伸,但手机作为最核心的终端设备,如果完全放弃,就意味着我们与最终用户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远,逐渐脱离主流市场。我并不希望永远亏钱做手机,而是希望通过一代代产品持续迭代,逐步提升销量和用户体验。可能这一代的销量我们有一个目标,下一代争取再增长一些。只要大方向正确,我相信花两三年时间是可以做起来的。


我个人仍然看好手机产品的基本盘,未来十到二十年,它仍然会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终端——除非哪天脑机接口或者植入式芯片真的普及了,但目前看来,我们仍需要手机这样的设备来保持连接。


所以现阶段,我们是主动选择将脚步放缓,聚焦在做正确的事情上。回归产品本身,踏实地把一代代产品做好。


问:过去几年魅族经历了不少调整,您重新负责后,希望把魅族打造成一个什么样的品牌?手机业务如何重回主流市场?


黄质潘:核心还是坚持做有魅族特色、好用的手机。数字系列会坚持每年迭代,追求的是综合体验优势,而不是单纯堆砌参数。魅族历史上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创新,比如小窗模式、mBack按键、mEngine震动反馈、环闪通知等,这些都是深入用户体验细节的创新。未来我们会持续优化这些特色功能,并逐步扩展到Flyme Auto和其他终端产品中。


此外,我们还在探索全新形态的模块化手机产品,预计会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发布,这是我们对未来手机形态的一次全新尝试。Note系列则继续聚焦可靠耐用特性,适合大众消费者。一切都需要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紧跟行业技术迭代节奏,踏踏实实一代代做产品。


问:发布会上提到“当前困难是过去22年总和”,如何看待内部困难与外部竞争压力的关系?


黄质潘:我们确实面临着明显的资源差距,有的友商仅影像团队就有几千人,而且还在持续扩张,比我们多不少。但如今的手机技术已经趋于扁平化,很多高端技术已经有前人铺路,我们可以更聚焦于综合体验优化,而不是参与极端参数竞争。比如我正在考虑是否去掉广角镜头,通过算法替代其功能,把宝贵空间留给更好的主摄和长焦,实现更轻薄、美观的设计。很多技术待行业成熟后,我们可以积极引入,用更理性的方式追赶行业步伐。


问:明年数字系列的具体规划是怎样的?会考虑推出Pro版本或折叠屏产品吗?


黄质潘:明年下半年会推出新一代数字系列,坚持一年一旗舰的策略,不会同时推出多个版本。打造一款旗舰机的投入非常高,我们必须集中有限资源做好单一产品。折叠屏目前用户群体相对小众,投入巨大(约2.5倍于直板机),返修率也较高(行业普遍超过20%),当前技术还不够成熟,我们暂时不会考虑进入这个领域。


问:“归航”这个词具体是指什么?


黄质潘:“归航”意味着回归初心,回归产品、回归用户体验,更脚踏实地地做事。另一方面,公司资源有限,必须聚焦,不能盲目扩张。我们现在把主要团队集中在珠海,上海和深圳只保留办事处,分别负责研发和商业化。现阶段我们不盲目喊口号,不设定不切实际的目标,先保证健康生存再谋长远。


Flyme Auto没有直接收费计划,


目标三年550万搭载量


问:手机与车机的互联似乎整体进入了一个平台期,并没有出现爆发式的体验突破或商业成果。您如何看待行业当前现状?Flyme Auto又是如何思考破局的?


黄质潘:手机和车机的融合,最初是由用户真实的需求推动的。现在大家出门什么都可以不带,但手机必须得带。没有手机,支付、扫码、联系都会成问题。而开车时使用手机又存在安全隐患,所以才有了两个终端互联的需求。


至于更深度的融合,以及是否能够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这是第二个层面的问题。本质上,手机作为个人ID的载体,已经能够实现不同安全级别的身份认证——从简单的账号密码,到人脸、指纹等生物识别。车机系统并不需要重复所有这些验证,它的核心诉求其实就一点:知道坐在车里的是谁,并同步这个用户的习惯设置。


我再补充一个角度——芯片平台的融合。比如高通目前的车规级芯片,如8295以及下一代的8938,其实和手机端的8系芯片是共享基线和架构的。这意味着手机先用到的最新制程和技术,之后可以相对平滑地迁移到车机平台。4纳米、3纳米甚至未来的2纳米,都是手机率先量产,车机再跟进。这样一来,整个研发资源就可以复用,避免重复投入。


另一方面,应用适配的成本也在下降。以前像QQ音乐这类应用,每适配一款车型都要收取高额定制费用。但现在通过手机域的概念,很多交互可以标准化,我们通过“小窗模式”等功能实现了跨端体验统一,这其实大大节省了资源,也降低了B端的商业化门槛。


问:Flyme Auto用户数已经超过150万,目前这个用户规模能否覆盖研发成本?未来是否会考虑向用户收费?比如订阅服务?


彭翻:在吉利体系内,Flyme Auto的投入产出是打正的。目前我们没有直接向用户收费的计划。唯一可能涉及付费的是第三方的服务,比如QQ音乐会员,但那属于内容方自身的商业模式。


黄质潘:150万用户放在手机行业里确实不算多,但在智能座舱领域已经是领先规模。随着量的继续积累,未来我们在与生态伙伴合作时,可以创造更大的共赢价值。


现阶段,国内同时具备手机、系统、汽车三大板块,并且能实现深度整合的,只有华为、小米和我们。小米强在手机销量,汽车刚起步;吉利强在汽车规模,手机销量还可以再提升;但唯有我们三家真正具备全线能力。


问:Flyme Auto目前的商业模式是怎样的?未来有什么规划?


黄质潘:目前的核心思路是先投入资源把车机体验做好,通过服务吉利和其他合作伙伴来回收成本。当用户量积累到一定规模后,商业想象空间自然会打开。现阶段除了服务吉利旗下多个品牌,我们也已经开始与几家全球知名的汽车品牌签约合作。在适配过程中,我们会充分尊重并融入它们自身的设计语言,这种深度融合的设计方式将是我们未来的重要方向之一。


这其实很像早年手机行业的发展初期,当时没有人能预料到今天移动互联网的繁荣生态,阿里、腾讯也是一步步摸索出来的。一旦用户规模起来,很多商业模式会自然浮现。


彭翻:在吉利体系内,我们目标三年实现500万搭载量,外部合作车型先争取50万,树立行业标杆后再进一步扩展规模。


我们正在开发Flyme Auto国际版,一方面支持接入Google生态服务,另一方面也通过手车互联能力,实现流量共享和移动服务扩展,系统性解决海外用户的联网与生态兼容问题。未来甚至可以通过手机或专用硬件设备,为海外用户提供深度本地化的车机体验,包括语音、生态服务等,这本身也孕育着新的商业模式机会。


问:如何平衡手机与汽车两大业务的资源投入?如何更好地实现协同效应?


黄质潘:我们目前采用模块化管理模式,Auto团队Flyme OS团队有部分交叉,但基本独立运作。手机有相对固定的硬件团队,两者资源冲突不大。Flyme AIOS作为Auto的底层,必须持续迭代,否则上层体验难以发展。XR业务也有独立团队。现在我们将节奏主动放缓,每年只推一款旗舰机型,更合理地在618、双十一等关键促销节点前发布。Auto业务一方面服务吉利集团内多个品牌,另一方面也在积极拓展外部合作机会。


智能眼镜仍在投入期,


正探索与车机联动


问:从实际体验来看,相比眼镜,手表可能是更贴合车机互联的穿戴设备。魅族未来会考虑做手表吗?


黄质潘:手表业务我们目前主要是在海外以OEM/ODM的方式合作推出一些产品,国内暂时还没有重点布局。一个核心问题是,如果要做真正与车机深度互联的手表,就必须使用智能操作系统(如Android Wear),但目前的电池技术还无法支撑长待机——即使优化得再好,也就几天时间。而如果手表要做数字车钥匙,就必须给用户足够的安全感和可靠性,没电了就会很麻烦。


因此,我认为手表更多是作为一种补充,而不是核心的互联终端。未来,随着身份认证技术的进步,也许我们刷脸就能解锁汽车,甚至不需要额外设备。但在5-10年内,手机仍会是绝对的主入口。


问:眼镜和车机的互联会加快节奏吗?


黄质潘:眼镜确实是我们正在探索的新方向,但它更多是作为手机之外的补充终端,比如运动、骑行等不方便带手机的场景。和车机的联动,目前我们还在进一步的探索中,将来也许眼镜可以替代HUD,或者作为舱内娱乐屏的延伸,但这还需要技术突破。


彭翻:我们第一代AI眼镜其实就尝试过替代HUD的功能,但因为眩晕感、成像质量和安全规范等问题,最终没有推向车规级应用。后来我们迭代了观影眼镜,通过DP投屏实现在车内的多屏娱乐体验——比如后排乘客可以戴眼镜看视频,同时调用车内的音响系统。这确实是我们正在思考的方向。


另外,刚刚发布的魅族AI拍摄眼镜(带摄像头版本),未来也可能探索车载直播、视频拍摄等场景,毕竟硬件设备可以复用。


问:如果未来两三年内眼镜市场真正爆发,我们会增加投入吗?您如何看待其发展?


黄质潘:手机业务我计划用三年左右实现自负盈亏。而眼镜业务目前一年仍要亏损不少,因为它所有技术都是新的,需要持续迭代和高强度投入。这就好比手机影像为什么没有盲目上一英寸大底——虽然性能强,但会牺牲轻薄和电池容量。眼镜目前仍处于需要教育市场的阶段,我们的M3曾经年销几十万台,已经是国内品牌第一,但和手机相比规模依然很小,眼镜还处在投入和探索期。


万志强:我们新款眼镜在体积和重量上都控制得更好,仅39克,佩戴更舒适,续航也能达到5小时左右。


黄质潘:对,佩戴体验很重要。区别于市面上的一些眼镜戴起来有明显硌脸的感觉,我们在人体工学和曲面设计上做了很多优化,更贴合面部。魅族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工业设计,现阶段我们把更多精力放在产品上,未来有机会再加大营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V观财报|受台风“桦加沙”影响...   中新经纬9月26日电 绿亨科技26日晚间公告,受台风“桦加沙”影响,部分资产遭受损失,按已投入成...
【经纬晚班车】多个新一线城市正... 【晚间热点要闻】央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5年第三季度(...
抽打“快牛”的鞭子竟源于“快牛... 文/清砚(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一最近,在一篇文章的引导下,有关“鞭打快牛”的讨论可谓甚嚣...
V观财报|富煌钢构涉嫌信披违法...   中新经纬9月26日电 富煌钢构26日晚间公告,公司于9月26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对公司送达的《立案告...
爱教育消费者的太二酸菜鱼,终于... 作者: 阿肉 编辑: 安菲尔德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旅界 从预制菜争议、不可改辣度到不接待四人以上,太...
重庆九龙坡:惠民、兴业、促消费... 9月26日,2025年“重庆好礼”旅游商品(文创产品)大赛暨外事礼品征集活动、九龙坡区第十届文化旅游...
雷军亲述玄戒芯片及造车幕后故事... 9月25日,2025雷军年度演讲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做了主题为“改...
新世界发展:减债工作已见成效,... 9月26日,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新世界发展,00017.HK)披露截至6月30日的2025财政年度的...
中国恒大集团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记者段文平)9月26日,据天眼查披露,中国恒大集团、郑州恒泽通健康置业有限公司、...
奇瑞汽车正式挂牌港交所,首日市... 香港交易所的电子屏上亮起代码“09973.HK”,标志着奇瑞汽车历时21年的上市征程画上句号 文|《...
「港股IPO观察」万辰集团A+... (周梦婷 摄影)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周梦婷 北京报道自今年7月“二代”王泽...
TikTok Shop跨境PO... 作者|衡之编辑|刘景丰欧洲电商市场,从上半年火到下半年。自今年3月,做欧洲市场的跨境商家就发现,来自...
五年砸千亿,小米终于把「组装厂... 「核心提示」从“风口上的猪”到“扎根的树”,雷军这次完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组装厂,凭什么打好高端局...
低空板块“吸金”,广东低空经济... 南方财经记者朱治宣 实习生钟宸 广州报道9月25日,2025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系列活动之一——...
V观财报|风语筑:实控人辛浩鹰... 【V观财报|风语筑:实控人辛浩鹰拟减持不超3%公司股份】风语筑公告,辛浩鹰计划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
“零到一”突破期望升温,A股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彭新近期,作为半导体制造最核心环节的光刻机赛道走热,国产产业链相关标的在二级市...
V观财报|2连板吉鑫科技:经营... 【V观财报|2连板吉鑫科技: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2连板吉鑫科技公告,目前公司经营情况正常,内外部...
一代官商的全球化末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观察家 (ID:eeoobserver),作者:刘刚“美国的善意”伍秉...
新华锦将“戴帽”:关联方非经营... 9月26日,山东新华锦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新华锦,600735.SH)发布公告,因公司存在关联方非经营...
奇瑞汽车上市背后,“基石投资人... 文丨小李飞刀9月25日,奇瑞汽车正式登陆港交所,股价一度大涨13%,市值突破1800亿港元,成为今年...
泰格医药:建立系统化合规风险管... 文/华夏ESG观察联盟公司介绍泰格医药(股票代码:300347.SZ/3347.HK)作为一体化生物...
借壳传闻下再遭资金爆炒,20倍...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胡金华 上海报道从牛股到妖股,只需再加两个20CM涨停...
招聘30名刑释人员,胖东来图什... 于东来,又干了件大事。上个月,胖东来宣布招聘20名刑满释放人员(以下简称“刑释人员”),在社媒上炸开...
三连板“六个核桃”养元饮品提醒... 9月26日,养元饮品(603156.SH)发布股票交易的风险提示性公告。公告称,公司股票于2025年...
受理到过会88天!摩尔线程IP... 中经记者 孙汝祥 夏欣 实习生 刘思予 北京报道9月26日,证监会科创板“1+6”改革政策发布后的第...
“湘财股份+大智慧”按下加速键... 9月25日晚,湘财股份(600095.SH)与大智慧(601519.SH)先后发布系列公告,湘财股份...
中国自动驾驶车辆驶上迪拜街头,... 继宣布进军新加坡不久,自动驾驶公司小马智行在中东地区的技术出海迎来进展。9月26日,小马智行宣布获得...
仅用时两个月!这家公司退出A股... 9月26日晚间,天茂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T天茂”,000627.SZ)发布公告称,公...
2.86亿元资金抢筹万向钱潮,... 9月26日,上证指数下跌0.65%,深证成指下跌1.76%,创业板指下跌2.6%。盘后龙虎榜数据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