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山东女首富赵燕,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不是她500亿的身家,而是那瓶“天价玻尿酸”,原料成本仅15元,到了消费者手里却要花5000元买单。
一边是女性为“变美”心甘情愿掏腰包,一边是近300倍的价格差,有人说她是“抓准女性痛点的商业奇才”,也有人骂她“靠收智商税发家”,这个站在医美行业顶端的女人,到底凭什么?
其实赵燕一开始和“玻尿酸”半点关系都没有,年轻时的她,手里攥着的是别人求之不得的“铁饭碗”。
上世纪80年代,她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因为成绩拔尖被留校当老师,工作轻松、福利稳定,放在当时,这几乎是女性最优的人生选择。
可赵燕偏不,看着电视里那些在商界闯天地的人,她总觉得“一辈子待在校园里,太可惜了”。
1987年,当她在宿舍看到“海南要建经济特区”的新闻时,连夜做了个决定:辞掉工作,去海南闯一闯。
那时候的海南挤满了淘金者,赵燕带着三个同事,凑了5000块钱就上了火车,可现实很快给了她一巴掌,钱没赚到多少,眼看就要见底。
就在几个人快打包回家时,她路过一家工厂,看到院子里堆着几百台落灰的冰箱。
打听才知道,这些冰箱外观没毛病,就是有点小故障,卖出去怕砸招牌,当废品处理又可惜,厂长正为此头疼,赵燕眼睛一亮:“这些冰箱,我要了。”
她拉着同事去信用社贷款5万,买下这批冰箱,又从广州请了两位工程师,没日没夜地修。
那时候家电刚兴起,普通家庭想买冰箱却嫌太贵,赵燕修好的冰箱功能没问题,价格还比市场价低一截,一摆出来就被抢空。
这一笔生意,赵燕赚了80万,在月薪几十块的年代,这是普通人几辈子都赚不到的钱,也让她摸清了“抓需求”的门道。
后来她扎进房地产,在海南房价暴涨前悄悄囤了几块地,等别人都跟风买房炒地时,她又果断卖掉所有产业抽身。
没过多久,海南房地产泡沫破裂,无数人亏得血本无归,赵燕却靠着这份“急流勇退”,手里的资本越滚越大。
那时候没人想到,这个在房地产里叱咤的女人,后来会靠一瓶“美容水”,成了山东最有钱的女人。
真正的转折点,是在北大读MBA的时候。
一次偶然,她认识了山东药物研究院的郭学平,对方提到了一个新鲜词:玻尿酸。
那时候国内没几个人知道这东西,郭学平所在的福瑞达企业做玻尿酸生意,因为市场没打开,正陷在财务危机里。
赵燕一开始没当回事,直到去福瑞达考察时,一个博士跟她说:玻尿酸能锁住自身重量1000倍的水,要是用到美容上,绝对有大市场。
这句话一下戳中了赵燕,她太懂女性了,那时候明星已经开始用玻尿酸保养,普通女性也慢慢有了“医美”的意识,可整个市场几乎是空白。
她没犹豫,掏出1200万买下福瑞达50%的股权,又砸了2亿给华熙生物做研发和推广。
别人觉得赵燕疯了,放着稳赚的房地产不做,去碰一个“没人懂的东西”,可赵燕算得很清楚:原料成本低,但研发要花钱、说服医院合作要花钱、让消费者相信“玻尿酸能变美”更要花钱,而一旦打开市场,回报是无穷的。
事实证明她赌对了,随着医美风潮起来,玻尿酸成了“美容神器”,2016年一年,全国正规医院就卖了1000万只。
不久后,华熙生物成了玻尿酸原料龙头,赵燕也成了“玻尿酸女王”,身家一路涨到500亿,登上福布斯富豪榜。
和金钱财富地位一同到来的,还有数不清的争议:15块的成本卖5000块,不是智商税是什么?
其实很少有人知道,15元只是玻尿酸原料的成本。
一瓶成品玻尿酸,要经过研发提纯、无菌包装,还要投入大量钱做临床验证,确保用在脸上安全;
到了市场端,医院要租场地、请医生,医美机构还要做推广,这些成本最后都摊到了售价里。
当然,接近80%的毛利率确实惊人,可这背后,是赵燕精准抓住了“女性愿意为变美买单”的痛点,就像她自己说的,女人的钱不是好赚,是要懂她们才好赚。
不过这位女首富的路,也不是只有光环。
2020年有人曝出,赵燕用“辞退”要挟员工,让员工低价卖出手里的股票,原本值8.8亿的股票,她只花了2亿就买下;
还有合作伙伴说她不给分红,这些负面新闻让“黑心奸商”的声音冒了出来,也让她的“财富神话”多了一层争议。
到底是不是智商税?其实没那么绝对。
有人觉得花5000元换皮肤状态好值得,有人觉得溢价太高不值。但不可否认的是,赵燕从辞掉教师工作闯海南,到避开房地产泡沫,再到押注玻尿酸,每一步都踩在了时代的节点上。
她赚的不只是“玻尿酸的钱”,更是“看懂需求、敢赌敢拼”的钱。
至于那500亿身家背后的争议,或许就是商业世界里,成功永远绕不开的另一面,有人羡慕赵燕的眼光,有人质疑她的手段,但没人能忽视,她确实把一瓶不起眼的原料,做成了百亿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