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动美元霸权第一枪,中国终于在2025年9月把牌摊在了桌面上,场面一度尴尬,澳洲那边总理阿尔巴尼斯对着镜头挤出“失望”俩字,翻译一遍意思就是:这下麻烦了。
铁矿石,这玩意儿看起来没啥存在感,实则是现代工业的“饭票”,中国要吃饭,澳洲要卖饭,过去十年形成的“你买我卖”默契,这一刻说断就断了,像极了深夜分手短信,隔着太平洋都能闻到一股生意场的火药味。
2025年9月18日,澳洲铁矿企业的股票直接跳水,跌幅超过8%,有个老股民在微信群里发了句“自作孽不可活”,没人敢接话,澳洲的GDP有六成都押在矿上,这一下不是挠痒,是捅肺管。
有人问:怎么突然就翻脸了?其实不突然,攒了十年的火气,早在2022年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成立时就埋下了种子,大家都知道,铁矿石的价格一直是澳洲三巨头说了算,买家像是菜市场里等着挨宰的主儿,85%的货进中国,价钱却总是“美金报价”,一边喊着市场自由,一边玩着定价权的把戏。
我问了个做钢材的小老板,2023年他还在抱怨普氏指数“一天三变”,铁矿石进厂价一吨能差出四五百块人民币,他说“买家就像韭菜,卖家拿着镰刀”,没得选。
2025年这次谈判,澳洲那边依旧想按老规矩来,美元结算,普氏定价,中国这回没退,直接怼了句“人民币结算,否则免谈”,如果说以前中国还在讨价还价,这次干脆把桌子掀了。
暂停采购是个狠招,数字有点冷:今年1到8月中国从澳洲进口铁矿占比掉了12%,有人觉得没啥,其实背后是几百亿人民币的缺口,澳洲的出口数据一夜之间变成了“图表里的红色警报”,卖方市场的底气开始松动。
别以为中国就赌一把,2025年非洲几内亚的西芒杜矿区终于有了新进展,铁矿石首船装运发往山东港口,码头工人说“没想到这么快”,一边是巴西的老对手淡水河谷,居然也开始用人民币结账,这事搁两年前想都不敢想。
同一时间,北方口岸有批俄罗斯铁矿石到港,结算条上大半是人民币,有人算了下,今年中俄铁矿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已经飙到45%,这不是巧合,是“有备而来”,背后就是供应链多元化的铺垫。
再说钱这事,2025年9月,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在上海挂牌,金融圈有人调侃“支付系统升级了”,其实这玩意儿比谁都清楚,CIPS系统半年跑了90万亿人民币,铁矿石、原油、粮食都能刷一遍,人民币出国的底气就藏在这些“流水账”里。
某银行外汇柜员说,最近来换人民币的客户多了,欧洲、印尼的企业都在问怎么开人民币账户,双边本币互换协议都成了操作手册,境外货币当局动用的人民币余额飙到800多亿,货真价实的“人民币圈子”慢慢成型。
有网友在微博下面留言,“这才是去美元化的实锤”,有人反问,这样澳洲不怕么,阿尔巴尼斯公开喊话“希望继续合作”,实际私下估计早开会扯头发了,毕竟铁矿石不是白菜,断了澳洲自己的饭碗。
现场气氛是紧张的,澳洲那边试图拉拢日本、韩国一起施压,没想到日韩这回态度暧昧,毕竟谁都不想在采购价上吃亏,全球铁矿石市场的“老剧本”已经撕了半页,新故事还没写好。
2025年10月初,有传言必和必拓准备“混合结算”,人民币和美元一半一半,中国港口到岸价要加进新合同里,有人说这是妥协,有人说是新规则诞生的信号,铁矿石的定价权第一次出现裂缝。
我问自己,这场博弈到底谁输谁赢?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局棋再也不是单边垄断,买家和卖家都得重新学习怎么玩,谁也不敢再说“永远如此”。
这些细节串起来,才看得出局势的脉络,2025年的铁矿石,不只是矿,不只是钱,更是规则的试验田,全球资源、金融、地缘政治都在这张桌子上切换着角色。
澳洲的矿工还在等电话,中国的采购员在看汇率,港口的吊车司机继续加班,谁都说不准下一个变数在哪,一个时代的转弯,往往就是这样不动声色地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