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阴云再起。美国东部时间10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他将对来自中国的所有产品征收100%的关税,新关税将于11月1日生效,并将在现有关税基础上“叠加征收”。
特朗普言论使得中美关税问题再度引发外界高度关注。5月12日中美日内瓦联合声明之后,中美贸易摩擦总体趋缓。但近期,中美双方在船舶费用、稀土出口管制、反垄断等多个方面出现摩擦增多迹象。
资本市场近日也出现调整。10月10日,A股三大指数出现回调,上证指数在此前突破3900点后微调至3897.03点。美股方面,当地时间10月10日,三大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纳指跌幅最大,达3.56%;此外,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幅达6.10%。
特朗普“关税战”卷土重来,中美博弈升级背后又有哪些关键节点?是否会引发股市重演4月行情?对此,多位业内专家及多家机构均表示,市场对此轮“关税战”已有充足的准备以及心理预期,A股本次受到的短期情绪冲击影响将远小于4月;长期来看,市场走势将受关税谈判进展影响,但A股市场仍将“以我为主”。
高关税之路行不通 本轮应对外部不确定性更加具备信心和底气
与今年4月一样,特朗普再次抛出了高达100%的关税税率,将全球的目光又一次迅速吸引到了中美的关税问题上。不过,华西证券指出,100%关税落地的概率不高,4-5月的经历已指向高关税之路行不通。
方正证券也表示,本轮关税战大幅升级的概率不高,且集中在中美之间,目前看双方为后续谈判提供筹码的概率较大。
方正证券称,4月特朗普冲击对全球市场带来大幅冲击,主要源于关税力度和范围超预期,且市场无法充分认知其政策边际。但4月中旬以来,随着特朗普关税政策持续缓和,关税的政策风险已相对可控。本轮关税战目前看主要局限在中美间,且双方施压很有可能为10月底的APEC会议谈判提供筹码,影响幅度大概率不及4月。
多家机构及业内人士也注意到了此次应对特朗普关税攻势时“心态”上的变化。
兴业证券指出,从国内自身的环境来看,无论是当前对于内部政策和外部谈判所作的储备,还是投资者信心的增强,本轮对于外部不确定性的应对都将更加具备信心和底气。
中金公司海外与港股策略首席分析师刘刚在近期文章中指出,与4月相比,此轮关税战的意外程度有所不同。“毕竟市场经历过了一遍,有了一些心理准备,不像4月2日是完全不准备的意外。”
不过,刘刚也提醒,追本溯源,对市场走势起到根本影响的其实是关税谈判进展,尤其是在APEC和11月1日之前如何妥协,这个依然是核心。
在外部环境变动加剧的背景下,国泰海通研报指出,“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本次关税摩擦对于市场的影响可能会相对可控,而真正影响中国资产走势的不是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是中国自身经济、政策的发展。
A股不会重演4月行情 对预期冲击大幅下降,政策稳市机制已提前就位
A股是否会重演4月的行情?券商及业内专家大多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万泰华瑞投资任职基金经理、原国金证券策略首席张驰撰文指出,本次受到的短期情绪冲击影响将远小于4月。
张驰表示,从环境差异来看,本次因环境差异带来的情绪影响只能算是上行通道中的“扰动”,远不及4月冲击;从导火索来看,当下中国是维护自身利益,在国内AI产业趋势越发明朗的“底气下”,从“无人机技术”“船舶特别港务费”“稀土”等多方面,坚决反制美国对华的不公平性,这意味着当下中国具备一定“底气”,开始偏主动性反击;从流动性来看,本次相比4月不仅没有遭遇“流动性陷阱”,甚至还处于全球金融条件宽松周期,短期情绪对其冲击影响自然将远低于4月水平。
银河证券也认为4月的行情不会重现。其一,对预期冲击的程度大幅下降。其二,政策稳市机制已提前就位。其三,市场聚焦中长期政策预期,A股市场仍将“以我为主”。此外,10月10日中概股调整并非受单一外部因素主导的长期趋势转向,而是前期持续上涨后,本身存在震荡消化的需要。因此,市场大概率不会复制4月7日行情。
华西证券指出,中美摩擦升级也可能导致短期交易风险显性化。一是当前市场点位比4月已明显更高。10月10日,股价超过95%历史分位数的个股占比达到18%,超过历史相对高位的经验值15%。市场可能通过本次中美摩擦升级,释放点位偏高的风险。二是杠杆资金的信心面临考验。
不过,华西证券也指出,稳市预期是股市行情的重要支撑。4月以来,政策层面始终在强调稳定资本市场的重要性。4月7日大跌后,“国家队”强力稳市,推动行情企稳修复,给市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若本次再度出现较大跌幅,资金可能在稳市预期的推动下,积极流入博弈反弹。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当前A股和港股市场已经形成了牛市的走势。在经济转型、政策支持以及居民储蓄大转移的背景之下,这轮牛市预计仍没有结束。但是周五市场已经开始出现调整,特别是前期涨幅较大的科技股调整幅度较大。在美股暴跌的影响之下,下周科技股可能会继续调整。
对于投资者来说,杨德龙建议,一方面,如果是做短期避险的操作,可以适当进行减仓。另一方面,如果是布局中长期的机会,不愿意做短期波动方面的操作,也可以做中长期的持有。短期市场的冲击难以避免,而中长期的表现更取决于这些科技股能否兑现业绩、能否实现投资者的预期。短期市场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出现调整,通过减仓避险能够防止市场出现较大幅度回落,而市场大的趋势并没有改变。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刘常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