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国家银行行长谢丝蕾的故事,离不开她的成长背景和坚定的经济理念。谢丝蕾出生于1981年4月25日,在柬埔寨金边,那时国家刚刚走出动荡的年代。她的家庭也算熬过了那段困苦的岁月。小时候,她接受了本地的教育,后来赴法国完成了中学阶段的学业。1999年,她前往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获得了会计和金融专业的学位。毕业后,她回到柬埔寨,并于2002年加入了柬埔寨国家银行,开始了金融监管领域的工作,逐步在银行系统中崭露头角。
进入2010年代,谢丝蕾升任中央银行副行长,开始承担更多责任。她参与了多个关键项目,尤其是在2017年,她主导了推广柬埔寨本地货币——瑞尔的战略,并推动了人民币结算在对华贸易中的应用,目的在于减少对单一货币的依赖。2020年,她主导推出了“Bakong”数字支付系统,这一举措使得本地货币在支付上更加便捷。2021年,谢丝蕾凭借Bakong系统获得了日经奖,并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她的论文研究了金融发展对东南亚欠发达国家的冲击,特别是柬埔寨的情况。此外,她还积极参与了妇女世界银行东南亚咨询委员会等国际组织,推动女性经济赋权和金融知识普及。
2023年7月29日,谢丝蕾正式被王室法令任命为柬埔寨国家银行行长,成为该国历史上首位女性行长。从7月30日起,她正式履职。在此之前,谢丝蕾已经是国家银行的副行长,负责数字支付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监管。她担任行长后,继续致力于推动金融包容性,进一步扩大Bakong系统的应用范围,努力让柬埔寨经济更加独立,减少对外币的依赖。
2025年10月9日,谢丝蕾接受了日本日经亚洲杂志的采访,记者直截了当地问她:是选美元还是人民币?谢丝蕾没有陷入选择的困境,而是坚定表示要扩大本地货币的使用。她指出,虽然美元在国际结算中便利,但其存在局限性,特别是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动,往往会对柬埔寨经济产生直接影响。例如,当美国加息时,柬埔寨的投资者和借款人就会面临更高的成本。她还提到,中国的跨境支付系统CIPS对柬埔寨与中国的贸易十分有利,能够省去中间环节的费用。尽管如此,谢丝蕾明确表示,柬埔寨短期内不会彻底放弃美元,去美元化并不是当前的策略。她认为强制使用本币可能引发黑市交易,而是希望通过增加本币使用的便利性和支付系统的互通来逐步推广本币的应用。
在采访中,谢丝蕾巧妙回避了“选美元还是人民币”的简单二选一问题,而是提出了一个渐进的方案:优先扩大本地货币的使用,兼顾便利性与渐进性。这一立场不仅反映了柬埔寨的经济战略,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思路,它们不想完全放弃美元,但也希望在多种货币间找到平衡。
采访之后,Bakong系统持续扩展,用户数量不断增加,跨国二维码支付逐步与周边国家实现对接,为本地货币在贸易中发挥更大作用奠定基础。同时,东盟国家之间的合作也在加强,区域支付网络的探索正在推进,逐步减少对外币的依赖。随着人民币在全球结算中的份额逐渐增加,像柬埔寨这样的国家在选择支付方式时有了更多的选项。
谢丝蕾的政策推动了金融稳定和包容性的发展,她在国家银行的领导下,继续专注于货币多样化。她的策略对第三世界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在那些面临美元主导风险的国家。这些国家希望摆脱美元依赖,减少外部经济冲击的风险。她在采访中提到,柬埔寨和其他东南亚国家,尤其是东盟、南亚和非洲的国家,正在加强本币结算和区域支付系统的建设,以应对美元利率波动带来的压力。
目前,Bakong系统的交易额已超越柬埔寨国内的GDP,瑞尔的使用变得更加普及。在东盟内部,国家间推动本币互结虽然进展缓慢,但方向是正确的。CIPS系统的跨国覆盖使得与中国有大量贸易往来的国家,在人民币结算方面获得了更多便利。全球范围内的去美元化声势日益强大,人民币跨境支付的使用频率不断提升。虽然美元仍是主流货币,但逐步建设替代路径的趋势不可忽视。如果更多国家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就能削弱美元在国际制裁和金融控制中的主导地位。这是一种抵抗单边主义的方式,从经济结构的调整入手,逐渐构建多极化的货币体系,让更多国家拥有参与国际规则设计的机会。
在此背景下,柬埔寨以及东盟其他国家的央行行长们也采取了类似的策略。面对美元和人民币的选择,这些国家普遍希望增加本币的使用,减少对外币的依赖。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和菲律宾等国家,也在推动区域结算系统和数字支付平台的建设,避免单一货币的波动影响。尽管这些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日益紧密,人民币在支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它们并不急于放弃美元。渐进的策略成为了共识,借助数字平台的推广,本币结算的未来在不断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