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得从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污染水说起。2011年,福岛发生了大地震和海啸,导致核电站的反应堆熔毁。为了处理受辐射污染的水,东京电力公司开始储存这些水。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存水量已经超过了130万吨,罐子都快装不下了。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日本政府在2021年4月决定将这些水经过处理后稀释,逐步排放到太平洋中。
这些污染水通过一个名为ALPS的处理系统来处理,这个系统能去除大部分放射性物质,但无法过滤掉氚这种物质。氚只能被稀释到较低浓度后排放。日本的计划是每年排放22万亿贝克勒尔的放射性物质,预计会持续三四十年。
这一决定引起了周边国家的强烈反应,尤其是中国。从一开始,中国就反对日本的做法,认为这样会污染海洋,影响渔业和食品安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多次强调,日本的决定自私,忽视了国际社会的关切。韩国、俄罗斯和一些太平洋岛国也对日本的计划表示抗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被邀请进来担任裁判,进行审查。
2021年,IAEA总干事格罗西表示将提供技术支持,并派专家进行评估。经过两年的调查,2023年7月,IAEA发布了一份综合报告,认为日本的方案符合国际安全标准,同时建议继续进行长期监测。日本政府对此表示欢迎,首相岸田文雄迅速表态,认为这证明排放是安全的。
然而,中国对这份报告提出了异议,认为报告没有全面评估长期影响,尤其是放射性物质在海洋中的积累及其对食物链的潜在影响。中国专家还指出,报告没有充分考虑其他处理方法,比如长期储存或蒸发处理。尽管如此,日本在2023年8月24日依然开始了首次排放,将7800吨经过处理的水排入大海。
中国的反应非常迅速,立即禁止了所有日本水产品的进口,包括海鲜。俄罗斯也跟进了这一禁令,而伊朗等国则批评IAEA偏袒日本。IAEA面临压力,尤其是在财政方面。中国是该机构的第二大缴费国,每年贡献大约5400万欧元,但对IAEA在核污水问题上的态度感到不满,认为其偏袒日本。2023年9月,彭博社报道说,IAEA预算缺口达2.2亿欧元,而中国欠款6000万欧元。俄罗斯和伊朗也停止缴费,认为IAEA不公平。日媒指出,中国未缴纳全部会费,还欠97亿日元。
中国的强硬姿态促使IAEA不得不采取行动,格罗西于2023年9月20日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进行了会谈。会议原本是讨论预算问题,但马朝旭直截了当地批评了日本的排海计划,强调IAEA需要客观公正地处理福岛核污水问题,并回应国际社会的关切。
中国此举并不意外,毕竟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IAEA的积极缴费国,但这次的核污水排放问题实在让人难以忍受。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中国加强了国内的监测,计划在2024年底派遣专家到福岛附近海域取样,检测氚、铯-137、锶-90等放射性物质。
2025年1月23日,中国发布了海域和食品检测的结果,未发现异常,但仍提醒要长期关注。IAEA也对排放水的放射性水平进行了监测,瑞士和摩纳哥的实验室分析结果显示,海域中的氚水平正常。日本渔民对此感到不安,担心销售受影响,东京电力公司因此赔偿了数百亿日元。
随着排放继续,2024年10月5日,日本开始了第二轮排放,预计到2024年底,已经排放了3万吨水。2024年3月,IAEA的格罗西再次与中国副总理丁薛祥会面,讨论合作问题,但中国依旧强调核污水问题的重要性。5月,IAEA发布年度报告,称排放符合国际标准,但中国在维也纳会议上提出异议,要求更多的透明度。
到了2024年9月,IAEA大会通过了2024-2025年的预算案,中国的缴费比例保持不变,但缴费细节未公开。格罗西和中国的合作日益加深,2025年2月20日,中国外交部确认了专家采样的计划,并且表示这些样本的结果已被公布,显示海水和鱼类未出现异常。
2025年4月12日,中国外长王毅与格罗西会谈,再次强调IAEA必须公正处理核污水问题。格罗西也承认中国在核能领域的贡献,并表示愿意与中国保持紧密合作。
2025年5月30日,中国宣布恢复从日本进口海鲜,但福岛等10个县的海鲜仍需加强监测。日本方面认为这表明排放没有问题,但中国依然保持警惕,关注长期风险。
总体来看,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稳固,通过积极的外交努力维护了国家利益,同时推动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公正性。IAEA面临着各国的压力,必须在各方之间找到平衡,否则将面临合作困难的局面。未来,核安全问题将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议题,需要各国共同商议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