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永鹤已从新瑞鹏离开了——近期,这则消息在圈内广为流传。
彭永鹤是宠物医疗巨头新瑞鹏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据传,他已不再管理公司相关事务,集团的经营权将交由高瓴资本的代表负责。而他的新去处是深圳市晓闻智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晓闻医疗)。
对此,有接近新瑞鹏的知情人士向《中国企业家》透露,目前彭永鹤仍是董事长,但他确实有去创业的计划——彭正准备把供应链业务和宠物AI医疗——即晓闻医疗这两块独立出来,由自己负责去二次创业。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新瑞鹏内部进行了大的战略变革,改革由高瓴资本牵头进行,调整将持续到年底,甚至到明年。
上述知情人士还透露,彭永鹤后续的具体职务可能会有调整。而高瓴资本正加强对新瑞鹏医疗板块的管理,同时协同原管理层共同推进改革。
新瑞鹏的前身,是兽医出身的彭永鹤在1998年创立的瑞鹏宠物医院。2018年,高瓴资本投资瑞鹏并成为重要股东。
2019年,高瓴资本将瑞鹏旗下400多家医院与自己投资的700多家宠物医院合并,成立了新瑞鹏——一跃成为中国规模最大、资本实力最雄厚的宠物医疗平台,还被称为宠物医疗“航母”,估值超百亿元。
《中国企业家》了解到,高瓴与瑞鹏合并成立新瑞鹏后,双方各持股约40%,比例不相上下;后续随着多家投资机构进入,双方同步稀释至30%左右,但公司内部始终不存在一方绝对控股的局面。
这种局面持续多年——从2019年合并至今的近6年间,新瑞鹏经历了快速扩张,以及多年连续亏损,和近两年医疗板块的扭亏为盈。
而在管理层上,除董事长彭永鹤外,新瑞鹏还有一位联席董事长,是由高瓴资本创始合伙人李良担任。
公开信息显示,在2025年8月举行的新瑞鹏宠物医院集团2025年年中管理层会议上,创始人彭永鹤未到场,而李良则以联席董事长身份发表讲话。
不过,知情人士透露,李良虽挂名联席董事长,但不负责日常运营管理,新瑞鹏的管理仍由瑞鹏原管理层掌控。
据了解,现任新瑞鹏集团副董事长的刘朗、现任新瑞鹏集团副总裁、医院集团总经理的张延忠等,均为彭永鹤创立的瑞鹏原管理团队成员。而其他的老人——如芭比堂动物医院连锁机构创始人兼CEO,现任新瑞鹏宠物医疗集团副总裁的董轶也仍在。
“当初高瓴并购的原因之一,也是看中了瑞鹏的原管理团队中,有很多宠物医疗的专家和大拿,还有一些核心资源。”一位资深人士表示。
另外,《中国企业家》还获悉,在经历今年的重大调整后,新瑞鹏由两方掌控的局面或会迎来改变——通过重组,以及与其他股东方谈判,高瓴资本将持有更多股份,成为新瑞鹏绝对的大股东。
而已经萌生去意的彭永鹤,今年也动作频频。
8月19日,晓闻医疗发生工商变更,彭永鹤个人出资1400万元,占股56%,成为第一大股东。而原持股晓闻医疗100%的新瑞鹏,变为持股20%股东。据天眼查,晓闻医疗为今年5月底新成立的公司,经营范围涵盖人工智能和宠物食品等领域。
而今年三月,新瑞鹏还发布了宠物医疗AI大模型Vet1。但上述知情人士称,“AI医疗这块以后会由晓闻医疗负责,这是彭的兴趣所在,以后他的方向很明确,还有一块是供应链业务——涉及宠物商品贸易、冷链物流等新业务。”而宠物医院最核心的医疗板块业务,都留在新瑞鹏。
近日,新瑞鹏相关负责人对《中国企业家》表示,具体信息以官方渠道披露内容为准,晓闻医疗是独立运营主体,其发展规划由该公司自主决策和制定。
扭亏为盈
2023年年初,受资本热捧的新瑞鹏正式递交招股书,寻求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被称为“中国宠物医院第一股”。
然而招股书显示,2021年和2022年,新瑞鹏营收分别为47.84亿元和57.4亿元,同期净亏损分别为13.11亿元和14.17亿元。这暴露了“增收不增利”、逐步陷入亏损泥沼的问题。
与此同时,新瑞鹏旗下医院也多次被曝出问题。有声音认为,这是资本跑马圈地式的扩张之下,未能对众多分院实施有效、统一的标准化管理和质量管控,进而导致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2024年,新瑞鹏主动撤回了赴美IPO申请,称主要是“基于市场环境、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综合且审慎考虑的结果”。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在宠物医疗行业,规模优势能帮助宠物医院在采购议价、培训体系共享、品牌效应等方面比单店更省更快。但随着行业越来越细分,若光靠多开店的野蛮扩张,而医疗和经营服务没有同步标准化,店越多,反而漏洞越大。新瑞鹏就是扩张速度远超标准化进度,但诊疗、运营、管理都没跟上,结果只长出了“规模”,没长出“连锁该有的价值”。
新瑞鹏的困局,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宠物医疗行业的集体困境。
乖乖宠物医院创始人林雨松告诉《中国企业家》,中国宠物医疗行业从2012年~2013年开始步入连锁化,那时是行业红利期,根本没有诊疗标准化、精细化运营这些概念,只要开店就盈利,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2022年左右,行业几乎还处于跑马圈地的状态。
2022年以后,随着行业迭代,门店密度越来越高,大家逐渐找到自己的定位,医疗端走向专科化、中心医院化,经营端开始补标准化流程这一课,行业彻底进入规范化、标准化阶段,许多靠跑马圈地冲出来的店未能在短时间内补齐短板,竞争力降低,最终导致亏损。
在林雨松看来,新瑞鹏同样按“中心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医院”的模型布局,但快速扩张导致医疗技术人才缺位,头部医院虽强,后续医院梯队却跟不上。尾部医院既无专科特色,又沿用粗放管理,标准虽有却执行力薄弱,最终被瓶颈卡住。
不过,他也告诉《中国企业家》,新瑞鹏作为行业龙头在数字化与医疗标准化方面的探索仍处行业前沿,比如,它在AI领域的建设,已能通过辅助诊断来针对“肠胃炎”等常见病例,自动输出完整诊疗思路与方案,为普通医生提供辅助工具。行业资源永远会持续向头部倾斜,度过爬坡期后,公司应该会慢慢向好。
公开数据显示,新瑞鹏的医疗板块已走出亏损期,在2024年3月份实现扭亏为盈。
上述知情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新瑞鹏的宠物医疗板块得以扭亏,一方面受益于行业整体回暖;另一方面得益于公司聚焦核心医疗业务、主动关闭低效门店、提升单店运营效率。
记者了解到,过去,新瑞鹏为抢社区点位而开设的门店中存在不少区位差、无法覆盖运营成本的门店,这些门店后续已陆续关闭;与此同时,新瑞鹏也集中资源新开一批优质中心店,用“开优关劣”的方式提升整体资产质量。目前其门店数量已收缩至1400多家,2025年预计医疗板块将保持盈利。
点击封面订阅全年杂志
资本扩张
新瑞鹏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998年。
当时,兽医出身的彭永鹤下海创业,在深圳创办的瑞鹏宠物医院,该成为国内成立最早的宠物医院之一。彼时,中国的宠物经济刚刚起步,市场供需不饱和,瑞鹏宠物医院很快就开出了分院,并朝着连锁经营的方向发展。
2012年,瑞鹏的扩张半径延伸到深圳之外,在广州落地第一家分院的同时,业务模式也从宠物医疗延伸至宠物美容和宠物零售。第二年,瑞鹏再落子长沙,也顺势拉开全国连锁的大幕。
在谈及瑞鹏早期的发展时,彭永鹤曾回忆道,创业之初,自己经常和员工一起做饭吃饭,所有院长、医生、助理、美容师一起边吃饭边聊天,时间久了彼此就像亲人一样,谁有了困难,大家都会一起想办法,渐渐形成了瑞鹏特色的“家文化”。
而在他眼中,这种家文化,也是瑞鹏在早期能够快速发展起来的动因之一。
2016年8月,瑞鹏迎来了发展的高光时刻——在新三板挂牌,被称为“中国宠物医疗第一股”。截至挂牌前,瑞鹏拥有70家直营连锁宠物医院,是中国拥有分院最多、规模最大的宠物连锁医院。
公开报道显示,在新三板挂牌期间,瑞鹏获得了中金、东方证券、天风证券、兴业证券、东北证券、光大证券、达晨创联、阳光汇融等多家机构的数亿元投资,旗下的医院(包括自营和参股)在一年多时间内扩张到200多家。
但在新三板待了近2年后,瑞鹏选择摘牌,接受高瓴资本的投资,开启了新一轮快速跑马圈地。
其实,在投资瑞鹏前,高瓴资本在宠物赛道已实现后来者居上。2015年,高瓴资本开始布局宠物产业生态链,并设立了专注宠物行业的综合性平台——瓴域集团,覆盖宠物医疗服务、零售、食品用品等多元化业务。
此后几年,高瓴资本一边投资,一边收购宠物相关企业,且其中大多数为宠物医院。完成一连串布局后,高瓴系旗下宠物医院已逼近700家,与门店约400家的瑞鹏分列行业冠亚军。
而彼时,二者的合并也意味着中国将诞生首家规模超1000家的宠物医院领军企业。
2018年8月,瑞鹏正式从新三板摘牌,双方联合宣布高瓴资本将向瑞鹏集团注入巨资,同时高瓴将以旗下宠医资产与瑞鹏集团进行全面整合,5个月后,双方组建的“新瑞鹏集团”正式成立。
对于双方的合并,高瓴资本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张磊曾对《中国企业家》表示:“很多人可能更关注新瑞鹏的体量和行业影响,而高瓴一直强调‘Think big,Think long’,更关注这样的整合是否有利于行业的长期发展”
无可否认,整合后,一个前景充满想象力的宠物医疗巨头至此诞生。
宠物医疗难在哪?
据报道,合并后的新瑞鹏在组织架构上,上设董事会和总裁办,下设总部职能部门和区域运营部门。其中,总部职能部门有十个;区域运营部门是指华东、大湾、华北、东北、华中、华西、华南七个大区。
新瑞鹏成立后,将所有宠物医院品牌划分到大区运营管理,比如华北大区包含美联众合、宠颐生、纳吉亚等,华东大区包含安安宠医、芭比堂、瑞鹏等。
在业务层面,新瑞鹏则确定了医疗+教育+供应链的整合路径。医疗集团作为新瑞鹏的核心板块,整合方向围绕“1(中心医院)+P(专科医院)+C(社区医院)”的业务发展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1月,新瑞鹏成立的同期,其还成立了润合供应链集团,负责集团所有采购需求和仓储供应支持,通过集中化、规模化地采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高速扩张的油门也由此踩下。从合并起至2022年12月31日,新瑞鹏陆续拥有23个宠物医院品牌和共计1891家宠物医院,稳居行业第一,在中国各一线城市的宠物护理市场份额约为30%,宠物护理服务、供应链服务和本地服务逐步成为三大支柱业务。
但即便是充满想象的赛道,行业第一也难逃亏损,而新瑞鹏的困境,亦是整个行业现状的一面镜子。为何在宠物医疗行业越发难讲出好故事了?
成本压力仍是首要原因。目前,中国的宠物医疗行业仍处于发展期,除去基础房租水电成本外,以CT、核磁共振检查设备等为代表的设备成本仍居高不下,尽管近年有国产“平替”出现,但设备动辄高达百万元的价格仍带来了运营成本。
此外,随着资本的挤入,预防医学(如疫苗、驱虫、体检等)被迅速挤干,许多医院为获取更多利润,只能向“重医疗”(如高级影像、实验室检测、手术等)要效益,公众却因过度检查、过度治疗信任下滑,这也导致了行业医患矛盾同步加剧。高投入、低信任、规范缺位,仍是行业当下的核心痛点。
一位在河南经营宠物医院的从业者告诉《中国企业家》,在河南非省会城市开一家中型宠物医院,仅前期投入已达50万元,这其中的最大头是房租,其次就是装修与医疗设备采购。回本周期至少也要两年,且还是在院长精细化运营的情况下。
“40%~50%的高毛利时期早就已经过去了,眼下60%以上的宠物医院只是处于盈亏平衡或微盈利状态。”林雨松透露。
不管怎样,这个看起来前景无限的行业,早已告别跑马圈地就能“躺赚”的年代。
林雨松还称,目前中国宠物医院的平均盈利水平约在10%~12%。“就现阶段而言,10%左右的行业平均利润率已算不错,后续仍可能被继续挤压。不过,三四线城市的医院如果运营稳健,凭借人工、房租等成本优势,利润率可以做到20%~25%。”
但从数据上来看,宠物医疗仍是一个值得期待的细分市场,艾媒咨询发布的《2025-2028年中国情绪消费与宠物产业生态商机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2027年,宠物医院市场规模逐年上升,其中2024年市场规模达517亿元,同比增速24.6%,预计2027年将达823亿元。
如今,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宠物医疗需求从基础诊疗向预防保健、专科医疗不断延伸,市场规模仍有较大扩容空间,将成为驱动宠物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之一。
如今,新瑞鹏的医疗板块虽已扭亏为盈,但内部的调整仍在继续,它的未来成长仍需给予时间。
参考资料:
《高瓴主导整合,估值超百亿,这艘宠物医疗界的“航母”迎来新风口》,《中国企业家》,李秀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