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摩企变香饽饽:吉利奔驰抢着投,AI大佬印奇带千里科技冲港股 倒闭的车企被新势力收购 破产被收购的豪车车企
创始人
2025-10-30 21:21:15




旷视IPO未果后,创始人冲刺第二个IPO。

作者|刘俊群

编辑|刘钦文

一家经历破产重整的老牌摩托车企业,与一位出身“AI独角兽”又转战造车的“清华学霸”,再加上吉利李书福的鼎力支持——这个看似不可思议的组合,正在港交所上演一出精彩的资本大戏。

10月17日,脱胎于老牌摩托车企力帆的重庆千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千里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这家公司收入主要来自传统汽车和摩托车业务,2024年营收近70亿元,但过去两年累计亏损达5.92亿元。

力帆早在2010年便已在A股上市。截至10月30日,千里科技A股股价报收11.6元/股,对应市值为524.45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现任千里科技董事长的,正是被称为“AI四小龙”之一的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此前,旷视科技曾冲刺港股与科创板,历经四年IPO长跑未果。如今,印奇以千里科技为舞台,开启其第二次资本征程。吉利加“清华学霸”的组合下,千里科技能否顺利赴港?

01

从破产车企到年入70亿

吉利入局助力IPO

千里科技的故事要从一位传奇人物说起。

1992年,54岁的尹明善创立了力帆汽车。你可能不知道,这位企业家还是曾经风靡校园的《庞中华钢笔字帖》的作者。从文化领域跨界到制造业,他带领力帆在激烈的“重庆摩帮”竞争中脱颖而出,不仅把摩托车卖到了东南亚,公司还拿下了“民营汽车第一股”的称号,成功于2010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尹明善也以72岁高龄成为“重庆首富”。

高光时期的力帆,曾在2001年坐上全球摩托车发动机头把交椅,年产销达184万台。然而时代车轮滚滚,到2019年,公司净利润大幅下滑,资产负债率飙至85%。2020年,力帆破产重整,一家“摩托车企业”的故事似乎黯然收场。



图源:罐头图库

2020年,力帆由吉利与重庆两江新区共同设立的满江红基金接手,后者持股29.85%,成为控股股东。具体看,该基金股权结构中,满江红基金由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持股36.18%、吉利持股50.94%。

吉利入主后,力帆开启全面转型:保留摩托车基本盘,整车业务则推出新品牌“睿蓝”,主打新能源汽车,同步销售燃油车。2022年至今,公司累计销售汽车19.69万辆、摩托车13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以B端市场为主。

吉利不仅给订单、给资金,更为力帆规划了清晰的发展路径。2022年年报显示,力帆旗下拥有“枫叶”与“睿蓝”两大换电品牌,后者正是吉利与力帆联合打造,既面向C端消费者,也为吉利旗下“曹操出行”定制网约车,并协同运营换电业务。



图源:罐头图库

从财务数据看,吉利对力帆的支持堪称“全方位”。2022年至2024年,吉利一直是千里科技最大的客户和供应商,采购额占比最高时超过50%,销售收入占比也长期维持在30%以上。

除了常规的业务往来,双方的合作还在不断深化。2025年初,力帆科技正式更名为“千里科技”,取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今年8月,千里科技将旗下在研车型的技术知识产权以3.45亿元转让给吉利旗下研究院,这笔交易既为千里科技带来了现金流,也显示出双方在技术研发上的深度协同。

吉利的“背书”也引来了新的合作伙伴。9月25日,梅赛德斯-奔驰以13.39亿元受让千里科技3%股份,成为公司第五大股东。这是继吉利之后,第二家与千里科技深度绑定的车企巨头。

从吉利独家支持到奔驰加入战局,千里科技的“朋友圈”正在升级。一段始于破产重整的曲折故事,如今正走向港交所的聚光灯下。

02

“清华学霸”入主

押注“AI+车”新赛道

吉利虽为该企业提供了全方位支持,但自身亦有诸多战略事务需推进。真正推动经营落地、并让这家企业焕发全新活力的,是一位被李书福评价为“一见如故”的“清华学霸”——印奇。

印奇的履历堪称“天才”模板。1988年出生于安徽芜湖,中考裸分状元考入芜湖一中理科实验班。2006年,他通过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以680多分的高分进入清华自动化专业,并入选闻名遐迩的“姚班”。

这个被誉为“清华一半英才”的班级,让他结识了后来旷视科技的联合创始人唐文斌和杨沐。



图源:罐头图库

他们的实力曾让投资人李开复惊叹:“这是我多年来见过最强的团队,让我想到了早期的苹果和Google。”从姚班毕业后,印奇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智能传感方向硕士,2011年回国创办旷视科技,将其打造成AI领域独角兽,与商汤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并称为“AI四小龙”。

2017年,29岁时,印奇入选福布斯"30U30亚洲青年领袖",位列企业科技领域榜首,同年连续三年登上《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商界精英"榜单。这些荣誉见证了他早期创业生涯的高光时刻。

2019年,旷视科技走上IPO之路。然而,旷视科技的上市之路颇为坎坷。2019年向港交所递交申请无果后,2021年转战科创板又陷入停滞。截至2021年6月,旷视科技累计亏损已达41.37亿元。2024年11月,旷视科技的IPO状态已显示为“终止注册”。

旷视科技IPO被按下暂停键的同时,2024年7月,印奇通过旗下公司重庆江河顺遂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收购了力帆19.91%的股份。四个月后,印奇正式出任公司董事长。

在2025年9月的千里科技品牌发布会上,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透露了投资缘由:“我当时在全国寻找聪明人,偶然有一次见到印奇,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一拍即合。”这两个“一”道出了这位汽车大佬对印奇的认可。



图源:罐头图库

印奇掌舵之后,千里科技迅速将重心投向“AI+车”战略。

2025年6月,公司联合吉利与旷视系智能驾驶公司迈驰,共同成立“千里智驾”,标志着其智能驾驶业务正式启航。其中,迈驰正是旷视科技在2021年成立的智能驾驶公司。

如今,印奇将全部筹码押在了千里科技上。根据《招股书》显示,在H股上市前,他持股比例达19.91%,共持有9亿股。按11.6元/股计算,其在千里科技的身价已达104.4亿元。

03

两年亏损近6亿元

千里科技智驾如何?

但在吉利系和“清华学霸”共同掌管的背景下,千里科技的业绩也出现了波动。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86.27亿元、66.98亿元、69.64亿元;毛利率分别为8.2%、4.1%、6.9%。但公司盈利仍是挑战,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7亿元、-2.63亿元、-3.29亿元,两年亏损5.92亿元。

2025年上半年,千里科技营收为41.49亿元,同比增长40%。但毛利率为5.5%,较上年同期的6.4%下降0.9个百分点;亏损持续扩大为1.16亿元。

尽管传统业务仍是营收主力,公司已明确将未来押注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Robotaxi三大方向。



图源:罐头图库

为支撑这一转型,千里科技在研发上持续加码。研发投入从2022年的9070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4.07亿元,三年增长近两倍;仅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已达2.88亿元。此次赴港IPO募资,也将主要用于推进AI战略,强化技术储备和产业链整合。

除了业务外,从股权结构看,吉利参股的满江红基金持股29.85%,为控股股东;印奇旗下公司持股19.91%,力帆控股持股13.68%。值得注意的是,穿透股权后显示,力帆控股由中国建设银行间接持股67%,创始人尹明善并未持股。

一边是吉利代表的产业资本,一边是“清华学霸”领衔的技术团队,双方因共同的需求交汇于千里科技。如今持股比例接近的双方携手冲刺港交所,但上市后谁将掌握话语权,仍是一个待解的悬念。



图源:罐头图库

更大的挑战在于智驾商业化的漫漫长路。当前众多智驾企业深陷亏损困局:地平线在过去三年半累计亏损超220亿元;希迪智驾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收入有所增长,但同期亏损分别达到1.8亿元、2.63亿元、2.55亿元和1.23亿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也坦言,自动驾驶正处于产品孵化期、社会接受期和市场创新期,“这一阶段很难,要让老百姓接受无人驾驶还有很长的过程。”

从AI到智能驾驶,从旷视科技到千里科技,印奇的二次创业比想象中更加迅猛。在吉利与奔驰的双重加持下,这位“天才少年”正试图在港交所书写新的资本故事。只是这一次,他面对的不仅是资本市场的考验,更是一场关于盈利的长期战役。

你看好“清华学霸”的第二个IPO吗?评论区聊聊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1%人口抽样调查|门内门外:一... 自202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启动以来,杭州的楼宇街巷间活跃着一群特殊身影。他们身着统一马甲、手持...
金价反弹重燃牛市希望,华尔街研... 财联社11月12日讯(编辑 赵昊)三周前,国际现货黄金价格从每盎司4400美元的历史高位大幅回落,直...
芜湖鸠江人民公园地块12月2日... 观点网讯:11月12日,芜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2520号宗地拍卖公告,鸠江区人民公园周边4#地块...
探索地方文化的学校博物馆建设之...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阅读分享小组即将于2025年11月14日(周五)晚举办第158期“阅读分享”活动,...
今年来公募新发大举冲高,哪类产... 财联社11月12日讯(记者 封其娟)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11月11日,在剔除转型基金、后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