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出版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中刊登了蓝佛安、潘功胜等人的署名文章。
蓝佛安
鼓励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推动扩大有效投资
蓝佛安指出,“十五五”时期,将统筹用好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优化政府投资方向,围绕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调结构加大力度,鼓励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扩大有效投资。
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 优化收入分配结构
蓝佛安指出,“十五五”时期,将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大力提振消费。
将进一步落实好一揽子化债方案,做好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置换工作
蓝佛安指出,“十五五”时期,将进一步落实好一揽子化债方案,做好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置换工作。推动建立统一的地方政府债务长效监管制度,对违规举债、虚假化债等行为严肃追责问责,防止前清后欠。加快推进地方融资平台改革转型,严禁新设或异化产生各类融资平台。优化债务结构,加快构建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长效机制。
落实完善中央财政科技经费分配和管理使用机制 提升科技创新投入效能
蓝佛安指出,“十五五”时期,将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落实完善中央财政科技经费分配和管理使用机制,提升科技创新投入效能。综合运用税收、政府采购、政府投资基金等工具,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优化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
蓝佛安指出,“十五五”时期,将优化税制结构,完善地方税、直接税体系,更好发挥税收促进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作用。优化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增加地方自主财力,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潘功胜
研究和储备应对宏观经济、金融市场波动等领域的政策工具
潘功胜在文中指出,从全球看,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已十分丰富并仍在快速发展。要根据宏观审慎监测分析框架的评估结果,继续丰富和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广义信贷、房地产金融、跨境资本流动等领域政策工具箱,研究和储备应对宏观经济、金融市场波动等领域的政策工具,建立创设、实施、评估、反馈、优化的管理机制,使其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
不断增强央行政策利率的作用 收窄短期利率走廊的宽度
潘功胜在文中指出,健全市场化的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不断增强央行政策利率的作用,收窄短期利率走廊的宽度,进一步畅通由央行政策利率向市场基准利率,再到各种金融市场利率的传导。完善贷款利率定价基准,提高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报价质量,更真实反映贷款市场利率水平。
持续整治金融业“内卷式”竞争、资金空转
潘功胜在文中指出,持续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强货币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估,引导金融机构提高货币政策特别是利率政策的传导效能,持续整治金融业“内卷式”竞争、资金空转。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产业等政策在需求管理、结构调整方面的协调配合。
吴清
加力实施更具包容性的发行上市、并购重组制度
吴清指出,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和吸引力、竞争力。
一是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适应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大、经营不确定性大、盈利周期长等特征,加力实施更具包容性的发行上市、并购重组等制度,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二是更好满足投资者多元化财富管理需求。坚持投资者为本,着力打造多层次、立体化的市场体系和产品服务矩阵,持续拓宽中长期资金入市渠道,不断增强投资者获得感。
三是更加精准高效加强监管和防控风险。及时跟进国际国内资本市场创新发展趋势变化,提升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强化科技赋能监管,增强风险监测预警处置能力,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
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体系 提高政策稳定性、连续性和可预期性
吴清指出,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必须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必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方向,着力破除制约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强化市场功能。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体系,提高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可预期性。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稳步扩大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紧紧围绕市场所需、群众所呼推进制度改革
吴清指出,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必须始终践行资本市场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紧紧围绕市场所需、群众所呼推进制度改革,更加有力有效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必须更好统筹投资与融资协调发展,要注意量的总体平衡,更要注重质的持续提升,助力居民储蓄加快转化为社会投资,稳步优化融资结构,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
持续深化并购重组市场改革 提升再融资机制灵活性、便利度
吴清指出,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之基,要更大力度推动优化上市公司结构、提升投资价值。持续深化并购重组市场改革,提升再融资机制灵活性、便利度,支持上市公司转型升级、做优做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培育更多世界一流企业。
督促和引导上市公司更加积极开展现金分红、回购注销等
吴清指出,研究完善上市公司激励约束机制,激发企业家精神和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督促和引导上市公司强化回报投资者的意识,更加积极开展现金分红、回购注销等。巩固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畅通多元退出渠道,进一步健全进退有序、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
推动建立健全对各类中长期资金的长周期考核机制 提高投资A股规模和比例
吴清指出,营造更具吸引力的“长钱长投”制度环境。要继续积极创造条件构建中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市场环境,推动建立健全对各类中长期资金的长周期考核机制,提高投资A股规模和比例。扎实推进公募基金改革,推动与投资者利益绑定的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落实落地,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推动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促进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募投管退”循环畅通,加力培育壮大耐心资本、长期资本和战略资本。
倪虹
推进现房销售制 实现所见即所得
倪虹表示,要改革完善房地产开发、融资、销售制度。在商品房销售上,推进现房销售制,实现所见即所得,从根本上防范交付风险;继续实行预售的,规范预售资金监管,切实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
全面落实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
倪虹表示,要全面落实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一是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二是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三是改革完善房地产开发、融资、销售制度;四是实施房屋品质提升工程;五是实施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六是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
根据人口变化合理确定住房需求 科学安排土地供应
倪虹表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以编制实施住房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为抓手,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根据人口变化合理确定住房需求,科学安排土地供应、引导配置金融资源,实现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促进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结构合理。坚持因城施策、精准施策、一城一策,充分赋予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因地制宜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规范发展租赁市场,培育市场化、专业化住房租赁企业,提高行业监管和服务能力,依法维护租赁双方合法权益。
加快建立住房保障轮候库制度 精准对接保障对象需求和保障房源供给
倪虹表示,要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为主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货币与实物相结合、配租与配售相结合,以需定建、以需定购,通过多种方式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满足城镇工薪群体和各类困难家庭基本住房需求。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不断健全保障性住房申请、轮候、准入、使用、退出等管理机制并严格监督实施,加快建立住房保障轮候库制度,精准对接保障对象需求和保障房源供给,提升保障效能。
加快建立房屋安全体检、房屋安全管理资金和房屋质量安全保险制度
倪虹表示,要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从我国存量房屋规模大、建成时间长的实际出发,加快建立房屋安全体检、房屋安全管理资金和房屋质量安全保险制度,强化房屋安全保障。房屋安全体检制度旨在及时发现房屋安全风险隐患。房屋安全管理资金制度旨在解决房屋修缮资金问题。房屋安全管理资金由个人账户和公共账户组成,个人账户即业主交存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交存按现行规定执行;公共账户按照“取之于房、用之于房”“不增加个人负担、不减损个人权益”的原则,由政府负责建立,通过财政预算安排、土地出让金归集等方式筹集。房屋质量安全保险制度旨在以市场化方式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来源:财联社、公开信息
本期编辑:李云鹏
上一篇:金价,突发
下一篇:价崩了!小米二手车断崖式遇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