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那年,她22岁
创始人
2025-05-03 11:48:09

  记者手记: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一直被视为“艰苦”“偏远”的新疆且末,县城边缘的沙漠正被梭梭与草方格慢慢覆盖。黄沙与绿意之间,有一块干涸的滩地,大片盐碱裂纹,是大雨曾经来过,却终究被沙漠吞没的痕迹。

  采访尾声,侯朝茹老师带我来到这里时说:“沙漠留不住水,但能留住愿意扎根的种子。这片土地的命运,从来不是靠一场雨,而是一代代人改出来的。”

  这也回应了我反复追问的那个问题:这片土地,究竟为什么值得托付青春?

  2000年,22岁的侯朝茹与14名保定学院的同学,坐了五天四夜的绿皮火车,从华北平原抵达这里,从“到西部教书去”的合影起笔,走进没有大门的“校门”、生炉取暖的教室。

  一代青年在风沙中种下了选择的种子,也在一间间教室中,走过了“愿意来”与“决定留下”之间的漫长距离。

  采访中,我曾以为他们是一群披挂上阵的理想主义者。但侯老师说,那时的他们其实也会想家、会犹豫、会报喜不报忧,也会因时而出现的鼻血、起皮干裂的嘴唇和远离家人的孤独想退缩。直到一位教师因为家庭原因离开,学生们在车站送别时一边挥手一边哭泣,那些曾经无言的坚持,被铭记在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上。她说:“那一刻我明白,不能走了。”那句“我不走”,成了对学生的承诺,也回应了自己内心的叩问。

  这份回应也不只属于一座小城、一群老师和一群孩子。一封回信,把他们的坚守写进了国家叙事,也让“扎根西部,青春无限”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成为一代人的人生坐标。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信中写道:“多年来,一批批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像你们一样在西部地区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贡献。”

  这封回信,是对坚守的激励,是对奉献的肯定,更是对后来者的召唤。在且末,我见到了2017年报名支教的孙彤彤,她说:“我们是一百多人一起来的。”还见到了2020年毕业返乡任教的魏晓雅,她说:“我们本地人,更不能后退。”还有朱可心、马壮……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在西部深处践行那份“不走”的承诺。

  这群“后来者”不再只是被鼓励来吃苦的青年,而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主动选择扎根、实现价值的追梦人。他们不再需要为“是否留下”反复犹豫,因为现实已经给出答案。

  十余年间,且末地区GDP从23.6亿元增长至42.6亿元,人均收入翻近一倍;而1124名建设者、130余名支教人员的“留下”,正让西部从边远之地,变为值得托付青春的热土。

  采访中,有一幕常常浮现在我脑海。照片里,年轻的侯朝茹和学生站在沙丘边笑着,背景是一望无际的风沙黄土。现实中,她带我站在沙漠边,风吹过,梭梭林已从点状延展成片。她说,这是20多年种下来的。

  “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激励着无数人。我看到的,是理想与时代的双向奔赴,是青春在风沙中的默默耕耘与昂扬生长。

  镜头之内,是这群人的人生;而镜头之外,是这个时代为“选择”赋予的价值。而作为记录者,最深的感受莫过于:在大漠深处的风沙之中,在无数讲台的黑板之上,理想主义没有被消磨,反而一次次选择照亮。

  策划:李自良、樊华、幸培瑜

  统筹:刘佩、曹志恒、王冰笛

  编导:杲均丰

  记者:杲均丰、宿传义、顾煜

  摄像:苏鑫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这就是青春最飒的英姿——“青马...   【青春如是】  光明日报记者 邹晓菁  大漠风沙,在年轻的脸庞刻画出坚毅纹路;高原烈日,映照着建...
【读方志 游中国】锦官城启丝绸...   当北方驼铃回荡戈壁时  西南的巴山蜀水  正以蜀锦丈量世界  方志记载的蜀布、蒟酱、邛竹杖等  ...
这就是青春的样子   青春从无标准答案  却总能在选择中迸发光芒  有人以热血守护山河  有人以生命奔赴使命  有人以...
从技术“秀场”到产业“竞技场”...   小学生“玩转”机器人编程;大学生成立数字创新公司;技术高工开发智能软件……眼下,智能科技崛起,“...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从“象牙白...   新华社北京5月3日电 题:从“象牙白塔”到“西部热土”——西部计划志愿者画像  新华社记者董博婷...
【大国工匠】张洪宾:百炼精车 ...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眼下,全球最快高铁CR450动车组样车正在进行型式试验。高铁飞速发展进程...
火热刷屏!致敬中国电影120年   今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年  从1905到2025  光影跨越一个多世纪  银幕上的中国故事愈发...
“五一”假期高速服务区新能源汽...   今年“五一”假期,新能源汽车出行规模继续扩大,多地高速公路服务区、景区充电站一片繁忙。国家电网智...
全球连线丨重庆成为东南亚游客重...   “五一”假期,山城重庆迎来一波入境游“小高峰”。近年来,网红城市重庆,吸引了海内外关注的目光,马...
“五一”假期第三天 预计全社会...   记者从交通运输部了解到,“五一”假期第三天,交通出行保持高位运行,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28...
筑牢维护亚洲安全稳定的基石(和...   安危与共、求同存异、对话协商的亚洲安全模式吸收“亲仁善邻”等中华文明智慧,融合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
解锁假期新玩法 各地特色文旅活...   “五一”假期,各地的文旅市场也精彩纷呈。多样的文旅体验点亮假期,为人们带来一场场难忘的欢乐之旅。...
坚守一线 各地民生工程建设按下...   “五一”假期,很多人在和亲朋好友一同享受闲适的假日时光,而与此同时,许多不同行业的建设者们仍坚守...
旅游+购物 外国人提着行李箱来...   今年以来,我国入境游市场持续升温,“五一”假期入境游热度更是不断攀升。有着“世界超市”美名的浙江...
新华社评论员:在推进中国式现代...   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暨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评选揭晓,一批新时代我国各族各...
全球连线|“五一”跨境旅游热:...   “五一”期间,中越边境云南河口口岸迎来跨境客流高峰。越南游客从河口公路口岸通关后,搭乘动车奔赴各...
大市场 大活力丨为何要在树上种...   节日市场供应充足,品类丰富,其中不少都来自森林食物。国家林草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森林食物产量超...
非遗+戏曲+美食 “五一”在泉...   短暂的降雨丝毫不影响人们出游的热情。这个“五一”假期,许多景区迎来大客流。  福建泉州是古代“海...
新华时评|青年永进,中国常新   国家博物馆正搭建起一方青春的舞台,近期开幕的全国大学生创新成果展上,118个大学生创新项目亮相。...
“五一”假期,消费市场持续升温   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人们在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上参观。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摄  赏景、购物、观影...
台胞假期写真:忙碌是事业发展的...   5月3日,浙江温州五马街热闹非凡,人群熙熙攘攘。“00后”台胞王美淳的摊位前围满了游客,她热情地...
生态美景、入境免签:外国游客“...   “这是我的幸福时刻。”德国游客Rita头戴遮阳帽,骑着小电驴在阳朔十里画廊飞驰。风扬起她金棕色的...
【好评中国·追光青年】“新农人...   青年人才是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支撑。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深入实施青年人才乡村集聚行动,吸引更...
我国应用无人平台远程开发的海上...   新华社深圳5月3日电(记者印朋)作为应用无人平台远程开发的海上稠油油田,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番禺1...
【绣陇原风华 敬人间百业】每一...   每一线,都是奋斗的轨迹  致敬每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  是你们用双手织山河壮丽  编织出时...
好评中国丨砥砺五四之光,照亮青...   □吕金艺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在历史...
“新疆来对了,这里给了我干事创...   开栏的话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当前,新疆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基...
玉渊谭天丨美国人正绕过关税“打...   自5月2日起,美国将取消对中国小额包裹免税政策。从中国销往美国的800美元以下小额包裹,均须缴纳...
广交会观察:进口展区港澳创意产...   中新社广州5月3日电 (记者 孙秋霞)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3日正在广州举行,本期以“美好生活”...
文化中国行丨5000年前的“手...   5000年前的“手作顶流”,史前彩陶艺术的巅峰,马家窑文化彩陶的审美高度令人惊叹。《联播一瞬》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