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援疆 潮涌天山】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王娜
第九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以来,中央单位、援疆省市和中央企业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积极协调各方资源,汇聚各方力量,把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播撒在新疆各族人民心田。石榴红了,籽籽紧抱粒粒连心。
跨越山海 结对共建
“你们送的书,我们收到了。”暑假前夕,鄯善县鲁克沁镇木卡姆小学的课堂上,孩子们隔着镜头,向3500公里外的结对学校湖南省常宁市双蹲小学的朋友们挥手致谢。今年6月,两所小学共同举办了“同读一本书”活动,让两地的孩子在共读共享中架起友谊桥梁。
在这之前,上海市静安区曹家渡街道党政代表团来到巴楚县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曹家渡街道向该县色力布亚镇捐赠了20万元结对帮扶资金,专项用于乡村阵地建设,助力完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曹家渡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善琴表示,将在民生服务领域与色力布亚镇深化协作,推动两地结对帮扶工作走深走实,共同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力量生于团结。各援疆省市与受援地的乡镇之间、学校之间、医院之间、组织之间、援疆干部与受援地群众之间结对交流,携手谋发展,天山南北结对共建蔚然成风。
北京市海淀区探索产业援疆新模式,在做好结对支援工作基础上,鼓励和支持海淀区的企业面向整个和田地区开展产业对接合作。
山东东营实施“领题揭榜·契约共建”行动,整合前后方资源深化结对共建,签约落地项目10余个。推出《新疆是个好地方》主题歌舞剧,在疏勒县进行全国首演,在济南、东营展演,反响热烈。
新疆各级妇联组织与19个援疆省市妇联分别签订战略框架协议,推动结对走亲工作从“分别做”到“组团做”,从“个别做”到“系统做”,从“当前做”到“长远做”,奏响悦耳团结乐章。
结对共建的画笔,将边疆发展的个体故事,描绘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全景画卷。
交流交融 心手相牵
连日来,江苏省首届城市足球联赛持续升温,因其激烈程度和关注度,被球迷戏称为“苏超”。江苏省对口支援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多家媒体和当地居民也加入助威热潮。
作为南京市对口援疆城市,伊宁市用谐音表白:“无论比赛第几,‘宁’是咱永远的‘南’哥”;常州市对口支援乌恰县,当常州陷入“笔画保卫战”时,克州回应:“全名是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笔画够不够借你?”幽默的创意应援,传递跨越山河的深厚情谊。
“苏超”新疆后援团不是个例,跨地域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在各地持续上演。
19个对口援疆省市实施青少年“筑基”工程,组织青少年开展“手拉手”、夏令营等各类交流活动,促进各族青少年互动交往;组织党政干部、村(社区)干部、致富带头人、民族团结模范、社会各界人士等不同群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交往交流交融活动。
今年5月,昌吉回族自治州中青年文艺领军人才培训班在山西举办,30名中青年文艺骨干参加培训,学习专业知识提升理论素养,还走进山西博物院学习文化叙事手法,与专家座谈共同探讨如何推进援疆模式创新等。“培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音乐教师安妮说。
6月,河南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哈密市委宣传部主办的“豫哈情文化行”豫哈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启动,河南著名书画家代表团以书画为媒、以交流为桥,深入哈密多地采风创作,共谱民族团结与文化交融的华章。
各援疆省市不断深化各类交往交流交融活动,援疆干部人才与各族群众互相走动、互相学习,情感相亲、共同成长。
凝聚合力 情系民生
7月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冰川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距离县城最远的达布达尔乡热斯喀木村,巴哈提古丽看着在床上挥舞小手的龙凤胎,心中充满幸福和甜蜜,她深知眼前的美好离不开深圳援疆的医生们。
两个多月前的一个黎明,龙凤胎早产刚来到人间,出现自主呼吸微弱、全身发绀的现象,生命危在旦夕。深圳援疆医生们刚给巴哈提古丽做完剖宫产手术,不顾劳累与本地医生合力,将龙凤胎护送到喀什地区上级医院抢救。两天后,巴哈提古丽突发子痫病情危急,医生们再次联手急救,化险为夷。
这两段发生在帕米尔高原上的生死时速在网上迅速传播,无数网友为之动容,有网友感慨:“这不仅是对医生能力的一次考验,更是对民族团结精神的一次生动诠释。”
两年来,19个援疆省市聚焦各族群众急难愁盼,以服务民生为纽带,共画民族团结同心圆,惠民心的温情在天山南北涌动。
江苏省开展“苏韵伊情·青苗筑梦”大型公益行动,为江苏和伊犁两地青少年相互了解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提供平台和窗口;吉林省开展“启明行动”,给予视障、听障残疾儿童医疗救助;安徽省在皮山县设立养老助餐点,让老年人吃好暖心餐……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各援疆省市以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为目标,精选产业质态优、经济效益好、用工需求大、薪酬待遇高的企业,吸引新疆各族群众到当地工作,并提供生活保障、困难帮扶、情感咨询、心理疏导等全方位服务,就业“活水”浇灌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