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了人民城市的根本属性和价值追求。
城市是青年人口最集中、发展最活跃的区域,找到一份工作是许多年轻人选择一个城市的第一步,为了吸引青年人才,多地出台一系列举措,比如湖南长沙就提出让“长沙不只适合打卡、更适合打拼”。
“一站式”服务
助力青年低成本就业
这几天,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张恩洋,收到了长沙一家互联网企业的实习录用通知,在踏上实习旅程的同时,他在“长沙青年人才驿站”的小程序上提交了入住申请,不到一天,审核通过。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2025届毕业生 张恩洋:我是从青岛老家过来的,从网上了解到这个驿站可以拎包入住。我来入住之后发现这里生活设施非常完善,离我的公司也很近,走路几分钟就到了。
青年驿站可以为张恩洋提供14天的免费住宿,这14天里,他还可以线上申请“人才礼包”,茶饮免费尝、特定景区免费游、地铁免费坐;14天后凭借实习入职的有效证明可以继续申请人才公寓,享受最长两年的低价租房福利。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2025届毕业生 张恩洋:如果租市面上房子的话基本都要三个月起步,但我和公司之间还有一段磨合期,人才驿站正好给我提供了一个磨合期住宿的地方。
目前,长沙市一共有20家这样的新青年人才驿站,基本紧邻产业园区、科研机构集群或者交通枢纽,来自外地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三年内凭借面试邀请、实习证明或者入职通知等材料都可以在线上直接办理入住。驿站不仅是一个临时落脚点,也是青年人才共享企业招聘信息的平台。
江南大学2025届毕业生 阳雅芝:大家在一起的话可以更好地分享信息,我主要想了解硕士的安家费和租房补贴。
湖南工商大学2025届毕业生 杨千慧:青年驿站的指导老师带我走访了几家企业,其中有一个从事云计算的企业挺符合我的面试期望,我打算再跟他们进一步交流,如果可以就留在长沙。
长沙共青团委副书记 姜海纳:长沙新青年人才驿站发挥着青年融入城市第一站的作用,我们将在人流较为聚集的园区、厂区、校区和商区提供更多的床位和点位的选择。
今年长沙市还推出青年人才创业“双肩包”行动计划,青年一落地机场、高铁站等,就可扫码领取城市初体验攻略和创业就业指引图,将“人才政策22条”升级细化为45条,创业可享受低成本场地支持、低门槛融资保障、全周期创业奖补等政策支持。
婚育服务全链条
留住人更留住心
对不少青年来说,婚育也是影响他们选择城市安居的因素之一。在湖北宜昌,当地通过“婚前引导—婚中服务—婚后保障”的全链条服务模式,帮助青年解决婚恋交友、幼儿托育等急难愁盼问题。
早上8点,宜昌市民张喆给双胞胎女儿梳头、洗脸、吃饭,赶在上班前把姐妹俩送到暑期托管班。
从小区出来,不到300米,就到了辖区苏家榜社区的党群连心站,暑假爱心托管班便设在这里。
张喆告诉记者,今年是她和丈夫在宜昌定居的第十个年头。往年到了寒暑假,他们只能将两个女儿送回河南老家。今年暑假,家门口增设了托管班,社区工作人员和大学生志愿者会带着孩子学知识、做游戏,托管时间从上午9点持续到下午5点,一下子缓解了夫妻俩假期带娃的难题。
宜昌市民 张喆:过个街就到了,有很多哥哥姐姐陪同,还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小孩很开心,家长也很安心。
“官方”带娃,免去了上班族家长的后顾之忧。今年暑假,宜昌市各个社区联动志愿者,共推出364个爱心托管班,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
而在婚前引导方面,宜昌市摒弃了传统大规模相亲会形式,结合青年兴趣设计剧本杀、露营派对、手工DIY、露天音乐会等新潮活动,打造交互式青年交友场景。
创造机会“扶上马”、婚后再“送一程”。近几年,宜昌还出台多孩家庭购房补贴政策,按政策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购买特定房型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购房补贴;按政策生育二孩及以上,且子女落户宜昌的本地户籍产妇,给予5000元的一次性生育补贴,每个孩子到3岁前每月发放500元的育儿补贴。
共青团宜昌市委员会副书记 马明洁:举全市之力,全力打造乐居、立业、活力、有为的青年发展型城市,尤其是在服务青年婚育方面,通过这种全链条式的服务,有效缓解青年的婚恋难题和生养焦虑。
打造青春活力之城
如今,对越来越多青年人来说,除了居住、工作、交通这些基本需求外,城市软基建也是能否留住年轻人的重要因素。四川成都,就在原有巴蜀文化的基础上,着力挖潜体育、艺术、潮流等年轻人喜爱的元素。
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的足球场,一场腰旗橄榄球比赛正在火热进行中。场上的90后女孩王玲娇是一名舞蹈老师,结束工作后,来一场酣畅淋漓的比赛已经成了她的习惯。
腰旗橄榄球爱好者 王玲娇:我们其他的队友有从事教育行业、能源行业的,也有在校的大学生等。大家都是平时下班休息抽业余时间进行释放,为年轻人打造运动场景的社群有很多。
腰旗橄榄球本是源自国外的一个小众运动项目,但由于是今年成都世运会的比赛项目,已经渐渐被成都的年轻人熟悉、喜爱。目前成都已有20多个橄榄球俱乐部,常年参与的年轻人近万人。近几年,伴随大运会、世运会等国际赛事相继落地成都,许多青年人喜欢的潮流运动场地也越来越多。
四川省橄榄球协会副秘书长 赵一权:现在开放了很多免费的场地供大家训练。
除了激情澎湃的运动场景,成都还整合各方资源,推进青年夜校建设。就在这两天,“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临摹教学作品展”正在成都市美术馆展出,结合展览,美术馆特别推出的青年夜校“山水画课程”就吸引了不少年轻人。
青年夜校学员 朱芸莹:白天看展会有自己的亲身感受,如果有一些相应的专业课程辅佐、配套的话,能够让我们当下及时、更好地激发创作的热情。
成都市美术馆副馆长 肖飞舸:70%的受众是18—34岁的青年人。根据受众特征,一般会把课程设置在夜间,让大家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来学习。
共青团成都市委副书记 任曦:近三年成都新落户青年超156万,奋斗中不失安逸生活,舒缓间不坠青云之志,已成为成都青年一种广泛的文化认同。
(总台央视记者 高磊 郑雨龙 倪晶依 宜昌台 成都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