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于恩施地心谷的心脏地带,脚下所踏,十之八九并非坦途,而是悬于万丈深渊之上的“人造奇迹”。那是紧贴着垂直峭壁开凿出的狭窄步道,是凌空飞架于两山之间的钢铁栈桥,是硬生生从嶙峋怪石中掏挖、浇筑出的蜿蜒通道。行走其上,一侧是冰冷坚硬的岩壁,另一侧,便是毫无遮拦、直坠谷底的虚空。
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这绝非夸张的文学修辞,而是最真切的生理反应。目光偶尔掠过护栏之外,瞥见那深不见底、雾气缭绕的墨绿深渊,心脏便会不由自主地收紧,脚步也下意识地更贴近内侧岩壁。山风毫无阻隔地穿行,带来谷底水汽的寒凉,也带来一种令人眩晕的失重感。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天地间最脆弱的弦上,大自然的威严与险峻,在此刻以最直观的方式压迫着神经。
然而,吊诡的是,就在这令人心悸的“薄冰”与“深渊”之上,“信马由缰,如履平地”的从容,却成了绝大多数游客的常态。
孩子们不知畏惧为何物,像欢快的小鹿,在曲折的栈道上追逐奔跑,清脆的笑声在峡谷间碰撞、回荡,他们脚下的深渊,不过是探险故事里模糊的背景。
精心打扮的网红们,举着自拍杆或稳定器,在最为惊险的转角处从容站定,调整着最美的角度与滤镜,对着镜头侃侃而谈,分享着“云端漫步”的奇妙体验。脚下的虚空,成了直播画面里最具冲击力的卖点。
更多的普通游客,或驻足凭栏,指点江山,惊叹造物之奇;或闲庭信步,谈笑风生,享受着征服险境的快意。那份轻松与自在,几乎让人忘记了自己正行走在垂直的世界边缘。
这份强烈的反差,像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被遗忘的角落——那些真正将生命悬于一线,为我们铺就这“平地”的人们。
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从壮丽的风景移向脚下沉默的栈道,移向那些深深嵌入岩体的膨胀螺栓、粗壮的钢梁骨架、平整的混凝土路面,移向头顶上方峭壁上残留的脚手架孔洞和绳索磨痕。思绪穿越时空的阻隔:
我看见,开山者的身影。他们悬吊在近乎垂直的绝壁之上,仅靠几根绳索维系生命。风钻的怒吼震耳欲聋,坚硬的岩石在他们的臂膀下颤抖、碎裂。每一次锤击,每一次爆破,都伴随着碎石滚落深渊的轰响和弥漫的烟尘。汗水浸透衣背,混合着石粉,黏贴在皮肤上。他们的手布满老茧,虎口震裂,眼神却专注而坚定,在不可能处,硬生生凿出立足的孔洞、行进的轨迹。
绝壁之间,一桥飞渡。
我看见,架桥者的勇气。在云雾缭绕、深涧怒吼的峡谷之上,他们如同行走在钢丝上的舞者。巨大的钢构件在起重机的轰鸣和号子的指挥下,被精准地吊装、焊接。寒风凛冽,吹得人站立不稳;脚下是令人目眩的深渊。每一个焊点的火花,都在挑战着地心引力;每一颗拧紧的螺栓,都在诉说着生命的重量与责任。
我看见,筑路者的匠心。在逼仄陡峭的空间里,他们精确测量,巧妙设计,让混凝土在悬崖上生根、凝固、延展。模板的搭建,钢筋的绑扎,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闪失。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将粗糙的岩石表面,打磨成我们脚下平稳的路径,将自然的桀骜不驯,驯服成可亲近的风景。
悬崖栈道,人工凿成。
“是呀,大自然固然锦绣万千,但如果没有万千建设者的努力,这些锦绣又如何才能呈现在我们这些普通人面前?”这声感叹,道出了最朴素的真理。地心谷的奇峰、幽涧、飞瀑、怪石,固然是地球亿万年鬼斧神工的杰作,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天工”。然而,它们深藏闺中,锁在险峰绝壑之内,对于寻常血肉之躯,无异于可望而不可即的幻境。
是建设者们,用血肉之躯、钢铁意志和非凡智慧,充当了最伟大的“送景人”与“造景人”。他们将无形的设计蓝图,化为嵌在悬崖上的有形道路;他们将工程师的精密计算,转化为普通人脚下可感的踏实。他们如同技艺超凡的“厨丁”,将天地间最原始的“珍馐”(那些险绝、幽深、雄奇的风景),以最安全、最便捷的方式,“烹调”成了我们得以轻松品尝的“美味佳肴”。
他们的工作,远不止于“修建”。那是在云端绣花,在刀尖跳舞,在死神鼻息下创造生机。每一米栈道的延伸,都浸透着汗水,甚至可能伴随着血泪。他们留下的,不仅是物理的通道,更是将凡人“托举”至仙境的力量。正是这万千双粗糙而有力的手,这万千个默默无闻的身影,将自然的“不可及”,转化为游客的“如履平地”,将险境的“战战兢兢”,转化为观景的“心旷神怡”。
感恩自然的鬼斧神工,它馈赠了无与伦比的底色与画卷。但更应感恩的,是那些辛苦的“造景人”与“送景人”——那些在幕后、在深处、在险处,用生命和汗水为我们“托举”起这壮丽视界的建设者们。
当我们轻松走过悬崖栈道,当孩子们在深渊之上奔跑嬉戏,当网红们在绝壁旁从容直播……请记得,这份“平地”的从容,并非理所当然。它的下方,是建设者们以非凡勇气和智慧浇筑的基石,是无数个“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惊险瞬间凝聚而成的安全屏障。
他们的名字或许不为人知,他们的面容隐于幕后,但他们的功绩,已深深烙印在这片山水之间,托举着每一个得以亲近这“天工”奇迹的平凡脚步。不忘建设者的托举,是对艰辛的铭记,对奉献的致敬,更是对这“人定胜天”(非指征服,而是通达)协作伟力的最深切感恩。这托举之力,让险峰可亲,让深渊可渡,让大自然的壮美,真正走进了万千普通人的生命体验之中。(记者 王根喜)
上一篇:抗日烽火中的台湾伉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