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离我们的生活还有多远?
创始人
2025-08-17 08:38:43

  新华社北京8月16日电(记者 阳娜、魏梦佳)15日,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首个比赛日产生5块金牌。人形机器人在群体舞蹈、1500米、武术、400米、物料整理等多个赛项中各显其能,引得在场观众连连赞叹。

  从今年初春晚上的机器人秧歌舞刷屏全网,到如今正在举办的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几个月时间,人形机器人正向更高阶进化。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让人不禁畅想并提出这样的疑问:人形机器人离我们的生活究竟还有多远?

  8月15日,来自KURA队的人形机器人(左一)和RoboFEI队的人形机器人在3V3足球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这场运动会是人形机器人整机的综合竞技,也是关键零部件的全面比拼。

  “这是借鉴人类竞技体育的形式,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最新水平和应用能力开展一次‘极限测试’。”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智能装备处处长李野川说:“如果在一年以前,绝大多数的人形机器人还不具备参加综合性赛事的运动能力。得益于人工智能算法、机器人本体性能等技术的快速进步,让这场机器人运动会成为可能。”

  在不久前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十大潜力应用场景》,描绘了人形机器人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未来图景,包括“工业通用操作:上下料与转移搬运”“电力生产:电站操作”“家居服务:生活协助、陪伴及日常照料”等。

  8月15日,来自宇树科技队的人形机器人在1500米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星动纪元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建宇表示,当前人形机器人不光能做跳跃、跳舞等动作,还能进行物流分拣、叠衣服、打螺丝等操作任务。随着AI逐步深入各类终端,人形机器人将拥有更强大、更通用的操作能力,未来必将带来社会生产力的革新。

  这场运动会的热潮背后,“冷思考”同样重要。

  业内普遍认为,近一两年来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但要真正适应人类生产生活环境,走向规模应用乃至千家万户,仍需一定时间和耐心。

  ——人形机器人的通用能力、泛化能力、安全性等有待提高。穹彻智能联合创始人、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卢策吾表示,现阶段的人形机器人已具备某些场景的实际应用技能,但仍缺乏通用技能,比如机器人能很好地完成一次性抓取,但类似削瓜皮等持续性的动作相对较难。

  8月8日,在世界机器人大会展馆内,一款机器人在进行抓取物品功能展示。新华社记者 谢晗 摄

  浙江省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熊蓉表示,人形机器人的鲁棒性、模型能力、泛化能力等还需进一步提升。人类环境,尤其家庭环境并非标准化场景,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只有机器人泛化性和安全性提高了,才能走进家庭干大部分家务活。

  ——行业还未真正实现技术收敛,软硬件等需进一步标准化。星动纪元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建宇表示,目前行业已出现阶段性技术收敛,比如端到端的大模型、基于强化学习的大运动控制等,但还没有完全实现收敛,这也意味着未来企业仍将大量投入研发,寻求更优技术路径。

  宇树科技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技术官王兴兴认为,当前限制人形机器人规模应用的重要因素有:机器人大模型或具身智能的架构还有待提升,硬件没有实现量产等。“未来需要更低成本的硬件、算力。”

  8月6日,在位于北京经开区机器人大世界的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ROBOT MALL)内,观众在与一款人形机器人握手。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真实物理数据大量欠缺,数据获取成本较高。对于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而言,与人类环境交互产生的物理数据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虚拟仿真数据能够通过更低成本快速获取,现阶段机器人的训练数据大多以虚拟仿真数据为主,真实的物理数据相对较为缺乏。”陈建宇说,“接下来需要花大量功夫通过机器人应用来收集物理交互数据,‘具体场景在哪里’‘什么是真实、高价值的应用场景’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业内判断,人形机器人将更快在工业、商用服务等场景实现规模应用,最终实现人形机器人进家庭。一旦商业化模式走通、软硬件进化到一定水平,工程化、规模化将加快实现。

  “未来3至5年人形机器人的自主能力将大幅的提升,逐步在多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表示,接下来人形机器人的技术发展将聚焦协同化、标准化,并通过建立统一标注规范与共享机制,实现跨场景数据资源的高效流动。

  当前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应用正展现强劲潜力,从技术突破迈入场景落地的“加速区”。“只有先用起来,真正实现场景落地,产业才会蓬勃发展,进一步推动技术迭代升级。”熊蓉说。

  多位业内专家同样考虑到,要实现人机共融的未来生活,安全是重要因素。这需要建立安全认证的标识制度,将安全性作为人形机器人强制性标准之一,并在不同应用场景提出不同的具体标准。

  “现在的人形机器人看上去还是冷冰冰的机械,将来它可能会更加接近人的形态,真正进入人机协同的时代。”徐晓兰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抗战歌声里...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留下了无数历史见...
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贯通   8月17日,随着开挖直径17.5米的“山河号”盾构机刀盘破土而出,由济南城市建设集团投资建设、中...
成都世运会中国代表团新兴项目表...   2025年世界运动会将于今天(17日)晚间闭幕。在这场多元体育的盛会上,龙舟、武术等中华传统体育...
家长速查!一款儿童玩具电压高达...   能切菜、煮饭  儿童仿真厨房真煮玩具  广受小朋友喜爱  但看似可爱的玩具  可能暗藏着意想不到...
直播间“捡漏”超值旅游产品,如...   阅读提示  一些平台直播间销售的旅游产品存在信息展示模糊、虚假宣传、低价揽客等问题。专业人士认为...
南北方一同“蒸桑拿” 中国气象...   央视网消息:这两天,我国大部地区持续高温闷热天气,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发布了首个全国闷热指...
南海海域发生4.4级地震,震源...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8月17日06时51分在南海海域(北纬21.27度,东经119.82度)...
跟随“高原渔夫”探寻江源鱼类生...   新华社武汉8月16日电(记者张阳、邱婧熠)长江源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近日,...
万人说新疆|音乐是各民族文化交...   朱子豪来自新疆裕民县,是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一名学生。暑假期间,他的母亲向他推荐了一首叫做《巴...
保持稳中有进 展现韧性活力——...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国民经济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生产需求持续增长,就业...
美关税影响哥斯达黎加咖啡出口 ...   哥斯达黎加生产优质咖啡,产量85%左右供出口,美国曾长期是其最大出口目的地。  但是自8月7日起...
粤港澳青少年新疆行丨行万里路遇...   8月16日上午,来自广东、香港、澳门和新疆的近70名青少年学生相聚喀什,共同开启为期5天的“粤港...
暑期红色文旅“热”力全开 “红...   央视网消息:这个暑假,各地红色旅游持续升温,游客探访革命遗迹、聆听红色故事。在旅游中感受家国情怀...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   【辉煌70年 奋进新征程】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魏永贵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党的十八大...
一份儿童报,如何团结18万“小...   “亲爱的小朋友!抗战胜利的日子已经不远了……希望你们和全盐阜区的小朋友努力学习,做新中国的主人!...
拉美三国将共建地区第二大自然保...   新华社北京8月17日电 墨西哥、危地马拉和伯利兹三国领导人15日宣布,将在三国交界处设立一个自然...
争吵半年后泽连斯基再赴白宫,这...   新华社北京8月17日电 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16日分别证实,双方将于18日在美国首...
这家小公司,如何掀起一场光伏技... 文 | 赶碳号科技光伏技术快速进步的当下,企业聚焦的方向,要么是钙钛矿这样难啃的硬骨头,要么是n型电...
沙漠里也能养海鲜、种水稻?看新...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2024年,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锁边护林带在新疆和田顺利合...
巴西总统:坚守多边主义 反对单...   当地时间15日,巴西总统卢拉在发表公开讲话时表示,巴西反对关税霸凌、捍卫规则平等。  根据美国政...
治水兴水看新疆丨数字农田让玛纳...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谢慧变  “以前大水漫灌时,渠边就是农田,农民得整夜守在渠边等水;现在精准...
卢旺达资深媒体人:中国发展成就...   新华社基加利8月16日电(记者 吉莉)卢旺达资深媒体人杰拉尔德·姆班达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太行!太行...   视频摄制丨田明、王永帅、白云、李冬云  “民族的号筒”燃斗志 马兰村歌声传四方  地点:保定市阜...
“秦始皇”和“李世民”同框了!...   起猛了,“秦始皇”和“李世民”同框了!演员郑国霖现身西安化身景区NPC,本人回应:也要养家糊口 ...
河南一高速深夜“空降”电缆致五...   河南一高速深夜“空降”电缆致五辆车躲避不及撞上受损,涉事方称系盗贼惹祸,高速交警无法认定事故责任...
大爷和小伙对弈棋差一招败北 雨...   8月15日发布,大爷和小伙对弈棋差一招败北,雨中四小时未离开棋盘,网友:大爷让我相信这个世界真的...
跟着赛事去旅行!看完比赛吃夜市...   今年夏天,体育赛事的热浪在夜幕下持续升温,多地组织举办了足球赛、篮球赛、城市夜跑等各类赛事,形成...
红树林——人与自然的共生与守护   人们保护红树林,红树林守卫人们的家园。这是一个关于人与自然共生与守护的故事。
小污染造成大危害!警惕AI数据...   随着AI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的蓬勃发展,各类AI工具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助手,不知不觉间,...
人形机器人离我们的生活还有多远...   新华社北京8月16日电(记者 阳娜、魏梦佳)15日,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首个比赛日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