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直播间成为保健品销售重要渠道。《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调查发现,不少直播间主播通过猜字谜、看图说话等方式推销保健品,规避平台监管,误导消费者,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
这些直播间的“猜谜式”营销花样百出。“SANSEIKEN三生研营养”直播间推销日本纳豆激酶时,用“脉管”“红色液体”代指血管和血液,画管道图讲解“净化作用”,全程避谈药品术语;“华北制药水飞蓟”相关直播间,主播举着“()()相照”的字谜牌,用“说话有味”“脸色差”暗示肝脏问题,引导消费者购买水飞蓟产品;“演员何明翰”直播间推美国夜燃片,借“美食后悔”“躺赢”等话术暗指减肥需求,还以“经纪人推荐”“导演找拍戏”等话术夸大效果。更有直播间借粉丝互动打擦边球,如“开心的人”直播间卖清肺片时,屏幕滚动“月市节洁”“小结消失”等隐晦表述,主播据此推荐购买数量。
主播们费尽心机“猜谜”,实则为诱导下单。“SANSEIKEN 三生研营养”客服承诺“3 个月血脂无变化全额售后”;“开心的人”直播间弹窗标“磨玻立消”,宣称“八合一成分,吃3个月就够”,却在产品页小字标注“不能代替药物”;“23well①③”直播间推美国糖清素,称“不用忌口,搭配药吃半个月,之后可停”,同样隐瞒产品仅为膳食补充剂的事实。
有关专家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此类营销涉嫌违法。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吕来明称,主播避谈违禁词却暗示疗效,违反《食品安全法》。中国保健协会王大宏提到,无“蓝帽子”标识的产品严禁宣传保健功效,跨境电商产品虽常示美国FDA认证,但美国与我国监管标准不同,FDA允许先上市再监管,消费者易陷入“国外认证更可靠”的误区。
经过深入调查采访,记者在获取充足的证据后,《中国消费者报》刊发报道《且看直播间保健品猜谜式营销》,并在网站和新媒体端口同步刊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相关平台开始加强直播间动态监测,多地消费者协会发布提示,提醒消费者购买保健品要认准“蓝帽子”标识,不要轻信“治病”“停药”等宣传。此篇调查报道揭露了保健品直播的隐蔽营销套路,为消费者规避了健康与财产风险,也推动行业更加规范发展。(于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