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不少消费者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从冰箱里拿出的食用菌表面竟长出了毛。这时候,很多人往往会陷入困惑:这样的食用菌还能吃吗?是该果断丢弃,还是处理一下继续食用呢?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黄晨阳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说,建议鲜食用菌冷藏时间不宜过长,更不要冷藏到长白毛的程度才食用。一般情况下,从避免浪费和守护健康兼顾的角度来说,消费者购买时应根据消费量酌情购买,即便是放在冰箱,也要把握好存放时间,存放三五天大多没有问题。家庭冰箱冷藏食用菌遇到长毛这种情况时,可以遵循“白毛可救,彩毛必扔”的原则来酌情处理。
黄晨阳解释说,食用菌的子实体(俗称蘑菇)由大量的菌丝组成,食用菌被采摘后,仍是鲜活的。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尤其是高湿的环境下,菌丝会继续生长,也就是大家看到的毛茸茸的“白毛”。这种情况常见于平菇、杏鲍菇、金针菇等种类。由于食用菌营养丰富,在高湿环境下,易滋生霉菌和细菌。当食用菌表面出现绿、黑、黄等彩色绒毛,出现酸臭味或黏液时,说明已经感染杂菌。这类食用菌切除发霉部分也无济于事,必须整颗丢弃。
冷藏的食用菌长毛,可以从眼看、鼻闻、手触3个方面综合判断:首先是看颜色,纯白毛可留,彩色毛必扔;其次是闻气味,清香可观察,酸臭立刻丢;再次是摸质地,干燥可处理,黏滑快扔掉。冷藏的食用菌只要出现了彩色毛、酸臭、黏滑中的任何一种情况,都要丢弃。若储存超过7天或无法判断,则建议舍弃。
潮湿环境是霉菌的温床。家庭冷藏鲜食用菌,可以先行晾干几小时,用厨房纸包裹食用菌放入牛皮纸袋,再置于冰箱冷藏,既能吸收多余水分又能透气,可延长保鲜期至3到5天。消费者千万不要水洗食用菌后直接放入冰箱,这样容易滋生大量细菌。
需要提醒的是,不是所有鲜食用菌都适合冰箱冷藏。草菇是一种高温型食用菌,如果放到温度较低的冰箱里储存,会发生自溶,出现变黑、渗水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