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了,两人之间的感情还能挽回吗?”“能!按照情感导师的方法,复合率100%”……如今,在网上,各类宣称能“挽回情感”的咨询机构广告层出不穷。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机构凭借模板化话术和精心设计的套路,瞄准深陷分手失恋痛苦的人群,诱导其购买高价“恋爱挽回指导”服务。然而,许多消费者最终不仅没能挽回感情,还陷入“人财两空”的窘境。
遭遇
花费近万元打水漂 感情未挽回反添伤
“本来失恋就很痛苦了,又被骗钱,男友也没追回来,还让我产生了严重的自我怀疑。”回忆起一年前的遭遇,林晓(化名)至今仍难掩气愤与委屈。当时,她与相恋三年的男友分手后,情绪一度跌入谷底。某天刷短视频时,一条“专业情感挽回”的广告突然弹出,视频中一位自称“情感导师”的人信誓旦旦地承诺:“只要配合,98%的情侣都能复合。”
仿佛抓住救命稻草的林晓,立刻添加了客服微信。翻看其朋友圈,满是“成功案例”:有客户反馈“按老师方法做,他主动求复合了”的聊天记录,还有“挽回成功补付尾款”的转账截图。客服告诉林晓,只需先支付99元,就能由专业婚恋指导老师通过电话沟通,深度剖析她的情感问题并给出建议。
随后,林晓与“老师”进行了2小时的电话长谈。对方分析称,林晓这属于“失望累积型分手”,且男友是“回避型人格”,必须采用“断联+二次吸引”的策略才能挽回,还强调“已经分手两周了,再拖下去就彻底没机会了”。紧接着,对方推荐了4800元的“半月挽回套餐”,声称会有老师手把手指导她操作。
反复劝导之下,林晓第一次交了费,先填了一份包括真实姓名、学历、职业、收入、家庭背景、形象气质等问题在内的“情感档案表”。“现在想来,这一步就很奇怪,我来咨询,为什么还问我收入、长相?就是为了想得知我的经济能力,好骗钱。”林晓气愤地说。
接下来的服务,也让林晓倍感敷衍。“老师每天就发一些文档、视频让我学习,内容例如‘女人该如何提升内在价值’‘驾驭男人的10个小技巧’等。另外,就是教我怎么拍照片、配什么文案发朋友圈,说这样能吸引前男友主动联系。”半个月过去,林晓与前男友的关系毫无进展,她开始着急,向老师询问情况。
老师此时表示,经过前期铺垫,目前已进入“深度破冰期”,需要升级服务教她如何与男友破冰沟通,再交4800元。情急之下,林晓再次付费。但后续老师指导的“如何回复对方消息”“在特定时间节点送礼物”等方法均未奏效,“甚至我按照老师教的话回复,前男友还觉得我莫名其妙,说这种话不像我会说的。”
随着时间推移,感情挽回毫无进展,林晓渐渐察觉不对劲。她发现,老师发来的资料在网上随处可寻,视频也多是从网上下载的,完全不针对她的实际情况,老师的回复也并不及时。于是,林晓找到机构要求退费。但机构却以“服务已经开始”为由拒绝。林晓又仔细查看当初签的电子合同,才发现其中有写道:“因客户个人原因导致服务效果不佳,不予退款”。对方坚称,是林晓没有按照计划执行到位。最终,林晓没能挽回感情,花费的近万元也打了水漂。
调查
低价咨询吸引客流 套路话术洗脑“逼单”
为了摸清“情感挽回”机构的运作模式,记者以“刚经历分手的女性”身份,分别购买了三家不同机构标价9.9元、49元、99元的“情感咨询服务”,并通过AI软件生成不同的分手经历,与机构分配的“情感导师”沟通。
在咨询前,记者首先询问机构资质及“老师”是否具备宣称的“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其中,提供9.9元咨询的机构表示自己是“从业七八年的资深正规机构”,还给记者发来一张营业执照,但执照登记时间显示为“今年8月”。提供49元咨询服务的机构“老师”先是发来一张人社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照片,但在后续交谈中,却称自己拥有“中科院颁发的心理咨询师证书”。而提供99元咨询的“老师”,发来的是一张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培训中心”颁发的“心理咨询师职业技能培训证书”。
记者查询了解到,自2017年人社部取消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后,目前市面上已无国家级别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现阶段各机构发的证书只能是培训合格证书,无法作为有法律依据的执业从业资格证明。
随后,记者分别填写了内容相似的“情感档案”,与三位“老师”展开咨询,时长从40分钟到2小时不等。尽管记者提供了不同的分手经历,对接的也是不同的“老师”,但三次咨询却呈现出高度相似的流程。
首先,“老师”会选择性地提问,重点询问“对方曾经为你付出过什么?送过什么礼物?有几次让你特别感动的经历”,随后便将对方定义为“非常优秀,值得挽回的人”,甚至营造焦虑感,称“如果你错过了这个人,就再也找不到如此合适的,会后悔一辈子”“对方这么优秀,身边不缺女孩子追求”。
接着,“老师”会询问“矛盾是如何发生的、以前是如何处理的”,然后将分手原因归结为记者“沟通方式有问题”“恋爱经历匮乏”“在恋爱里没有情商”,并指出“只有改变恋爱思维、提升自我价值,才能对对方形成‘二次吸引’,从而挽回感情”。
最后,“老师”表示,“二次吸引”需要“半个月到两个月的积累铺垫”,随后便推销机构的“陪跑式”服务。如2800元的“半月挽回计划”、3800元的“一月挽回计划”,99元咨询的“老师”则推出每月5800元的专属定制服务,称“会配备包括心理咨询师、恋爱分析师、异性思维分析师在内的多人团队,全方位帮你由内而外改造”。
当记者询问“我这种情况挽回成功率大吗”,三位“老师”均表示:“你这种情况我们接触过很多,有很多成功复合案例,只要按我们说的做,挽回概率非常大。”又补充并反复强调“必须完全听老师指挥”。
而提及“若最终无法挽回能否退费”时,一位“老师”称,“原则上不能退费,不满意可以换老师,直到你满意为止”;另一位则用激将法:“你要是考虑退费,就别来咨询我们,也别想挽回这段感情了!”当记者表示“需要考虑一下再下单”时,一位“老师”立刻施压:“你要是不通过我们的指导,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后每一段感情都会失败。”
提醒
骗局套路有迹可循 情感咨询需谨慎理性
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发现,涉及“情感挽回”服务的投诉有2700多条,投诉的大部分问题为“不予退款”“诱导消费”“虚假宣传”“签订霸王条款”等,涉诉的金额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
通过梳理多位进行过“情感挽回”咨询的网友经历和自己的咨询体验,记者大体可以总结出这类“情感挽回”机构的套路:
套路一:通过“低价情感咨询”吸引潜在“客户”,随后由“专业老师”先倾听咨询者的情感困境,表现出“完全理解”“感同身受”,再突然放大问题严重性,制造情感焦虑,从而进行“逼单”。
套路二:在初次咨询时,“老师”会通过大量PUA话术,贬损咨询者价值,将问题出现的原因全部归结于咨询者,使其对自身产生怀疑,认为只有根据专业指导进行自我提升,才有可能挽回感情,而且都要求先与前任不要联系,提升自己后,再与其“重新连接”。
套路三:会首先推出价格相对较低的“基础挽回套餐”,再通过敷衍的服务和无实质性内容的方案拖延时间,等期限到期而没有效果时,要求客户继续升级套餐。
套路四:签订的电子合同中多为格式条款,暗藏“因客户个人原因导致服务效果不佳,不予退款”等霸王条款,且对“挽回成功”的定义模糊不清,咨询者想要退费时,会以“你配合不够,没有按方案执行”等理由拒绝。
针对此类“情感挽回”骗局,北京京本律师事务所主任连有律师提醒:情感问题具有复杂性和个性化特点,不存在“万能挽回公式”,对于宣称“高复合率”“100%挽回”的机构需保持警惕。“在选择咨询服务时,要核实机构资质及从业人员专业背景,避免被‘山寨证书’误导;签订服务合同时,需仔细阅读条款,重点关注‘服务内容’‘效果界定’‘退款条件’等内容,对模糊不清、存在霸王条款的合同要坚决拒绝。”连有表示。
上一篇:多地加大对“暴骑团”等违法行为查处力度 如何平衡锻炼与安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