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是“中国减盐周”。盐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但是,长期高盐饮食危害大,很多疾病都跟食盐摄入量过多有关。
据了解,目前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处于较高水平,成年人每天食盐平均摄入量为11克,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上限的2倍。从2019年开始,我国将每年9月15日所在的一周设立为“中国减盐周”。9月15日这个日子,其实就是“就要5克”的谐音。
减盐的三大谣言
你中招了吗?
关于吃盐,网络上流行着很多说法。有人怕少盐会抽筋,有人觉得血压正常就不用管,还有人把“玫瑰盐”“海盐”当成健康护身符。事实上,这些看似合理的说法,其实是谣言。
谣言一:少吃盐会缺盐容易抽筋
不少人觉得,平时运动多,出汗多,要是不多吃点盐,容易抽筋,实际上并非如此。日常饮食里的钠早已足够,甚至超量。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比如长跑赛事或者长时间高温下劳动,才可能因为大量出汗而出现电解质失衡。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葛智文:抽筋更多是与过度疲劳或脱水有关系,过量补盐反而会增加身体负担。
谣言二:没有高血压 不必刻意减盐
这是最普遍的误解之一。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血压正常,就认为与减盐无关。而事实上,高盐饮食的危害往往是“隐形的”。今天的“口重”,可能就是十年后的“高血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葛智文:高盐饮食的危害是长期多方面的,几乎对所有年龄段的人都会产生健康威胁,而不仅仅是针对高血压患者。长期的高盐饮食会损害我们的血管弹性,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谣言三:玫瑰盐 海盐更健康 吃多点也无妨
近年来,商场里出现了各类“高级盐”:玫瑰盐、深海盐、竹盐……它们被宣传为“富含矿物质”,似乎比普通食盐更营养。但真相是,这些盐的主要成分仍然是氯化钠,所谓的矿物质只是微量,营养价值微乎其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葛智文:这些矿物质本身普遍存在于其他食物当中,而且从摄入量的角度来说,想要补充这些矿物质的话,通过其他食物就可以获得,性价比也会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