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在河南郑州落下帷幕。本届比赛以“技能照亮前程”为主题,吸引了全国35个代表团的3420名选手参与。经过3天角逐,106项赛项评比,348名选手摘得奖牌。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届大赛国赛精选项目的金牌职工选手将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同时打通职业技能等级与职称认定的衔接通道,让技能人才有荣誉、有待遇。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 吴礼舵:通过这个舞台促进他们训练,同时我们也做好大赛成果的转化,为我们国家构建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能精湛的队伍,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赛场场景生活化
解锁专业育婴新要求
当前,人们对养老托育服务的需求趋向专业化精细化,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也专门设立了相关赛项。记者在现场发现,比赛不仅比技能熟练度,更重视实用型。
赛场上,一个个格子间按照真实居家场景布置,选手们按照流程,完成从上门拜访、婴儿互动、游戏设计、家长交流等系列服务工作。记者注意到,这次比赛创新引入会哭闹的智能化模拟婴儿,选手抱姿不对、饥饿都会有数据反馈,考验选手的回应性照顾能力,同时邀请了一些婴幼儿家长进行配合互动。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育婴项目裁判长 张亚丽:其实妈妈是有育儿焦虑的,作为一个专业的育婴员,可以帮妈妈提供个性化的问题解决能力。比如我们还设置了一些小小的障碍,像在居家放置一些危险的物品,看选手能不能觉察到并且指导家长有这样的安全意识。
育婴员的工作主要是针对0到3岁的婴幼儿家庭,开展科学喂养、护理和辅助早期成长等服务。张亚丽告诉记者,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需要高素质育婴员,市场需求对于从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次比赛中,不仅是比赛场景有了新变化,考核标准也更加细化。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育婴项目裁判长 张亚丽:我们借鉴了世界技能大赛的一些有益做法,去提升我们整体的职业标准和服务水平。
从一线工人到金牌裁判
技能人才点亮未来
本届技能大赛的3400多名选手,既有一线工人,也有院校老师,日趋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在改变自身命运的同时,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蓬勃力量。
赛场上,“00后”裁判员姜雨荷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她是我国首位获得世界技能大赛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金牌的选手。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农产品食品检验项目裁判员 姜雨荷:参加技能大赛是改变我人生命运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它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也开阔了我的视野。
几年前,姜雨荷还是流水线上的一名工人,后来,她进入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学习,并向世界技能大赛发起挑战。为了掌握复杂的化学理论知识,熟练操作各种仪器,学会写英文报告,她每天至少训练十四五个小时,有时候一个动作要练成千上万遍。
2022年11月,姜雨荷一路过关斩将,站在世界技能大赛的最高领奖台。如今,她回到母校河南化工技师学院,成为这个学校最年轻的教师。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农产品食品检验项目裁判员 姜雨荷:我们不仅是职业教育的受益者,更是技能强国的建设者,我希望会有更多像我一样的青年人,投身职业教育,为我们技能强国的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郭俊娜是一名有着近20年经验的“金牌月嫂”,今年第一次参加国家级技能比赛。她告诉记者,一次次实操打磨,自己也得到了更大提升。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育婴项目选手 郭俊娜:比如给宝宝喂奶,以前可能只是凭经验,现在就要求抱孩子45度斜角。把流程标准化了,能够更好地服务婴幼儿以及家庭。
赛事落下帷幕,选手们的技能成长之路并未停止,他们有的回到创新创业一线,有的回到院校,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项目选手 董贵平:能够把学到的一些实操技能以及理论知识,反哺给课堂,提升学生的理论储备以及实操的技能。
(总台央视记者 闫素 唐蕾 朱劲松 河南台 开封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