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在巴西圣保罗州里贝朗普雷图市举行的2025年巴西农业科技展上,一辆比亚迪皮卡进行越野演示。 新华社记者 陈昊佺摄
中国携手拉美国家突破地理阻隔,凝聚共同发展共识,在数字经济、绿色转型等全球议题上形成价值共鸣。推动战略互信转化为规则衔接,促进经贸合作升级为治理协同,中拉关系实现从资源互补向制度共建的质变跃升,开辟了新型南南合作范式。双方关系实现由互利伙伴向发展共同体的跨越式转型,破除单边主义、零和博弈桎梏,重构全球治理体系。
近期,《中国—拉共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和《中国—拉共体成员国重点领域合作共同行动计划(2025—2027)》通过并发布,向世界发出团结协作共迎挑战的“中拉声音”,表明中拉不仅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成果转化为制度性安排,更以命运共同体理念重构跨太平洋合作范式。
中国携手拉美国家突破地理阻隔,凝聚共同发展共识,在数字经济、绿色转型等全球议题上形成价值共鸣。推动战略互信转化为规则衔接,促进经贸合作升级为治理协同,中拉关系实现从资源互补向制度共建的质变跃升,开辟了新型南南合作范式。双方关系实现由互利伙伴向发展共同体的跨越式转型,破除单边主义、零和博弈桎梏,重构全球治理体系。通过构建覆盖贸易便利化、技术标准互认、产能合作等领域的制度框架,彰显发展中国家自主设计合作规则的战略能力。
立足发展新阶段,中拉亟待突破地理边界束缚,推动制度创新与治理协同。在培育数字经济、绿色转型等新赛道新增长点的同时,积极构建规则共商、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机制化框架,以发展中国家实践重塑全球治理体系。
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向软联通升级。在完善港口、铁路等传统基建的同时,重点推进数字基础设施标准互认、跨境支付系统对接等制度性基建。推动中拉电商平台数据互通、物流网络共享,打造数字丝绸之路关键节点。秘鲁钱凯港的智慧码头管理系统、阿根廷锂矿区的无人运输网络等示范项目,已展现出“硬基建数字化、软基建实体化”的融合趋势。下一步可建立中拉数字认证中心,统一电子签名、数据加密等技术标准,降低数字贸易制度性成本。
推动产业合作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建立中拉新兴产业合作园区,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形成研发—转化—应用的全链条合作。创新投融资模式,探索主权财富基金联合投资、跨境产业链金融等工具,突破高技术产业合作中的资本瓶颈。今后,可探索设立中拉技术转移基金,支持联合实验室建设,促进中国的应用创新优势与拉美的资源禀赋深度结合。
强化多边协调的机制化建设。凝聚世贸改革、气候融资等议题统一立场,可以设立发展中国家政策协调常设论坛。共建南南知识共享平台,转化中拉合作经验为全球公共产品。制定数字货币监管区域标准,创新绿色债券认证体系,打造国际规则试验田。联合发起热带农业创新联盟,构建种子研发至仓储物流全链条协作体系,共同应对全球粮食危机。
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合作架构正重构发展中国家互动范式。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是探索全球经济治理新模式的实践突破,更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战略支点。当太平洋两岸携手突破传统经贸框架下的分工模式,必将激发世界经济发展新生机。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逯新红 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世界经济研究部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