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新华路隧道成为网红拍照打卡点。有网红博主在夜晚进入这条明令禁止行人和非机动车进入的隧道,只为拍出“王家卫风”的照片。
而在社交平台搜索“电影感隧道拍照”、“复古港风”等,均有不少“指路教程”。
照片中,打卡者在新华路地道两侧应急人行通道中,全然不顾边上驶过相距不到半米的车辆。
更有人选择坐在应急人行通道上,双脚踏入机动车道内。
贴文一味强调“氛围感”“出片”,却没有提及新华路地道禁止行人进入,更有人打出“约拍”之名,评论中吸引来不少想要“跟风打卡”的网友。
尽管平台标注了“危险行为、请勿模仿”,但仍有不少网友追问位置、跟风打卡。
评论区有网友好心提醒,却遭到博主讽刺。
还有网友表示:
━━━━━
警方出手,有人被行政处罚
5月21日,据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消息,日前,长宁交管部门针对行人违反禁令标志进入新华路地道打卡拍照的交通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整治。
曾在5月1日进入新华路地道的刘某被民警找到后表示,新华路地道出入口处的确装有禁止行人进入的标志,自己也明确知晓,但出于侥幸心理和博取流量等原因,还是选择“铤而走险”进入拍照,事后回想现场不时驶过的车辆还是会让人后怕。
据了解,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对行人闯入隧道的处罚上限仅为50元。
长宁交管部门表示,禁止行人进入的地道内的步行道并非供行人日常通行,而是当地道内发生事故、车辆抛锚等情况下供交通参与者避险使用,避免二次事故发生。
警方呼吁,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请严格遵守交通法律法规。
▲两侧地道入口均设置有行人、非机动车禁令标志
━━━━━
类似的情况多有发生
早在2021年,西安交警碑林大队就曾接到群众举报,一家摄影机构竟然在车辆川流不息的南门隧道非机动车道处给新人拍婚纱照。
该出口处光线急剧变化,非机动车驾驶人会短时间致盲,再加上该处为下坡路段,车速较快,很容易产生交通事故。
随后,交警对该摄影机构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并对其违法行为进行了教育处罚。
杭州万松岭隧道也曾吸引不少追求“氛围感”的网友前往拍摄写真或婚纱照。
其中有七八人团队的摄影还带着行李箱、摄影器材等,摆放在人行通道上,而该隧道两侧的人行通道宽度大约也就一米出头。
还有摄影师会在模特的对面拍摄而拍照完汇合的方式——横穿隧道。更有甚者还会走上机动车道进行拍摄。这无疑都是非常危险的举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道路从事非交通活动。
交警部门也提醒公众,尤其是年轻人,切勿为了追求一时的艺术效果或点赞数,而置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于不顾,一旦发生事故,不仅有可能承担全责,还有可能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
━━━━━
观点
隧道内拍“王家卫风”照片
氛围感有了安全感没了
为拍出某种风格的照片,为了追求电影中的艺术效果以博取流量,网红博主不惜以身犯险,置交通规则于不顾,以生命安全为代价,追险逐酷。这种畸形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向,既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也违反了交通法规,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
王家卫导演善于运用光影交错形成的线条感来参与画面造型,他的抽帧、拖影技法确实营造出一种独特的都市疏离感,但电影拍摄往往是在封路清场、专业防护下完成的,一些网红博主在正常通车的隧道内模仿,无异于将艺术创作异化为生命赌博。
而且《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道路从事非交通活动。为了追求一时的艺术效果或点赞数,在隧道内扎堆拍片,是明目张胆的违法行为。
值得警惕的是,检索发现,这种追风潮并非孤例。在社交媒体上,“海岛风”“丛林风”“草原风”,各种风格层出不穷。不少人喜欢用充满个性的照片“装扮”自己的社交平台,这种分享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为了追风,拍照地点选不对,就很容易出事。这种行为并非没有教训:此前就有一男子通过所谓“网红打卡攻略”介绍的方法,进入南京西站,在攀爬列车时被接触网高压电弧灼伤。
此次为追求“王家卫风”,甚至有人直接坐、卧躺在隧道两侧的“上街沿”上,车辆与当事人几乎是“擦肩而过”,也可谓是拿生命换“出片”。
各种追风潮之所以成型,与互联网平台对信息的聚合效应分不开,各种不靠谱“打卡攻略”泛滥,再加上一些网红博主的推荐、展示,对普通民众产生了吸引力。
根据民法典、《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平台对危险的行为应该进行安全提示和内容审核,提醒网友谨慎前往,并通过算法机制,对这种危险行为不予推荐。
但即便如此,还是有一些人不听劝。不听劝的背后,当然有个人安全意识淡薄的因素,也不排除一些网红博主为流量甘愿“铤而走险”。
对个人而言,无论是网红博主,还是普通民众,都有必要对各种追风行为保持一份警醒和理性。需明确的是,没有什么电影感值得用真实的人生来换,真正的艺术从来不需要拿生命冒险。
撰稿/流水(媒体人) 编辑/马小龙 校对/杨利
来源 新京报评论、南方日报、新闻坊、中国青年报、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