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女乘客拍下自己穿吊带乘高铁收到温馨提示的小卡片,并发布在网上,配文“安全感舒适感满满”。该帖子有上百万次观看,引发网络热议,不少网友评论说很正能量,这种服务方式很先进等。
7月29日,记者从该乘客胡女士处了解到,7月22日,胡女士身穿一条吊带裙,从徐州东站乘坐G2223次列车,上车后一名女乘警对她说:“您好,女士,给您一张小卡片。”
小卡片内容如下:您好,我是本次列车乘警,温馨提示您列车车厢拥挤,加之夏天炎热,穿着清凉,乘车期间,如遇不文明行为,或者不法侵害,请迅速联系列车工作人员,或拨打车厢两端的报警电话,我们会第一时间向您提供帮助。乘车期间,请注意保管好随身携带的行李物品,避免丢失或错拿。“陌生来电不轻信,未知链接不点击”谨防电信诈骗。(谨记胡歌同款反诈宣传语)
▲胡女士乘高铁收到的小卡片
胡女士告诉记者,之前她乘坐高铁有遇到过一些不太愉快的经历,这次她反复阅读小卡片的内容,发现小卡片没有冒犯,没评判她的穿着。小卡片虽然“特别提醒”了穿着稍微清凉一点的女孩,但是字里行间,没有任何将打击猥亵的责任转移到“女生要穿多一点”上,只是格外提醒和保护了一下,这让胡女士内心觉得温暖和安心。
胡女士发布的帖子和视频均引发网友评论,不少网友为乘警的细心与贴心点赞,这些来自乘警的“温馨提醒小卡片”,不仅为旅客的出行增添了一份安心,也在网络社交平台引发了广泛关注和好评。
▲微博截图
▲网友评论
针对这一举措,西安铁路公安局西安公安处乘警支队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发放温馨提醒小卡片旨在通过细节服务提升旅客乘车体验,同时强化列车安全保障,让乘客出行更安心、更暖心。
▲西安铁路公安局西安公安处乘警支队乘警张程琳
西安公安处乘警支队一大队大队长周凡闵表示:“希望通过这种直观、便捷的方式,让旅客在遇到不法侵害和报警求助时能快速联系到列车乘警,让大家能拥有一个平安、愉快的旅程。”
━━━━━
观点:
穿吊带乘高铁,
这张提示卡拿捏了“不冒犯”的精髓
乘警的一张提示卡片,获得被提示者和网友的广泛赞誉,其中,既是因为提示本身充满善意和必要性,体现了高铁方面相关服务的精细化,也是由于提示内容和方式很有分寸感,把握好了“不冒犯”的边界,让人感到安全又舒服。
暑运期间,列车乘客一般较多,也容易发生拥挤,甚至也为猥亵提供了便利,乘警针对“穿着清凉”群体的提示,本质上是基于治安数据和办案经验采取的预防性措施。其初衷,当然是想让每位乘客出行更安心、更安全。
但这种针对特定群体的提示,对被提示者而言,往往会有一种被“另眼相看”的感觉,而在公共舆论中,类似的针对性提示,也很容易被标签化解读。
因此,这种温馨提示如何真正让人感到“温馨”,在方式选择和用语方面就得格外讲究。
首先,一张可保存的实体卡片,比口头提醒更显郑重,又比广播通知更具私密性,很契合社会心理学中的“距离效应”。
其次,提示内容未对“吊带装是否合适”作任何价值判断,既没有“穿得少易受害”的类似受害者有罪论的倾向,也没有“应当穿着得体”“避免过于暴露”的道德规训,对个人的选择权给予了最大程度的尊重。
通篇而言,像“穿着清凉”、“车厢拥挤”等表述,仅为事实陈述,同时也说明了提示的必要性。而在提示的求助方式上明确指出“联系列车工作人员”“拨打车厢两端的报警电话”,则将抽象的“注意安全”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指引。
难怪有网友所言,“这种提醒既实用又不让人尴尬,安全感拉满!”而被提示的胡女士反复阅读卡片内容后,也觉得“字里行间都是善意”。
由此可见,提示虽只寥寥数语,“用功”却颇深。这背后体现的是公共权力的谦抑和对边界感的精准把握。
此事的公共价值或许在于,即便是“温馨提示”这种出发点绝对是“为你好”的内容,也需讲究方式方法,注意措辞语境,毕竟被提示者应该是被保护而非被审视的对象,对个体尊严怀有敬畏之心,当是公共服务应有的精度。
一张小卡片,让乘警履行了安全职责,又呵护了个体的着装自由。其中蕴含的是公共权力“不冒犯”的智慧。边界感是一种高级的共情,随着公众权利意识的觉醒和法治观念的增强,这种共情,理应成为公共场域的常态。
撰稿 / 北桥(媒体人)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李立军
来源:红星新闻 新闻晨报 齐鲁晚报 网友评论
上一篇:特朗普与梅德韦杰夫爆发“口水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