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重担让我们常常感到疲惫不堪,焦虑与抑郁似乎是每个人都经历的常态。我们在负重前行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内心的真实需求。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没有谁能折磨一个人,除了他自己。”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学会放下对自己的苛求,生活便会变得更加明朗。
01 内耗是自我惩罚 著名作家张德芬曾分享过自己的经历。她曾是个完美主义者,力求在各个方面都做到最好,结果却让自己陷入了焦虑与抑郁。经过心理医生的帮助,她意识到过度内耗正是自己的困扰所在。于是,她开始为自己设定界限,拒绝不必要的外界要求,逐渐将重心转向享受生活。通过画画、瑜伽和旅行等活动,她重新找回了内心的平静与快乐。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也指出,爱自己、照顾自己是我们生命中的重要挑战。在生活的风雨中,学会放过自己,才能找到真正的出路。
02 过度在意他人期待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为了赢得黛西的心,举办了奢华的宴会,却最终失去了自己。生活中,我们常常活在他人的期待中,迷失了自我。一位年轻女孩的故事就是一个例证,她在父母的期望下追求名校与高薪,却始终感到空虚与迷茫。通过心理咨询,她开始探索自己的兴趣,最终找到了自我价值。
“千思归来,常自相醢”,活在别人的评价中,只会让我们迷失方向。放下他人的期待,才能重新找回真正的自己。
03 思虑过重消耗能量 人际关系专家卡耐基也曾经历过无尽的焦虑,担心未来的种种可能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意识到这些担忧几乎没有发生。适度的焦虑可以激励我们前行,但过度的思虑只会消耗我们的能量。世界卫生组织指出,90%的疾病与情绪相关,学会接纳自己,停止内耗,才能获得身心的健康。
生活本就艰难,何必再为自己设置枷锁?我们应当珍惜当下,活在眼前,学会与自己和解。愿每个人都能像春天的树,舒展而自由,迎接崭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