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砂石厂是否存在偷排、排污是否严重,需由监测数据和专业评估界定。
▲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一位钓鱼爱好者向媒体投诉,他花了两个月时间明察暗访拍下了砂石厂排污的视频,并出示了相关视频证据。图/澎湃视频截图
文| 辛河
漆黑的夜晚,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红军树村临河而建的砂石加工厂内,灯火通明,“厂房下隐藏在巨石下方的排污口,灰色的泥浆水喷涌而出,直排河道”。
8月17日,普格县一位钓鱼爱好者向澎湃新闻投诉,他花了两个月时间明察暗访拍下了砂石厂排污的视频,并出示了相关视频证据。
此次事件中,两家被指排污最多的石矿厂所在地为红军树村,该村村支书杨喜惠声称“情况没有村民说得那么严重,鱼虾都还有”。而被排污的河道所在地建设村村支书、同时也是当地河湖长的应侯红则表示“不清楚调查结果”。与钓友反映的较为细致的情况相比,这两位村支书的表态都相对模糊,这让人对当地排污问题是否真的“不严重”产生疑虑。
实际上,排污情况严不严重,村支书的这种说辞并不权威专业,严不严重应由生态环保等权威部门调查认定。
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称,下游宁南县的老乡也找来过,“但他们也没有具体的证据,只晓得有人往河里排”。这也暴露了相关部门协同监管责任的缺失。
生态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局部的破坏和不负责任会引发连锁反应,当地村民所言的“下游宁南县的老乡也找来过”就说明该排污行为已引起不良后果。
普格县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表示,这几个砂石厂他们知道,每次去检查,各种环保设备都在运行,没有发现偷排的问题。然而, “检查时设备都在运行”却不等于没有偷排。尤其是对村民反映的 “夜间偷排”“暗管排污”等问题,相关部门需要引起重视。其实,这种夜晚偷排的游击战术,考验的正是监管的专业和精细化水平。
对此,鉴于排污的隐蔽性,监管手段也应该升级,例如当地可引入夜间突击检查、无人机巡查、水质常态化监测等技术手段,对钓友反映的排污问题进行彻查。
环境执法正在从以往靠经验判断,走向重视以数据说话。这几个砂石厂是否存在偷排、排污是否严重,不是与之利益相关的村负责人说了算,而是要由监测数据和专业评估界定。
只有让专业监管归位,让责任落地,让数据说话,才能筑牢生态保护的基层防线,让河流得到真正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