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悟县新城镇民主村的花生种植基地,200亩的花生田如同金色的海洋,摇曳生姿。大型花生收获机在田间穿梭,将一株株饱满的花生苗连根拔起,农田里的劳动方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农机手曾庆勇自信地说:“一亩花生地,机器大概10多分钟就可以收割完。”
曾几何时,花生的收获全靠人力,繁重的体力劳动和不稳定的天气让农民们心力交瘁,时常面临错过最佳收割时机的困扰。而如今,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推进,农户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告别过去的辛苦。收获后的花生被运送至山下的晾晒场,农民们两人一组,轻松地将晒干的花生株送入摘果机,机器的高效运转让一切变得如此简单。花生果从株上快速剥离,随着出料口滚出,工序流畅而迅速。
大悟县谋荣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田广谋对新技术带来的变革感慨不已:“以前我们用传统的地膜种植花生,现在用机械化手段,不仅提高了效率,每亩地还能节省成本300元。”这一改变不仅让农民的收入逐渐提升,还为养殖业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田广谋进一步解释道:“收下来的花生秸秆还能用来养牛、养猪,每亩地又能多挣200元。”
新城镇被誉为“楚天花生第一镇”,得益于其沙土地透气性良好的自然条件,镇上的农民们不断培育出优良的花生品种,花生的产量和质量实现了双丰收。新城镇的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晏亮表示:“全镇每年花生的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亩以上,预计今年的产量将超过万吨,总产值达到7000万元。”
在这片土地上,农民们不仅依靠传统的农业方式,更是积极引入现代化的农业机械。镇内的4000多亩特色红米花生,每亩地能够为农民增收800元左右,这一切都得益于先进的种植和收割技术。
这项新兴的农业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许多农民开始学习如何使用这些先进的机械,掌握现代农业的技巧,逐步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农民们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新城镇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现代化的花生种植不仅为农民们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也为整个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片土地上,科技与传统农业的结合正在谱写一曲新的发展乐章,未来可期。
总之,大悟县的新城镇在金秋的丰收季节,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先进的农业技术,正在向外界展示一个崭新的农业发展模式。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到机械化农业的行列中,未来的花生产业将会更加蓬勃发展,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