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是保护臭氧层国际日。世界气象组织最新发布的公报表示,地球的臭氧层正在恢复,2024年的臭氧层空洞比近年来要小。
公报称,2024年观测到的臭氧消耗水平较低,部分原因是自然因素导致的逐年波动,但是,这一长期的积极趋势反映了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的成功。
公报称,与前几年相比,2024年全球大部分地区的平流层臭氧总覆盖率较高。2024年,南极臭氧空洞的深度低于1990-2020年的平均水平,面积也比2020-2023年期间小。
公报指出,臭氧层有望在21世纪中叶恢复到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显著降低因过度紫外线照射导致的皮肤癌、白内障和生态系统破坏的风险。
什么是臭氧层
臭氧是一种浅蓝色、有强烈刺激性和臭味的气体。它有两个最重要的特征:一是有强氧化性,常温常压下也能和多种物质发生反应;二是能吸收紫外线。作为人类,我们得感谢臭氧——正是它的这两个特征拯救了地球,让我们的蓝色星球没有变成火星一般的荒漠。
阳光中包含不少高能紫外线,不但能破坏复杂的生命分子,连水分子都能打碎,使之变成氢气和氧气。地球太小,引力不足,氢气会逃逸到太空中——经年累月,在这样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本应越来越少。
但臭氧层的出现阻止了这个趋势,它对上拦截紫外线,让大部分阳光紫外线无法照射到地表,对下拦截氢气,让逃逸的氢气能变成水落回地面。与这样的作用相比,臭氧的另一个好处——阻止紫外线伤害地球生命,几乎不值一提了。
话虽如此,阻止水的丢失毕竟是漫长地质年代才能见效的事情,而紫外线损伤是当下立刻可见的事情。所以,臭氧层第一次吸引全球的关注,也是因为后者。
臭氧层恢复对人类的好处
1987年,全球43个国家就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第49/114号决议)。9月16日的保护臭氧层国际日,纪念的就是它的签订。当时议定书约定到2000年将氯氟烃的使用减半,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订,对不同类型的物质做了细化规定,要求氯氟烃在2010年停止使用,相对危害较小的氢氯氟烃(HCFCs)则需在2030年停止使用。
《蒙特利尔议定书》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全球环境条约。它是联合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获得所有成员国签署的条约,自它签署至今,全世界所有的主要工业都放弃了氯氟烃的合法使用,大气层里所有最重要的氯氟烃及其衍生物或者不再增加,或者开始减少。
因为氯氟烃寿命极长,从中恢复过来也非一日之功,但目前的估计认为,全世界大部分地区的臭氧层会在2040 年左右恢复到1980年的水平,南极的臭氧空洞则会在2066年恢复到1980年的水平。一项研究估计,截至2100 年出生的人,保护臭氧层行动仅在美国就能够阻止2.8亿皮肤癌病例,160万人免于因皮肤癌而死。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自央视新闻、科普中国)
下一篇:国防部:“香山时刻”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