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年度例行会晤。此次会晤以俄罗斯原子能工业成立80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双方围绕能源战略协作、核技术攻关及区域安全议题展开深度磋商。作为俄白联盟国家框架下的核心议程,此次会谈释放出强化欧亚能源枢纽地位、深化产业融合的明确信号。
根据两国发布的联合声明,原子能领域合作占据本次会晤核心地位。目前白俄罗斯已建成由俄罗斯提供技术的奥斯特洛韦茨核电站两座VVER-1200机组,占该国电力结构40%。在此基础上,卢卡申科提出在东部维捷布斯克州扩建第三机组或新建核电站计划,以满足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及西北部地区约15%的能源缺口。普京强调,双方正在联合推进非洲、中东地区六个第三国核电建设项目,其中埃及达巴核电站四台机组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在核能技术链整合方面,双方就建立联合制造体系达成突破性共识。尽管白俄罗斯核工业已具备核燃料组件生产能力,但压力容器、主泵等核心部件仍依赖进口。此次会谈确定由俄罗斯原子能机械制造控股公司向明斯克轮牵引力厂转移反应堆壳体焊接技术,首批技术团队将于2026年一季度进驻。配套的俄气集团天然气供应协议同步续签,明确未来五年维持每年200亿立方米稳定供应量,价格锁定为欧洲现货市场基准价的65%。
会谈特别指出“共同应对系统性挑战”的紧迫性。在西方持续制裁背景下,双方计划建立联合工作组,强化铀浓缩技术自主研发能力,目标在2030年前将离心机国产化率提升至90%。针对波兰在波白边境的军事部署升级,两国核设施防护体系将纳入统一监控网络,俄罗斯战略火箭军承诺提供移动式防空系统支援。经济层面将推进卢布-白俄卢布直接结算机制,预计2026年底前覆盖双边贸易额的85%。
此次俄白元首会晤展现出战略协作关系向深度产业化转型的趋势。通过构建从铀矿开采到核废料处理的完整产业链,两国不仅巩固了在欧亚经济联盟内的主导地位,更形成了对传统能源秩序的实质性挑战。这种基于技术共享、市场共拓的合作模式,为后制裁时代的国际能源格局演变提供了新的范本,但也将面临更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压力。随着双方在核心技术领域的深度融合,俄白联盟的经济自主性和区域影响力或将迎来新一轮提升周期。
参考资料说明:
1. 俄罗斯原子能工业80周年纪念活动细节(来源:俄新社通稿)
2. 奥斯特洛韦茨核电站运行数据(来源:国际原子能机构2024年度报告)
3. 埃及达巴核电站建设进展(来源:中东观察网工程档案)
4. 俄气集团对白供气协议条款(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经济版)
声明:本文内容均为本作者原创,但文章中有部分图片(除特别标明外),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我们致力于保护原作者版权,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