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老体弱者、手术后患者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一旦出现咳嗽、气短、喘憋等症状,往往恢复较慢,极易迁延不愈。对此,河北以岭医院肺病科在肺络病理论指导下总结出一套心肺同治、补益宗气、活血通络的治疗法则,既治肺又治心,结合患者具体病情辨证论治,对于治疗肿瘤术后的体虚患者,改善咳喘症状并整体提升元气等发挥了良好作用。
元气亏损 肺炎久治不愈
由于肺炎的感染,姜女士已经被持续咳喘困扰了有一个多月了。虽然她自从确诊就一直在吃药,但是感染控制并不好,咳喘、憋闷等症状持续不缓解,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她的日常生活工作。“要不试试吃中药呢?”抱着这样的想法,她来到了河北以岭医院肺病科求治。
该科医生在接诊后,详细了解姜女士的病史及治疗经过,发现她虽然才45岁,但由于曾患肺部恶性肿瘤而接受过右肺切除手术及靶向治疗,整体健康状况下降,抵抗力变差,只要平时活动多些,喘憋、气短等症状就会加重;而且稍不注意防护就容易感冒发烧。肺炎多由病原体经呼吸道飞沫等途径侵入下呼吸道引发感染,免疫功能较差者或是伴有慢性基础疾病的老年群体等,因呼吸道屏障功能及免疫清除能力下降,更易发展为临床肺炎。姜女士虽然是中年人,但由于肺部肿瘤疾病及手术后元气大伤影响,整体免疫力下降,这就给了肺炎等疾病以可乘之机,而且治疗难度也因此而增加,在疾病急性期过后,患者仍可能会长时间遭受不适症状的折磨。
心肺同治 补气治本
由于姜女士在肿瘤术后元气亏损,自身免疫力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遭遇肺部感染,则无法充分抵御病原体“外邪”的侵袭,因此就可能造成症状反复、病情控制不佳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较好地控制肺部感染,就首先要在关注主要受影响的肺脏的基础上补气以提高抗病能力,进行整体调节。姜女士在就诊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症状,并在活动后有明显的喘憋、气短,且脉象微弱欲绝,舌淡苔稍黄,河北以岭医院心肺病专家分析认为其整体属于心肺两虚的表现,若病情继续发展则可成为较严重的慢阻肺疾病,因此为她确定了中西医结合、心肺同治的治疗法则,以控制病情发展,避免发生心血管并发症。
中医认为心肺两脏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不仅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协调,而且在病理上,任何一脏发生病变都会相互影响。例如肺气亏虚,则不利于心血运行,影响心功能而诱发或加重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而心血瘀阻的话,也不利于肺主气司呼吸的功能,可表现为冠心病等心血管病,患者若合并肺部疾病,则更增加治疗难度,疾病预后变差。因此,该院心肺病专家认为肺病,尤其是久病体虚、免疫力较差人群的肺病治疗,不应只着眼于肺这一脏,更应认识到心肺相关,在治疗用药时考虑到心肺两者间的相互影响,心肺同治以提高治疗效果。
整体辨证 益气活血
“患者不仅由于病程较长而出现了较严重的气虚,气虚行血无力,而且受肿瘤病情影响,久病入络,又存在血瘀的情况,因此在辨证用药时,就必须在补气的同时兼顾活血化瘀。”专家表示,人体是一个整体,各脏器系统、经络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治疗时就要具有整体观,合理施治。因此,在为姜女士辨证组方时,专家一方面予以益气治疗,大补心肺之气,提高其整体抗病能力,从根本上进行治疗;另一方面又考虑到她受肿瘤病史及肺炎迁延不愈等病情影响存在血瘀,而络脉瘀阻则会加重肺气亏虚、心血运行不利等,使咳喘等症状加重,所以在补气“治本”的同时有予以活血化瘀治疗,促进气血的运行,从而改善喘咳、憋闷、等症状而“治标”,从而益气活血、标本兼治。
在心肺同治的总治则指导下,姜女士经一周的中药治疗,咳嗽症状即明显好转,痰量也大大减少;2周后喘憋、气短好转。这给了姜女士极大的信心,她坚持随诊用药,经过7周的中药治疗,她不仅咳嗽、咳痰等症状完全消失,而且活动后喘憋、气短的情况也明显改善,脉象较之前有力,生活工作恢复正常,而且整个人也精神了许多。该患者得以实现有效治疗,得益于河北以岭医院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诊疗优势,深入探索发展心肺同治理论,并以此指导临床用药,从而对肺炎、慢阻肺等慢性咳喘疾病起到更有效的治疗改善,同时又可预防“肺病及心”,避免发生心衰、心律失常等心血管并发症。
上一篇:国际金价突破3900美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