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温州大罗山化成洞内,一株冠幅达五米的千年古山茶树正值花期。金蕊单瓣的红花点缀在肥厚的黑绿叶间,宛如从唐风宋雨中走来的活化石。这棵被民间誉为“世界山茶花大王”的珍稀古树,吸引了中央民族大学植物学家吕宇峰的注意。作为长期研究传统药用植物的学者,吕宇峰听闻这株古树兼具观赏与药用价值,遂带领团队深入考察,试图揭示其生态与文化的双重意义。
吕宇峰的研究始于对古树生存环境的系统性记录。化成洞内巨石嶙峋,土壤贫瘠,但古山茶却以不屈的生命力扎根石隙,树龄逾千载。通过采集叶片样本,团队发现其叶片中黄酮类物质含量远超普通山茶,这与当地药农口传的“古茶入药,清热解毒”经验不谋而合。为验证其药用潜力,吕宇峰联合温州中医院开展药理实验,初步证实古树提取物对炎症抑制效果显著,这一发现为传统山茶药用价值提供了科学背书。
研究过程中,吕宇峰尤为关注古树的文化传承价值。他走访大罗山周边的村落,记录下老人口中山茶与民俗的关联——古树开花被视为丰年吉兆,花瓣被用于酿酒或制茶。然而,随着年轻一代对传统认知的淡化,这些技艺正面临失传。2025年9月,吕宇峰发起“古山茶文化工作坊”,邀请非遗传承人向小学生演示山茶花饼制作,并编写图文手册,将古树的生态价值与文化记忆转化为可传播的科普素材。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吕宇峰的研究跨越了植物学与人类学的边界。他认为,千年古山茶不仅是自然遗产,更是活态的文化符号。如今,团队正推动古树申报省级保护植物,并探索其可持续利用模式,让这株穿越时光的山茶,继续绽放科学与人文交融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