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月饼,这两个词汇早已深深植入我们的文化基因。回想起第一次品尝月饼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那时我还只是个学龄前的孩子,完全不懂中秋节的意义,只知道母亲用饭菜票在单位食堂买回一块厚重的五仁月饼。她小心翼翼地将它切成四份,分给家里的每一个人。月饼的馅料里有肥肉、花生、芝麻和冬瓜糖,色泽诱人,香气四溢。我与弟弟捧着自己的那一块,细细品味,甜蜜的滋味让我久久难以忘怀。那是我记忆中最幸福的时刻,仿佛整个世界都在那一刻静止。
随着时光流逝,进入小学后,月饼变得愈加稀缺。每到中秋,家中总是煮上一锅汤圆,虽没有月饼的滋味,却也能在月下共享团圆的欢乐。进入中学,市场上已有了月饼的踪影,但买月饼仍需耐心排队。那时,豆沙月饼一角钱一块,而五仁月饼则仅需五分钱,然而,每块月饼都需要配上半两粮票。
我所在的学习小组有一位组长,她不仅学习优异,组织能力也极强。她提议大家一起到她家博饼,分摊买月饼的费用。我们八位女生每人出两角钱,她便去食杂店排队。她精打细算,选了两块大月饼,一块作为“状元”,另一块切成对半,四块五分钱的饼作为“三红”,另外的零食则作为其他奖品。最终,她将这份“状元饼”精美摆盘,配上一壶浓香的铁观音,大家其乐融融。博饼之际,虽然家里的骰子少了一粒,我灵机一动,利用橡皮擦制作了一个临时骰子,增添了几分趣味。
博饼结束后,我们围坐一桌,共享美食,这次经历让同学间的感情更加深厚。如今,物资极为丰富,商场里的月饼琳琅满目,随意挑选,反倒失去了当年那种期待与珍贵。想起曾经排队买月饼的情景,那份满心的期待与喜悦,仿佛在岁月中愈发显得珍贵。虽然现在的月饼种类繁多,但却再也无法复刻那种简单而纯粹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