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北证券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7月7日收到董事书面辞职报告,孙晓峰申请辞去公司第十一届董事会副董事长、董事及提名与薪酬委员会委员职务,宋尚龙申请辞去公司第十一届董事会董事及战略与ESG管理委员会委员职务,辞职后均不再担任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任何职务。
上述董事原定任期到期日为公司第十一届董事会届满之日,其辞职申请自送达公司董事会之日起生效。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调整的角度看,董事的提前离任或许是公司战略布局优化与内部管理革新的重要信号。从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层面分析,两位董事的离任可能是出于自身职业转型或追求新发展机遇的考量。在金融行业不断变革的大背景下,董事个人可能希望投身于更具挑战性或发展潜力的领域,如参与新兴金融科技企业的管理,或是专注于个人的学术研究等。
针对离任对公司的影响,东北证券表示,上述董事辞职不会导致公司董事会成员低于法定人数,公司董事会将按照有关规定尽快完成董事补选工作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截至本公告披露日,上述董事均未持有公司股份,不存在未履行完毕的公开承诺,并确认与公司董事会无任何意见分歧,且无有关辞职的任何其他事项须提请公司股东及债权人注意,其离任不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作。
一般来说,董事离任会对上市公司带来多方面的影响。袁帅分析称,一是在公司决策层面,董事作为公司决策的核心群体,其离任可能导致决策效率与质量的波动。新董事的加入需要一定时间来熟悉公司的业务、战略和文化,在此期间,决策过程可能会因信息传递和理解差异而变得相对缓慢,甚至可能出现决策方向的不确定性。
二是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董事的离任可能打破原有的权力平衡和治理架构。不同董事在董事会中可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有的侧重于风险管理,有的专注于业务拓展。他们的离任可能使得相关领域的监督和指导出现暂时性缺失,需要公司重新调整治理机制,以确保公司运营的规范性和稳定性。
三是从市场形象和投资者信心角度来看,董事的频繁离任可能引发市场的关注和猜测。不过,如果公司能够及时、透明地向市场传达董事离任的原因以及后续的应对措施,如公布新董事的任命计划和战略调整方向,也有可能稳定投资者信心,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