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之迎
编辑:谭璐
图源:视觉中国
零食一哥,面临易主。
7月15日,良品铺子发布公告,继续停牌。此前,其控股股东宁波汉意,正筹划重大事项,为避免股价异常波动,已申请停牌。
同时,一份半年业绩预告,道出了公司的难处。1-6月,预计净亏损7500万至1.05亿元,而上年同期还盈利2389万元。
4个月前,良品铺子创始人之一杨银芬,辞去董事长及总经理职务,找来62岁的武汉大学教授程虹掌舵。
如今,创始团队萌生退意。
“大股东持续减持叠加筹划易主,本质是估值、流动性与战略三重压力共振。”广州眺远营销咨询公司总监高承飞告诉《21CBR》记者。
1
战略撤退
天眼查显示,大股东宁波汉意,持有良品铺子35.23%股份。其合伙人包括杨红春、杨银芬、张国强、潘继红。
其中,杨红春、杨银芬和张国强三人,为公司现任董事,还通过良品投资,持有上市公司2.99%股份。
潘继红则在2022年辞去董事职务,她是杨红春妻子的妹妹。
这四人是良品铺子的实控人,最终受益股份分别为23.27%、8.95%、4.51%和2.5%。
以停牌前7月10日的收盘价计算,宁波汉意、良品投资的持股市值,合约21亿元。
创始团队的退出之意,早有预兆。
2023年5月解禁期过后,宁波汉意便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了1.92%股份。去年6月,又减持0.15%股份。其累计减持比例为2.07%。
截至今年6月10日,宁波汉意及其一致行动人,共质押了18.93%的股份,超过其持股总量的一半。
这些股票质押时的价位,远高于当前水平,给杨红春等人带来风险。
停牌前,良品铺子的总市值约55亿元,较此前超300亿元的高光时刻,缩水近八成。
“休闲零食赛道增速放缓,良品铺子的PE从高峰60倍滑至25倍,宁波汉意质押率已逼近平仓线。卖盘是理性止损,也是战略撤退。”高承飞分析称。
2
半年预亏
良品铺子的业绩,遭遇滑铁卢。
按照预告,其1-6月的净亏损,最高达1.05亿元,同比降幅超500%。
公司方面回应称,“预亏主要原因,为公司持续对产品进行优化和调整,部分产品的售价下调及产品结构的调整影响了毛利率。”
近两年,良品铺子持续优化门店结构,主动淘汰低效门店,影响了销售规模。线上渠道的流量费用又上升,导致上半年公司的销售规模及净利润同比下降。
上半年,公司的利息收入及理财收益同比下降约1100万元,且公司收到的政府补助,也同比下降了1900万元。
而产品降价,源自2023年底,时任董事长杨银芬的一封内部公开信。他坦言,“面前是活不活得下去的问题”,并宣布启动成立来最大规模的降价。
2024年,良品铺子累计完成500余款产品的价格下调。公司方面曾向《21CBR》记者透露,“最终目标是总产品的80%。”
降价策略并未扭转业绩颓势。客单数有所提升,却导致毛利率下降。今年一季度,毛利率下探至24.64%。
另外,去年11月发生的“配料表造假”事件,也对良品铺子造成冲击,其“降价不降质”的口号,受到质疑。
3
悬而未决
“降价没有解决供应链规模化与自有大单品的短板,当对手把价格压到极限,公司既缺成本优势又缺差异化,难言成功。”高承飞对《21CBR》记者表示。
今年3月,创始团队之外的程虹,走马上任董事长,并代行总经理职责。此前,他担任公司董事、战略与发展委员会召集人。
程虹
良品铺子的年报显示,担任董事期间,程虹在公司关联方领取报酬,未直接持有公司股份。
程虹是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质量发展”。
上任以来,他带领公司探索“休闲零食+特色农产品”融合发展新模式,意在通过把控原材料品质,提升市场对品牌的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4月,创始团队的杨红春,又接过总经理职位,重新为公司把控方向。然而,战略变革和人事调整,未能提升业绩。
如今,量贩零食店跑马圈地,零食行业进入混战。
随着停牌期临近结束,良品铺子的控制权变更,将揭晓结果。
“若是中粮、伊利等产业资本接手,可补齐供应链与渠道纵深,良品铺子有望从单一品牌升级为多品类平台。若财务投资人入主,大概率收缩SKU、加码折扣店,利润表改善而品牌调性下沉。”
高承飞表示,无论哪种情况,将重新定义原有的“高端零食”,组织震荡与渠道重构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