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吴抒颖
A股珠宝企业潮宏基谋求在港交所再度上市。
潮宏基于近期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计划进行第二次上市,保荐人为中信证券。
事实上,潮宏基为了这次递表已经做足准备。早在今年5月,潮宏基就已经在深交所公告称将筹划在港交所二次上市,并指此举旨在“进一步推进公司的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加强与境外资本市场对接。”
作为一家中型的珠宝企业,潮宏基业绩表现与行业趋势相近。今年上半年,潮宏基实现营业收入41.02亿元,同比增长19.54%,归母净利润3.31亿元,同比增长44.34%。
随着老铺黄金、泡泡玛特以及蜜雪集团“三巨头”齐聚港交所,今年港股消费领域热度高涨。潮宏基也在此时选择二次上市。不过,港股珠宝企业众多,并非每一家均能复制老铺黄金的股价走势,潮宏基能否顺利上市并完成既定的募资目标用于海外扩张,仍有待观察。
加盟扩张
潮宏基是一家成立于1997年的珠宝品牌,由廖木枝、廖创宾父子共同创立,起初是以黄金代工为主业。这种模式曾在潮汕一带流行,但廖创宾认为代工模式有局限,因为消费者并不知道产品来自于谁,除了利润什么也没留下。
这就是创立潮宏基的初衷。廖创宾通过注册品牌、独立装修门店等方式,成为国内最早提出“珠宝品牌化”的珠宝企业之一。廖创宾还跳出黄金饰品的客群定位,瞄准年轻人市场,以18K金镶钻产品作为主打产品开辟新的赛道,因为他认为如果与传统金店做同样的事,潮宏基没有“过人之处”。
2010年,潮宏基成为最早在A股上市的珠宝企业之一,也进入大举扩张的阶段。潮宏基的扩张模式与多数的珠宝品牌相同,均采取加盟的模式为主。
根据潮宏基中报,截至2025年6月底,潮宏基珠宝门店总数达1540至1542家,较年初净增31至35家。其中,加盟店数量达1340家,净增68至72家,扩张势头迅猛;而直营门店则净减少37家,降至200至202家。
从业绩贡献上来看,潮宏基也暂时从这种模式中受益:今年上半年,潮宏基加盟代理渠道实现收入22.44亿元,同比增长36.24%,是营业收入贡献的大头。
值得关注的是,在珠宝主业以外,潮宏基也不断发起跨界收购。2014年,潮宏基斥资近14亿元,溢价收购女包品牌FION100%股权。但这宗交易并未为之带来正向的业绩贡献。
直至2024年,潮宏基仍然在为这宗交易买单。
根据潮宏基2024年年报,潮宏基表示收购FION后积极对其品牌形象、产品和门店等进行升级和年轻化改造,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整体进程不达预期,已经于2018 年、2019 年、2022 年和 2023 年进行了计提减值拨备,2024年的减值拨备额为1.77亿元。
这也是去年潮宏基业绩表现平淡的原因之一。2024年,潮宏基实现营业收入65.18亿元,同比增长10.48%,但归母净利润1.94亿元,同比下降41.91%。
突遭减持
进入2025年,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对消费股的热情上扬,加之潮宏基所在的黄金饰品赛道有老铺黄金的“情绪带动”,潮宏基今年在A股市场的股价表现,让投资者满意。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潮宏基今年以来股价不断上扬,从1月3日的5.47元/股上涨至最高18.18元/股,截至9月15日,潮宏基股价仍有15.2元/股,涨幅超过170%。
这其实不仅是潮宏基一家如此受到青睐,今年6月,另一家由潮汕人创立、业务模式与潮宏基相似的周六福在港交所上市,其上市之后,股价也由24港元/股上涨至9月15日的49.74港元/股,上涨幅度也超过107%。由此也可见,潮宏基的股价表现,与市场情绪有所关联。
不过从市盈率的角度来看,潮宏基则显得过于“突出”。可供对比的是,截至9月15日,老凤祥滚动市盈率在16.3倍,周六福则是28.7倍,潮宏基则为45.7倍。
股价涨势迅猛,潮宏基也谋求“A+H”双重上市。今年5月,潮宏基在深交所公告称将筹划在港交所二次上市,并指此举旨在“进一步推进公司的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加强与境外资本市场对接。”
事实上,潮宏基的出海计划并不算早,其在去年才启动出海,首站落地泰国、新加坡。谈及出海的缘由是,廖创宾表示,出海是探索文化输出新路径,而东南亚成为首选,因其审美与中国相近。门店首批产品以东方文化元素为主,销售表现超预期。未来,潮宏基计划结合当地文化开发新品,并尝试“流动博物馆”等创新形式。
珠宝品牌出海并不是新鲜事,但基本上也仅局限在东南亚的华人市场,此前也有其他的珠宝品牌折戟出海,潮宏基能否获得当地消费者的青睐,目前仍然是未知数。
一位在泰国工作的营销公司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东南亚对珠宝的审美和品位和中国消费者并不相同,“他们喜欢有设计感的创意,材质不是最重要的,我身边的朋友很少见到戴纯金的饰品。”
以此来看,潮宏基出海这张牌如何打,是廖创宾计划募资谋求海外扩张之际,最应该向投资者解释的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在股价上扬、谋求二次上市的过程中,潮宏基的大股东们却择机减持。8月1日,潮宏基公告,截至2025年7月31日,其第二大股东东冠集团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股份共计88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
一位长期跟踪消费股的私募机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珠宝首饰行业,潮宏基这种加盟模式竞争力并不强,它的品牌、研发可替代性是比较高的。股价高位时出现大股东减持的信号,会引发投资者关注。”
沿用传统的扩张模式、进入未知的海外市场,潮宏基还需证明,它的发展模式能够撑起畸高的市盈率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