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期,欧盟又一次陷入停产危机,为了自救,甚至连美国提出的“围堵中国”也开始阳奉阴违,拒绝对中国加税。据美媒彭博社援引中国欧盟商会本月18号发布的消息,欧洲企业在今年8月份,已经因为稀土短缺问题出现了7次停产,这一数字预计将在9月份达到了46次。作为军民两用领域的核心物资,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此前还跟着美国积极制裁所谓“援俄中企”的欧盟,却遭到了盟友美国的“背刺”,这也让中国打出的“稀土牌”产生了戏剧性效果。
彭博社的报道中引用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的话称,由于中美达成了临时性关税休战协议,因此,中国对美国的稀土供应出现了明显回升,而欧洲企业仍在苦苦等待中方的通知,同样是“对华强硬”,美国能够减轻自己的损伤,欧盟作为最忠诚的追随者,不仅没能捞到半点好处,反而成为了这场博弈中的受伤最重的参与方。其实对于特朗普而言,想在最后一个任期内作出显眼成绩并不容易,特别是当特朗普接连在中美贸易战、终结俄乌冲突的过程中接连碰壁时,自然就会想到“降低难度”。
欧盟工厂拉闸的“蝴蝶效应”:中国稀土卡在哪条命门上?
2025年8月,德国巴伐利亚州的西门子工厂拉响了警报。这家生产风力发电机核心部件的企业,因为中国稀土供应中断,不得不暂停了三条生产线。同一时间,法国阿尔斯通的高铁电机车间也亮起红灯,1700名工人被迫停工待料。更严重的是,荷兰ASML的光刻机生产线传来消息,由于缺少中国供应的镝铁合金,极紫外光刻机(EUV)的产能将下降40%。
这不是欧盟第一次尝到稀土断供的苦头。根据中国欧盟商会9月18日发布的数据,仅8月欧盟就发生7次因稀土短缺导致的停产,而9月这个数字预计飙升至46次。作为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军工等领域的“工业维生素”,稀土的缺席正在欧洲引发连锁反应:宝马iX3的电池生产线被迫减产30%,空客A320neo的发动机叶片加工陷入停滞,甚至连北约的“爱国者”导弹系统维护都亮起了黄灯。
这场危机的根源,在于中国对全球稀土产业链的绝对掌控。从采矿到分离,从冶炼到深加工,中国占据了全球90%的精炼产能,特别是中重稀土的加工环节,中国几乎处于垄断地位。以镝为例,这种用于制造耐高温磁铁的稀土元素,中国产量占全球95%以上。当中国在2025年4月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后,欧洲市场的镝价在一个月内暴涨300%,从每公斤250美元飙升至850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更致命的是,中国的稀土产业链形成了“技术护城河”。北方稀土研发的晶界扩散技术,能将钕铁硼永磁体的耐高温性能提升至230℃,而欧洲企业的同类产品最高只能达到180℃。这种技术代差使得欧洲企业即便想转向澳大利亚、美国采购稀土原矿,也不得不将矿石运回中国加工。就像荷兰ASML的光刻机离不开中国的稀土材料,欧洲的高端制造业早已被中国稀土“锁死”。
美国“背刺”盟友:特朗普的“甩锅式外交”有多狠?
就在欧盟焦头烂额之际,美国却悄悄与中国达成了临时性关税休战协议。根据协议,中国对美国的稀土供应在6月环比增长660%,而欧洲企业仍在苦苦等待出口许可证。这种“区别对待”让欧盟感到被彻底背叛——当欧洲跟随美国制裁所谓“援俄中企”时,美国却偷偷从中国进口稀土,甚至将部分订单转卖给欧洲企业赚取差价。
特朗普政府的“甩锅式外交”背后,是连任压力下的投机心理。在中美贸易战和俄乌冲突中接连碰壁后,特朗普急需在最后一个任期内刷出政绩。于是他盯上了稀土这张牌:一方面通过《通胀削减法案》补贴本土稀土项目,另一方面施压欧盟对华加征关税,试图将供应链危机的责任转嫁到中国头上。然而,美国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即便获得中国供应,美国本土的稀土加工产能到2025年仅能满足5%的需求,大部分矿石仍需依赖中国冶炼。
更讽刺的是,美国的“背刺”行为暴露了西方阵营的结构性矛盾。当欧盟试图通过《关键原材料法案》实现供应链多元化时,美国却在乌克兰问题上与欧盟争夺稀土资源。美国要求乌克兰将50%的矿产收益注入美乌共管基金,而欧盟则试图通过投资敖德萨港稀土码头来分一杯羹。这种内耗让欧洲的稀土供应链建设更加举步维艰——苏梅州的稀土运输走廊每月遭受4.3次无人机袭击,敖德萨港的码头建设因保险费用过高三次流标。
欧盟的“觉醒时刻”:从“对华强硬”到“阳奉阴违”的蜕变
面对美国的背叛和中国的反制,欧盟终于开始反思自己的对华政策。2025年9月17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斯特拉斯堡发表讲话,罕见地承认“过度依赖中国稀土是战略失误”,但同时强调“脱钩不是选项”。这种矛盾心态在欧盟成员国中尤为明显: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宣布暂停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法国总统马克龙则公开反对美国提出的对华100%关税提议。
欧盟的“觉醒”源于现实的刺痛。当中国对稀土出口实施许可制后,欧洲企业提交的数百份申请中仅有1/4获批,而美国企业的通过率高达70%。这种“差别待遇”让欧洲明白,跟随美国对华强硬只会让自己成为牺牲品。更重要的是,中国市场对欧洲企业至关重要——大众汽车2025年上半年在华销量占全球总量的42%,空客交付的飞机中有35%飞往中国,这种深度绑定让欧盟不敢彻底与中国决裂。
在这种背景下,欧盟开始采取“阳奉阴违”的策略:表面上支持美国的对华关税提议,实际上却通过《关键原材料法案》加速本土稀土项目建设。根据欧盟公布的47项战略项目清单,法国将投资8亿欧元建设锂矿开采项目,德国计划在2027年前建成稀土回收工厂,瑞典LKAB公司则启动了欧洲最大稀土矿的开发。然而,这些项目面临着技术和资金的双重瓶颈——瑞典的稀土矿需要4年时间和数十亿美元投资才能投产,而中国的稀土加工成本仅为欧洲企业的1/3。
结语
当欧盟工厂的烟囱不再冒烟,当美国政客的关税大棒失去威力,人们终于看清了这场稀土博弈的本质——这不仅是资源控制权的争夺,更是全球产业链主导权的较量。中国通过稀土这张牌,向世界证明了一个道理:在高端制造业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和完整产业链的国家,才能真正拥有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