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下一个“巴菲特”是谁? 年轻人的下一个“巴菲特”是谁?
创始人
2025-11-21 08:42:08


“令人唏嘘的是,新的人流踏入,而环顾四周,却是一个‘投资大师’集体走向消隐的时代。”


文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巴菲特归隐,段永平“替”。


11月10日,巴菲特宣布年底卸任投资机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CEO,并在股东信中送出一组人生箴言。



巴菲特宣布年底退休


其中提到,幸运女神极不公平,她往往偏爱那些已经很幸运的人,以及不要等到“看见自己的讣告”才觉醒,劝诫人们把握当下。


巧的是,就在第二天,曾被称为“中国巴菲特”的段永平,在退休20多年后,罕见出镜。他与雪球创始人方三文2个多小时的对话,被整理成2万字的专访内容,在朋友圈刷屏,内容涵盖个人成长、公司经营、投资理念、AI、教育等多领域。



段永平美股持仓最新情况


一时间,社交媒体上,段永平的名字满天飞,以致他在百度、微信指数的“风头”有覆盖“老师”巴菲特之势。



图源:微信指数


巴菲特价值投资哲学的代表人物忽受热捧,既有“回忆杀”的怀旧成分,也离不开当下一个新的背景:金融投资逐步取代房地产,成为新的资产配置宠儿。


据中金公司数据:2021年,中国城镇居民三大资产配置中,与股市有关的高风险资产占比为9%左右。截至2025年3季度,与股市有关的高风险资产占比为15%左右。

而令人唏嘘的是,新的人流踏入,而环顾四周,却是一个“投资大师”集体走向消隐的时代:

今年底,除巴菲特退休外,中国资本市场的传奇人物王国斌去世;8月,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退休;2024年5月,“量化之王”詹姆斯·西蒙斯去世;2023年11月,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去世……



普通人与投资大师

武侠小说中,拜师学艺,是每个普通人人生的重要阶段,这对进入投资市场,也同样适用。

新加坡五福资本创始人及CEO伍志坚对小巴的回答直截了当:“过去几十年很多人靠跟随大师的框架获得一定的安全感。

具体来说,伍志坚如此形容大师的作用,比如,芒格的能力圈原则带来清晰的边界,达利欧的风险平价提供资产配置的定海神针。

“买股票就买企业股权这种理念可能是亘古不变的,对我整个投资生涯,形成非常重大的影响。”格雷资产董事长张可兴对小巴说道。

关注TMT、消费等行业的投资经理、“投资实战派”主理人王永庆说:“我们这边的投资策略是找少数高质量公司的价值投资。类似巴菲特买喜诗糖果,芒格买Costco,段永平买苹果、腾讯、茅台。公司质量是第一维度的,更倾向于遥遥领先的公司,然后是估值。”

此外,他们还频繁提到了早已退休的另一位量子基金创始人索罗斯。

“‘错的时候亏钱无所谓,甚至错的次数超过对的次数都无所谓,关键是在对的时候要加够仓位挣够钱’这点对我现今建构投资组合影响极大。”纽约全球股权投资管理公司Amont Partners管理合伙人Rob Li在聊到这个话题时,率先想到的,就是索罗斯的这句名言。


索罗斯退休前出席论坛并发言

盈添财富创始人赵启欣直言受巴菲特和索罗斯的影响最为深刻。

“如果你认同与优秀公司为伍,靠分享伟大公司的成长赚取收益,那么你很可能成为一个价值投资者;如果你认为市场永远是错的,并善于发现全球金融市场的定价错误,用大开大合的方式捕捉获利,那么你很可能拜倒在索罗斯门下。”

很大程度上,正是投资大师的持续输出,才将投资变成一门显学。而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投资如人生,投资的理念也逐渐浸润到日常生活中,成为许多人的人生指引。

“他们提出的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避免愚蠢,而不是追求聪明。这个理念在投资中等于减少灾难,在人生中等于减少后悔。未来我在投资操作上会更强调逆向思维和极度的风险管理,在生活中则更强调简化和选择清晰的原则。”伍志坚谈到芒格与巴菲特的影响时说道。

只是,当这些人离开舞台,市场需要更多自我判断的能力。对于散户和普通投资者而言,学习路径会变得更加分散和噪声化。


未来还需要投资大师吗?

当然,不可否认,全球股市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一些投资新人而言,不管是自己加入,还是委托给相关专业人士,他们不禁发现,在这个市场上,交易的并不全都是人,还有人工智能。

目前,美股市场80%的成交量是由机器完成的,依靠的是先进算法模型;A股方面,据中信证券研报测算,截至2024年12月,全市场公募量化基金整体规模2952亿元,股票私募量化基金整体规模约8370亿元。


纽交所员工查看机器统计的数据

“过去的大师时代建立在信息不对称之上。芒格和巴菲特拥有美国企业一手资料,西蒙斯拥有能招到世界级数学家的定量体系。今天全球市场信息极度透明,数据实时更新,人们不再需要一个权威告诉你应该买什么。”一位投资人士如此分析道。

张可兴则坦言:“大多数散户都是想去抄作业的,但大师们买的股票的仓位可能只有三五个点,普通人可能买了50%甚至全仓,风险收益是不对称的。”

你只要买指数基金就行了,标普500本身帮你把好公司基本给选出来了。”在交流过程中,类似的声音也并不少见。

那么,未来人们还需要投资大师吗?王永庆说:“投资大师有点像标签或路标,告诉你怎么想是对的,或错的。”

伍志坚的理解是:“投资者仍然需要框架,需要方法论,需要认知锚点。”

金融研究机构Dante Research创始人陈达说:“他们给的是一种陪伴价值。比如,市场很多时候会很恐慌,大师的一些话对于投资者来说,是定海神针。”

曾长期“陪伴”他的投资大师,主要是为芒格,以及先锋集团创始人约翰·伯格、耶鲁大学捐赠基金掌门人斯文森等。


谁将成为下一个“巴菲特”?

一般来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市场的浪潮总有后浪。那么,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有没有一些值得关注的优质投资人呢?谁会成为年轻人的“下一个巴菲特”?

我们请业内人士提名了一些,并表达了他们对一些“新风向标”人物的看法。

不过小巴在此也提醒大家,以下见解仅供参考,不对大家的投资构成任何建议。

大头有话说


Rob Li

Amont Partners管理合伙人

David Einhorn(大卫·爱因霍恩,绿光资本创始人),我每个季度会在纽约定期跟他交流。

他强调只有“用外婆能听懂的三句话能讲明白的投资逻辑才是真正的投资逻辑,动辄50页绚丽的投资报告都是吓唬人的是纸老虎,用研究报告的长度掩盖自己的没有思考到位”。

这个观点对我的思考方式以及撰写季报有巨大影响,我目前的季报格式基本学习Einhorn的风格和行文,尽量用通俗又简明的方式来阐述投资逻辑,每个投资逻辑一定要在一页纸内能解释清楚。

Abel(巴菲特传人格雷格·阿贝尔)是个优秀的operator,但是一辈子没有做过投资,也一辈子没有碰过能源以外的领域,投资界对他并不看好。

木头姐(Cathie Wood)是走网红路线,只针对散户,机构投资人对她不会有任何兴趣。

能做出巴菲特、索罗斯、Einhorn,这些穿越过多个周期,有20年+的业绩的再考虑吧。短短十年内没有完整走完过牛熊周期的依赖高杠杆取得的所谓“业绩超级好”的大V大概率都是泡沫,没法成为长期的风向标。

如同巴菲特曾经说过的,我一辈子做了六七十年投资,每个十年都有人的回报比我好很多很多,但是他们最后全部都死掉了,只有我还活着,为什么?因为我永远不用杠杆,而他们都加很多杠杆,来一次风暴就全部输掉。


伍志坚

新加坡五福资本创始人及CEO

第一,Renaissance(詹姆斯·西蒙斯创立的对冲基金文艺复兴科技)之后的量化继承者,例如AQR的Cliff Asness(阿斯尼斯)。他的研究对因子回报、估值分布和市场周期的解释非常扎实,提供了大量统计支撑。

第二,Elon Musk(埃隆·马斯克)。他的第一性原理让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表面化的东西,但表层之下也有底层的核心原则。马斯克的世界观就好比一个有力的武器,帮助我穿越表象直达底层。

未来的大师不会像巴菲特一样靠几十年的闭门修行,而更像是认知体系的架构师。他们需要具备三个特点。

第一,跨学科能力。未来的市场由AI驱动,能源转型驱动,地缘政治驱动,这意味着光懂公司是不够的。投资人需要懂算法,需要懂产业链,需要懂货币体系演变。

第二,数据证据主义。

情绪在市场中的影响比以往更大,社交媒体的放大效应让噪声剧烈提升。未来真正能站出来的人,必须能用事实和统计数据支撑观点,而不是依赖煽动式叙事。

第三,对企业结构的深刻理解。

伟大投资人和伟大企业是互相成就的。没有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消费品繁荣,就没有巴菲特。没有90年代互联网浪潮,也不会出现索罗斯和老虎基金的高波动套利时代。

未来的伟大企业来自三个方向:AI模型基础设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全场景应用平台。这些企业的成长速度远超传统行业,一个从十亿美元到一千亿美元的周期可能只要五到七年。


人形机器人量产工厂实现大规模生产


陈达

金融研究机构Dante Research创始人

木头姐。至少在一段时间内,科技股、成长股的投资业绩非常好,我每个月都会跟踪木头姐的投资报告和市场观察。她把以前是VC的投资想法,嫁接到二级市场了,强调押注赛道,押注未来,把波动扛下来。

有“波士顿先知”之称的塞思·卡拉曼。他写过一本书叫《安全边际》,他是硬核的价值投资者,只买最便宜的,所谓的“只买死鱼”,要等一条鱼咽气之后才会去买。但他的投资方式其实不适合一般人。

国内来说,邱国鹭、邓晓峰、张磊还是不错的。

投资大师一定有个人的投资体系,大的逻辑、框架会一直坚持,不会因为短期的泡沫改变自己。


王永庆

投资经理、“投资实战派”主理人

在华人价值投资者圈子里,段永平、李录、张尧、李国飞等是最有代表性的几个人。

段永平说,我们要做对的事情,当你发现一个事情错了,就应该终止掉。这个基础的理念虽然是常识,但只有现实碰壁之后才能理解。

对于一些高质量公司的理解,他们会有自己的观点。比如说段永平讲了很多关于苹果的观点,李录会讲他持有比亚迪的过程中多次下跌50%。我们碰到的很多问题,大佬也碰过,大佬会以过来人的角度谈他当时的想法,他们是“来时的路”。

而且,你可以看他们的美股持仓,判断他们说的和做的是否匹配。

(小巴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规定,持股1亿美元美股资产的投资机构需在每个季度结束后的45天内提交13F报告,披露持仓情况,中国大陆及中国香港地区尚无相关制度安排。)


赵启欣

盈添财富创始人

未来投资大师,我想也会与巴老、达利欧的成功要素类似:

第一,生活在一个伟大的国家。

第二,经历一个漫长和平繁荣的伟大时代。

第三,持续践行一个看上去简单但是并不容易的投资理念并在几十年的答卷中成果斐然。

我更倾向于认为,未来投资界的英雄当中有中国投资者的影子。

本篇作者| 林波|责任编辑|何梦飞

主编|何梦飞|图源|VCG

揭开投资产品的底层逻辑

结合普通家庭真实问题

讲解三大资产在投资中的具体运用

点击图片▼立即订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抖音电商开展羊绒羊毛商品专项治... 11月20日,抖音电商安全与信任中心发布羊绒羊毛商品专项治理公告。随着气温走低,平台持续治理羊绒羊毛...
雷克萨斯摸着特斯拉过河 文|新品略财经,作者|吴文武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大蛋糕,雷克萨斯终于坐不住了,官宣在上海独资建厂。...
全球顶尖AI科学家许主洪加盟阿... (图片来源:钛媒体AGI编辑林志佳拍摄)2025开年,行业领先的 AI 科学家加入阿里巴巴。2月6日...
年轻人的下一个“巴菲特”是谁?... “令人唏嘘的是,新的人流踏入,而环顾四周,却是一个‘投资大师’集体走向消隐的时代。”文 /巴九灵(微...
百盛完成昆明首单“离境退税-即... 11月18日,昆明百盛率先启动“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并实现全市“首单破零”。 百盛是昆明首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