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江门举办发布会,宣布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建设成功并发布首个物理成果。
在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JUNO合作组物理分析负责人温良剑报告了JUNO的首个物理成果。他介绍说,通过对今年8月26日至11月2日共59天有效数据的分析,JUNO合作组测量了被称为“太阳中微子振荡参数”的混合角和质量平方差,比此前实验的最好精度提高了1.5-1.8倍。
这两个振荡参数最初是通过太阳中微子所测定,但也可以通过反应堆中微子精确测定。此前这两种方法对质量平方差的测量结果有大约1.5倍标准偏差的不一致,被称为“太阳中微子偏差”,暗示着可能有新物理。此次江门中微子实验通过反应堆中微子证实了这个偏差。未来,仅由JUNO实验就能通过同时测量太阳中微子和反应堆中微子来证实或证伪该偏差。相关论文已于11月18日提交期刊并在预印本网站arXiv发布。
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经理和发言人王贻芳表示,“江门中微子实验能够在仅2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如此高精度的测量,表明JUNO探测器的性能完全符合设计预期。其前所未有的测量精度使我们可以很快确定中微子质量顺序,检验3种中微子振荡的框架,寻找超出此框架的新物理。”
文、图 | 记者 李钢
责编 | 杨楚滢
校对 | 赵丹丹
审签 | 吴瑕
实习编辑 | 李梦瑶
上一篇:贾乃亮工作室,昨夜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