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恋爱常常被视为能带来快乐、治愈心灵的途径,但事实上,它并非一定能缓解抑郁。有时,恋爱中的矛盾和不稳定反而会加重情绪负担。然而,友谊却有着独特的力量。友谊是一种纯粹而稳定的情感联结,朋友能在你最困难的时候给予陪伴、理解和支持。他们不会因为你的情绪波动而离开,而是默默地在你身边,用温暖的话语和行动驱散阴霾。一个真正的朋友就像冬日里的暖阳,能让内心的抑郁渐渐消散,让生活重新充满希望。所以,别忽视了友谊在缓解抑郁方面的重要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 (ID:jdxl2000),作者:简单心理APP,原文标题:《谈恋爱不一定能缓解抑郁,但友谊可以!》
对许多人来说,在年少确立人生目标时,「找到理想伴侣」都是其中重要的部分,但很少有人会将拥有一份「深厚友谊」列为自己的核心需求。
这和整个社会文化的叙事是一致的:性缘关系尤其是异性恋至上,友谊被放在次要的位置上。
你能找到数不清的浪漫爱情电影,但关于友谊的深刻的、浪漫的故事并不算多;父母会催你结婚,但不会为你「缺少真正的挚友」而担忧。
但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友谊的重要性被人们大大低估了。
不少研究发现,友谊能提供和恋爱关系非常相似的亲密体验和情感支持,甚至比恋爱更稳定的「安全港湾」。
心理学家Kahn和Antonucci在1980年提出「人生护航队伍」的概念:个体在一生中会与一群人建立联系,从中获得支持、自我认同以及一种稳定感和连续感,这些关系会随着时间推移变得越来越深厚[1][2]。
这个「人生护航队伍」是守护人们心理健康的关键所在,它帮人们顺利度过波折的中年,以及面临更多考验的老年。
这个队伍中可能有伴侣,有部分家人,但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朋友。
《老友记》中的人生护航队
生命早期大概三四岁,在根本不知爱为何物,也没有找到「另一半」的压力时,我们可能就有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好朋友。
今天这篇文章,写给我们生命中这份被低估的重要连接。
01、恋爱带来的风雨都是友谊在守护
人们往往在情绪低落的人生低谷期更渴望一段恋爱,有个人可以依靠,更好地对抗孤独、抑郁。
但实际上,恋爱不一定能(如期望地那样)帮我们躲避人生的暴风雨,甚至,风雨可能都是恋爱带来的。
2025年的一项最新研究,追踪了一群人从青春期(15岁)到中年(38岁)的四轮数据,发现这二十年的人生里,不论在什么年纪,「拥有友谊」都关联着「抑郁风险下降」。
「谈恋爱」则不一定,青春期恋爱会更抑郁,中年恋爱更不抑郁。不过,「开始谈一段新恋爱」基本上关联着「抑郁风险上升」[3]。
研究者们认为,这可能是恋爱关系的排他性,以及人们对伴侣的期望更高,会增加愤怒、失望和嫉妒等负面冲突的风险。而友谊中的期望往往更低,且可以由不同的朋友来满足。
早先也有一些研究发现,青少年在恋爱关系中的消极体验比在友谊中更多[4],尤其是对女性而言[5]。因为青少年心智尚处在发展阶段,很难处理恋爱带来的情绪波动,以及女孩在早期恋爱中承受更多的成本。
这提醒我们,恋爱需谨慎,特别在心智不够成熟的年轻时期。
以及,不要忽视你的朋友,对心理健康而言,ta们带来的益处可能是强大而持续的。
《老友记》
02、「安全港湾」不止存在于恋爱中
1983年,《Close Relationships》一书提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关系的实际状态,而非类型。
比如相互依赖:「如果两个人的行为、情感和思想是相互关联且存在因果关系,那么这两个人就是相互依赖的,就存在一种关系。」
再比如亲密:「关系被定义为亲密的,是因为它持续存在、并涉及强烈、频繁且多样的因果联系。」[6]
依恋、亲密、爱,这些东西不止存在于恋爱中,友谊中也是一样,只是人们较少在友谊的情境下谈论它们。
一些研究也发现关于朋友之间依恋问题的很多研究结论,和浪漫关系依恋研究是一致的[7]。一个焦虑型依恋的人面对亲密的朋友容易不安,回避型依恋的人也对朋友之间的冲突不知所措。
除此之外,恋人和朋友在承担的依恋功能上也有一些微妙的差异。一项研究聚焦于三个年龄组(12-15岁、16-19岁、20-28岁),分别调查了他们的父母、恋人和朋友在不同年龄段所满足的依恋功能,发现:
恋人在所有年龄段都最常被用于「寻求亲近」(个体试图靠近依恋对象,抗拒和对方分离);挚友在所有年龄段都最常被用作「安全港湾」(个体受到威胁或害怕时,向依恋对象寻求安慰和支持)。
研究还进一步发现:特定个体可能承担多种依恋功能,新的依恋对象也不一定会取代旧的依恋对象[8]。
谈了恋爱,也别忘了你的好朋友呀。
《新娘》
03、拥有挚友的人更大概率是一位好的爱人
在寻找潜在伴侣时,人们现在越来越关注一个人的原生家庭,事实上,友谊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维度。
研究者们发现:那些建立了亲密友谊的人,在有了伴侣时,更有可能体验到更高质量的恋爱关系[9]。
这不难理解,如果你有一群很棒的朋友,你可能不会急于和不合适的恋爱对象「将就」,不会随便用性的关系来解决一时的孤独和脆弱。
能在亲密关系之外有健康的人际关系支持,不把伴侣作为亲密和情感的唯一来源,人们也可以有更多自我扩展的机会,给关系注入新奇和活力,促进了长期的满足感[10]。
反过来,当伴侣是一方唯一的亲密情感来源时,这样的关系会变得脆弱,他们可能无法承受关系的任何波动,当关系结束时,造成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你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对ta重要的人」,并不是一种爱情的甜蜜宣言,反而可能是危险的信号。
04、再完美的恋人也无法取代朋友
20岁出头的时候,我曾为一段恋爱和很好的朋友们绝交,那个时候尚不成熟的我抱着这样的想法:我找到了一位「完美恋人」,可以不需要任何朋友了。
你可以想象到,我一定为这样的想法付出了一些代价。生活的亲身体验逐渐告诉我,原来友谊和恋爱并不是非此即彼、可以替代的关系,友谊有它独特的重要性。
很多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一项针对老年女性研究的发现,相比较收入和婚姻状况,朋友的承诺对老年女性的生活满意度甚至有更大的影响[11]。简单来说,想拥有更高质量的的老年生活,姐妹可能比老伴重要。
另一项研究也发现:那些拥有的「情绪关系」越多样的人,越容易感到幸福[12]。情绪关系指人们用来满足不同情绪调节需求的特点关系,也就是说除了伴侣以外,还拥有好几位朋友,他们能满足不同的情绪需要,
不妨想想你的生活,也许没有一份「恋爱长跑」,但可能有一两位十几年的老友。你会搬家,会结婚,会陷入爱河但又发现那不是真爱,会迷失自我又找回自我。
在所有这些阶段中,ta们一直陪伴在你左右,为你提供着关爱与支持。
《晒后假日》
05、拥有一个真正的挚友难度堪比恋爱
谈恋爱很难,但交朋友容易——这是常见的关于友谊的另一个误解。
事实上,找到一个真正的挚友,不比伴侣更容易。所以和亲密关系的相似之处在于,如果你想拥有「高质量友谊」这样一份宝贵的资源,让「人生护航队」更加丰富而坚实。
你需要一点点好运气,但更重要地是,需要从年轻的时候就投入精力和时间去经营。
我们也为你准备了两个(可能)有用的建议:
1.把足够多的高质量时间留给朋友
没有社会契约和共同生活的框架,友谊作为更松散的关系,很容易被我们排在末位。特别对女性而言,研究发现与男性相比,更多女性声称约会或结婚会导致同性友谊的丧失[13]。
任何关系都需要足够多的时间和注意力,如果是你真正在意的朋友,请尽可能安排和对方的专门「约会」,有时候甚至需要一点儿刻意,顺其自然的结果可能就是渐行渐远。
别让好朋友只成为你难过时的「垃圾桶」,或者不知道怎么打发时间的「次要选择」。
2.增加友谊的身体性,多抱抱你的朋友
人和人之间的情感有个重要的媒介是身体。研究发现身体接触往往和人们对这段关系的满意度高度相关,触摸会释放催产素,这种激素常常让人们感到更平静、更快乐,更愿意亲近他人,还能帮我们减少压力和痛苦[14]。
但友谊缺少这种「身体性」。
身体接触不一定都和性相关,拥抱、拉手、挽着胳膊、搭着肩膀都是不错的选择。尤其是拥抱——这个动作是敞开心扉和接纳对方的具象化动作,可以大大增加情感的亲密。有时候,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
拥抱不是恋人的专属,也记得多抱抱你的好朋友。
不知道看完这篇文章你第一个想到的谁?
记得把这篇文章分享给ta
「谢谢你来到我的生命里,
我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