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晚间,圆通速递(600233)公告称,公司股东杭州灏月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杭州灏月”)通过大宗交易方式转让所持公司股份21464756股,转让股份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0.62%,套现约2.8亿元。本次权益变动后,杭州灏月持有公司股权由11%减少至10.38%。杭州灏月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由20.62%减少至20.00%,权益变动触及5%的整数倍。 工商资料显示,杭州灏月由阿里巴巴网络中国有限公司(6.6583%)、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57.5947%)、浙江天猫技术有限公司(35.747%)共同持股。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两个月内杭州灏月对圆通的二度减持。 事实上近两年,阿里巴巴已通过减持、清仓、直接控股转间接控股等行为,不断缩小其在各领域的投资版图,进行业务瘦身。
阿里相继减持圆通韵达,对圆通持股比例仍仅次于申通
公告称,本次权益变动属于杭州灏月出于股东自身发展战略和资金筹划考虑,通过大宗交易方式转让公司股份,系履行前期披露的减持股份计划,不触及要约收购,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及持续经营情况产生重大影响。5月8日收盘,圆通速递股价下跌0.38%,报13.16元/股。
今年3月,出于同样原因,杭州灏月曾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合计转让圆通速递股份不超过68935068股,拟转让比例不超过圆通速递总股本的2%,相当于套现超9亿。杭州灏月、杭州阿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浙江菜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因同属于阿里巴巴集团内企业,构成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圆通股权的20.62%。
阿里和圆通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年前的2005年,圆通速递是首家接入阿里巴巴淘宝平台的快递公司。2015年,阿里巴巴集团联合云锋基金战略入股圆通,以期通过打造圆通与阿里、菜鸟的合作样板,推动物流行业的发展变革。目前任圆通速递董事兼总裁的潘水苗就有七年云锋基金的任职经历。在阿里的战略支持下,圆通在跨境货运航线上动作频频,圆通的市场占有率更是在2015年超越申通位居首位。2018年,菜鸟联合中国航空、圆通速递宣布在香港国际机场启动全球物流枢纽ehub建设,以打造全球72小时物流网络。
2020年,阿里增持圆通,对其持股比例提升至25.22%,计划进一步推进快递物流、航空货运、国际网络及供应链、数字化技术等的协同合作和优势互补。除了增持圆通,伴随电商物流快速渗透入国民日常,阿里更是在资本入股方面集齐“四通一达”,进一步深化对物流产业链的布局。就最新持股情况来看,阿里持股圆通的比例仍高于韵达、中通,仅次于申通。
转变出现在2023年,在投资版图中“广撒网”的阿里巴巴启动“1+6+N”组织变革,逐步退出非核心资产领域,通过拆分业务进一步聚焦主业。作为其六大业务集团之一的菜鸟于同年5月18日宣布启动上市计划。2023年底,阿里网络退出包括圆通速递在内的7家上市公司的直接持股,将股份转让给2023年10月刚成立的旗下新公司杭州灏月。彼时有业内人士对南都记者指出,这意味着阿里从多元化生态扩张的态势转向收缩,接下来会从战略投资转型为财务投资者的角色,未来不排除减持套现的可能。
此后至今,阿里巴巴的投资版图陆续收缩,相继减持快狗打车、小鹏汽车、商汤科技、B站、光线传媒、丽人丽妆、万达电影等,出售银泰百货、高鑫零售股权。但目前,阿里巴巴仍然通过杭州灏月持股圆通速递总股本的10.38%。除了圆通,阿里也在减持韵达股权,据韵达财报,阿里对其持股比例已从2023年的2.00%下降至2024年的1.44%,减持16106395股。
平台壁垒打破,电商平台减持物流企业股权或是常态
从财务表现来看,2024年圆通收入690.3亿元,同比增长近20%,录得归母净利润40.12亿元,同比增长7.78%,市占率15.23%,仅次于中通。今年一季度收入170.6亿元,同比增长10.58%,然而受到淡季市场竞争导致价格下行影响,录得归母净利润8.6亿元,同比下降9.16%。同期,圆通国际快递(HK:06123)却同比由盈转亏,年内亏损近4200万港元,主要因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和价格压力增加,空运及国际快递业务的整体毛利率下降;以及公司对战略资源投放进行了局部调整,退出个别非重点合资公司股权,产生了一次性投资处置损失。
有业内观点认为,在阿里有入股的几大快递企业中,中通当前市场份额第一,作为第二大股东的阿里(持股比例8.9%)不会轻易减持;而阿里系深度入股申通(菜鸟持股比例25%),且仍保有对申通的行权,若行权则持股比例将达46%,存在成为申通第一大股东的可能性。相比而言,圆通目前在“通达系”中股价也仅次于中通,此时进行少量股权减持,恰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快递行业专家赵小敏对南都记者分析称,阿里减持圆通等公司,主要为了聚焦自身核心业务。从这几家快递企业看,市场预期菜鸟对申通的行权可能性较大,且申通与阿里的关联交易也带动双方关系加密。而从现在的市场格局看,无论是京东、拼多多,还是抖音、快手,基本上所有的平台壁垒都打掉了。那么电商平台会根据需求选择服务更好的物流品牌,物流企业更需专注做好自身。所以从股权结构上来说,电商平台过多地拥有快递公司股权,也不会是一个常态。阿里减持圆通只是一个开始,和圆通自身业绩关系不大,后续阿里在其他非核心领域公司的股权可能都要减持或清掉。
值得关注的是,4月底,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和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为提振投资者信心,圆通速递公告其控股股东上海圆通蛟龙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计划12个月内以集中竞价、大宗交易等方式增持公司股份,增持总金额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且不超过人民币2亿元。5月1日披露的增持进展显示,圆通控股股东已增持公司股份1423300股,增持比例为0.04%,增持金额为1854.67万元(不含交易费用)。增持后,蛟龙集团持有圆通速递30.31%的股份,蛟龙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圆通速递总股本的36.76%。
采写:南都记者 傅晓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