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业深度调整期的背景下,中国葡萄酒上市企业的跨界转型正面临严峻考验。随着各大酒企发布年度业绩报告,甘肃莫高、通葡股份的业绩都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泥潭,折射出葡萄酒企业多元化战略的普遍困境。
当行业寒冬迫使企业寻求“第二增长曲线”,为何跨界反而成了业绩“绞肉机”?这场看似必然的转型阵痛,背后究竟暴露了哪些深层问题?
从甘肃葡萄酒上市公司莫高股份近日发布了2024年业绩报告来看,尽管莫高股份在这一年度的营业收入大涨65.38%,达到3.28亿元人民币,但归母净利润的亏损面却进一步扩大,从2023年的4143.86万元的亏损额扩大至5207.53万元。
正如莫高股份的财报所说,如今葡萄酒行业仍处于调整期,市场低迷,但从年报来看,亏损貌似并非莫高的葡萄酒业务所导致。
莫高股份当前的业务分为四部分,分别是葡萄酒、医药、可降解材料、膜袋。葡萄酒和医药利润都是正增长,而其他业务拖了后腿。
分产品线来看,葡萄酒的营收为6055.64万元,毛利率高达50.50%,医药的营收为6712.11万元,毛利率为48.00%;可降解材料的营收属三个板块中最高,达到1.11亿元,但毛利率为-23.34%;膜袋的毛利率同样为负,是-0.37%,营收为7371.18万元。这说明莫高股份的亏损主要来源于可降解材料与膜袋的入不敷出。
莫高股份2013年开始筹划发展降解材料,成立公司投资建设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加工项目,此后又出资进一步延伸降解材料产业链。
至于为何可降解材料出现负毛利的情形,年报中并未给出清晰解释,但从营收的增加,能看出这一板块的销售规模在稳步提升。
翻看莫高股份2021-2024年这四年的财报,小乐发现莫高股份这亏损的四年,可降解材料的毛利均为负数。说明这是莫高股份一个长期存在,而且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引入异业后出现亏损的葡萄酒上市生产企业不止莫高一家。2024年,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葡股份”)的营收高达8.69亿元,归母净利润却亏损4988.21万元,而这已经是通葡股份连续3年亏损。
与莫高股份类似,通葡股份于2015年宣布拟以增资及股权受让的方式收购白酒电商公司北京九润源51%股权,并于2021年3月完成对九润源剩余49%股权的收购,实现对后者100%控股后,通葡股份的营收快速扩容,但近几年出现连续亏损,九润源的拖累也是原因之一。
数据显示,通葡股份的酒类行业营收为7622.75万元,毛利率为53.40%,电商平台的营收高达7.91亿元,但毛利率仅为10.72%。
通葡股份并未在财报中详细陈述亏损之原因,但在此前的预亏报告当中,通葡股份提到:“报告期内,公司董事会努力改善公司经营业绩,但受复杂的内外环境影响,公司仍然出现亏损。”
但有财经机构指出,九润源面临的存在业绩不稳定,缺乏成长性的问题。2018年高峰时九润源营收达到9.7亿元,净利润达到5911.35万元,此后业绩不断下滑,2023年营收相比2019年减少了17%,净利润减少了58%。
事实上,电商本就是一个价格十分内卷的行业,而近些年部分知名白酒还出现了价格倒挂的问题,这对于九润源这一驱动通葡股份向前发展的公司来说,皆可能带来巨大的压力。
葡萄酒企业跨界异业,在近十年都并不是一个罕见的事儿。不仅仅是上述两家上市公司,在几年前酱酒热潮当中,也有许许多多葡萄酒企业去经营酱酒,投资大的有直接去茅台镇做贴牌,投资小的也有代理酱酒产品。后来酱酒热褪去,许多酒商的酱酒也形成库存或者跌价。
葡萄酒企业染指异业的初衷,无非是看到葡萄酒行业内竞争激烈,希望通过自己的关系、渠道,去拓展一些业务,东边不亮西边亮。但是许多类似的投入,却往往事与愿违。
对于这样的情况,一名资深行业人士建议,对于葡萄酒商来说,由于流通领域属于相对轻资产的行业,拓展业务也未尝不可,但一些葡萄酒企业做跨界,最好还是跨界到自己相对熟悉的领域,相对安全一点,如果是跨界到一些和主业完全没有关联的行业,就要做好承担风险的准备。
这位酒商还指出,“跨界一般是指企业在主业清晰的情况下进行的业务延展,而如今葡萄酒行业中一些企业可能是迫于现在葡萄酒整个市场环境紧缩,采用的一些迫不得已的方法自救,成为一种非良性的状态。”
其实,当我们反向看问题时,能看到前些年不也有很多异业的人垂涎葡萄酒产品利润高,觉得自己又有客户资源,于是开设葡萄酒进口公司甚至投资酒庄,然而许多人也并不成功,其中一些最终在行业中沉淀下来的,也是老板亲力亲为,甚至“交了学费”,从业外人士成为了行家,才慢慢实现盈利。“当我们跨界时,又何尝不是如此。”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