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马云突然现身位于杭州的阿里巴巴全球总部“湖畔小屋”,这一消息迅速点燃社交媒体,相关照片、视频在社群里疯传。
话题词“马云现身鼓励员工坚持创业精神”登上微博热搜。
马云去的“湖畔小屋”是刚刚亮相阿里总部的一座复刻版“创业公寓”,它等比例重现了阿里“十八罗汉”1999年创业时的湖畔花园16幢1单元202室,阿里员工称它为“湖畔小屋”。
就在同一天早上,阿里CEO吴泳铭在内网上发了一封题为《回归初心,重新创业》的全员信,引发了阿里员工纷纷跟帖。
这背后绝非巧合,而是阿里巴巴再一次自我突破和文化唤醒。
据阿里员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吴妈(吴泳铭的内部称呼)的信在5月9日7:00左右就发了出来,这个点估计不少人还在梦乡。
说实话,这个时间很不“互联网”,普通人印象中的大厂员工似乎都晚睡晚起,这似乎也预示了这封信的不寻常。
吴泳铭在信中说:
此刻,全球技术浪潮带来的全新时代正在开启。阿里巴巴必须放下过去的成绩,回到创业初心……
AI科技革命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深远复杂的改变,风险与机遇并存。
阿里积累的技术、人才和资源,是面向新时代的优势,但AI跨代际的创新也会瞬间将以往的优势变为劣势甚至桎梏。
这封信充满了忧患意识,若是外部不了解情况的人看了,或许会认为阿里正处境艰难。
而事实上,阿里近期一直在打顺风仗。
五一前夕,阿里开源了新一代通义千问模型Qwen3,参数量仅为DeepSeek-R1的1/3,成本大幅下降的同时,性能却全面超越R1、OpenAI-o1等全球顶尖模型,登顶全球最强开源模型。
阿里开源大模型Qwen3领跑各大榜单
在更早的2月,吴泳铭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创下中国民企在云+AI领域最大规模投资纪录。
毫无疑问,阿里巴巴已经拿到当下最稀缺的AI时代船票,市场也在重估阿里巴巴的价值。
今年以来,阿里股价已经上涨近50%,投资者“用钱投票”,认可了阿里在过去一年多围绕“用户为先、AI驱动”两大战略重心进行的自我刷新。
吴泳铭还在信里说,
接下来集团将以饱和式投入的打法,聚焦于几大核心战役。
这再一次释放了阿里巴巴“All in AI”的强烈信号。
阿里巴巴是在PC互联网时代诞生的企业。十多年前,阿里成功完成了从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的进阶。
而现在,从移动互联网到AI时代的大转型时刻已经到来。
吴泳铭的重大判断是,这场转型“正在进行时”。
虽然阿里在AI领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现在还远不是乐观和自满的时候。
一方面,AI技术发展十分迅速,领军企业稍有懈怠便有可能掉队。
另一方面,现在是AI从技术场域,走向市场应用的关键窗口期。
从实验室诞生的技术,最初一定是以概念或参数吸引人们的目光。
从ChatGPT到Qwen、DeepSeek,世人已经看到AI的可能性和想象力。
接下来更重要的是,AI如何真正赋能千行百业?
吴泳铭于此时向阿里全员吹响“重新创业”的号角:
AI技术革命,也让阿里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有机会产生更大协同效应,具备创造全新用户体验和价值的机会。
他提出“回归初心,重新创业”,就是希望全公司上下用全新的武器和本领,应对全新的市场格局。
更为重要的是,真正能穿越周期、成为百年老店的企业,通常不是靠短期策略,而是一次又一次的自我突破和文化唤醒。
“回归初心,重新创业”就是阿里自我突破与文化唤醒的解决路径。
这不是走投无路时的奋力一搏,而是居安思危的主动出击。
这也是马云第一时间到“湖畔小屋”这个极具象征意义的现场,鼓励员工“坚持创业精神,持续创新”的真实用意。
吴泳铭发出全员信的5月9日,是阿里日的前一天。
2003年4月,阿里巴巴一位参加广交会的员工疑似感染“非典”,公司员工不得不全员居家隔离。
在这期间,淘宝网于5月10日上线了。
为了纪念非典时期阿里人的激情和信念,马云后来将5月10日定为“阿里日”。
2025年阿里巴巴第二十一届阿里日现场
对于阿里而言,淘宝是继B2B业务之后的“二次创业”。
正是因为这一次创业,阿里巴巴才从一家从事外贸和批发的toB服务公司,走向直接面对普通消费者的电商平台,这是阿里巴巴历史上的“关键一跃”。
创业精神,其实是创始人勇敢地带领团队,针对客户未被解决的问题,与整个行业相对抗的执着。
当年湖畔花园的18个年轻人,都是怀揣着"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个初心去做事的。
26年过去了,面临AI时代的大转型期,阿里号召要回归初心。
“事实不止一次证明,当我们帮别人解决了问题,自己发展也就不会太差。”
吴泳铭在全员信中这样说道。
纵观阿里巴巴历史上的每次成功,都不是仅仅依靠技术本身,更多是通过创业精神帮助解决了社会问题。
B2B业务解决了入世前后的中小商家全球贸易问题;淘宝拉开中国电商时代的大幕;支付宝让中国移动支付遥遥领先;阿里云加速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钉钉为企业提供了高效的数字化办公和管理工具……
阿里巴巴的“创业史”,不是简单的业务扩张,而是一次次“从0到1”的探索。
这每一次“创业”,都是在解决社会问题,进而实现对中国科技和商业新边界的拓展。
这种持续帮助社会解决问题的初心,正是阿里巴巴26年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
众所周知,阿里巴巴最初是在杭州城西湖畔花园马云的住宅里创业的,也就是阿里总部“湖畔小屋”的原型。
1999年阿里创业团队在湖畔花园 工作之余难得的闲暇
吴泳铭在全员信中说:
这是阿里创业的起点,它代表阿里巴巴永不止息的创业精神、永远对创新的追求。选择现在将它搬进全球总部,不是为了怀旧,而是要提醒我们所有人,今天阿里巴巴依然在创业。
阿里的基因里没有“守成”,只有“创造”。阿里人,回归初心,重新创业。
阿里巴巴的创业历程,从来都是充满挑战的。
1999年阿里诞生,东南亚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和冲击还没有消散。
而到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就开始破灭。
阿里巴巴坚持了三年,在2002年才实现了第一次盈利。
2003年阿里秘密启动淘宝项目,又遇到了“非典”的冲击。
2008年淘宝商城和阿里云创业初期,又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爆发。
而在AI革命爆发的这几年,全世界又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马云曾在2016年说过,中国最好的企业绝大部分都不是在好形势下出来的。
上述每一个时刻都非常艰难,但阿里总能通过创业精神,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并实现自身价值的飞跃。
阿里巴巴有句土话:“要在晴天修屋顶”。这体现了阿里积极主动应对变局的文化。
事实已经多次证明,守成的企业很难在剧烈变革中幸存,只有持续创新,才有生命力。
如今,面对AI技术带来的深远变革,吴泳铭号召员工们重新创业。
这并非阿里遭遇了无法逾越的困境,而是清晰地看到了更大的机会,也更加敏锐地洞察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吴泳铭深知,只有充分激活全员创业基因,才能抓住机会、再次穿越周期。
所以,“湖畔小屋”承载的不仅是阿里的历史传承,更是战略上的深思熟虑。
而这,对所有的创业者,都有启发意义。
作为普通人也应该点赞,因为我们享受的许多便利,都来自企业创新创业的成果。
正如阿里巴巴过去在电商、支付、云计算等领域所做的一样,未来在AI时代,我们应该期待阿里将带来更多惊喜。
阿里巴巴此次重提创业精神,或许正是为了给普通人带来“稳稳的幸福”。
在全球经济布满阴云的当下,阿里回归初心、重新创业的选择,可以成为更多企业的镜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