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逼成“噪敏人”的年轻人,买出一个千亿产业
创始人
2025-05-14 10:41:59

在当今社会,有这样一位被逼成“噪敏人”的年轻人。长期处于嘈杂环境中,他的身心受到极大影响,于是开始寻找解决之道。凭借着敏锐的感知和不懈的努力,他深入研究噪音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应对之策。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他研发出一系列高效的降噪产品,从耳机到隔音设备,涵盖各个领域。这些产品迅速得到市场认可,不仅为众多噪敏人群带来福音,更打造出一个千亿规模的产业。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只要有决心和创新,即使是被环境所逼,也能开创出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每天凌晨刚准备入睡时楼上的脚步声,成为压垮年轻人睡眠的最后一根稻草。辗转反侧后,他们摸索着戴上耳塞,试图从中过滤出一丝可以入睡的寂静。越想逃避,注意力反而越来越多地放在声音上,一点点响动就会变得烦躁不安。


这种对声音的异常敏感,在社交媒体上常被确诊为“噪敏”。“噪敏”是在正常环境下,个体对噪声影响的敏感性高于常人,包括听力感知能力敏锐、对声音的烦躁不适,进而呈现睡眠干扰、注意力分散等连锁反应。


小红书上网友关于噪敏症状的讨论


“噪敏”这个词,乍一听,容易让人觉得是自身过于敏感所致。但实际上,噪音是能够用分贝精确量化的客观存在。在噪音环境中感到身心不适,是人体的正常应激反应。当建筑隔音缺失制造的生理伤害被冠以“敏感”之名,真正的病灶正在钢筋混凝土中持续滋长。为了对抗噪音,年轻人毫不吝啬,慷慨解囊,只为还自己生活一个清净。


耳朵沦为刑具


90后林然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噪敏”,是在去年春节。楼上邻居的孩子开始频繁光脚奔跑,桌椅拖动声和重物坠地的“咚咚”声从早到晚穿透楼板。起初她试图忍耐,但很快发现,噪音带来的不仅是失眠,还有更深的失控感。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声什么时候来。就像有人拿着锤子悬在你头顶,随时可能砸下来。”即便四周暂时安静下来,林然的身体也会不自觉地绷紧,耳朵时刻竖立着,等待噪音再次出现。


这种折磨迅速蔓延至生活的每个角落。“那段时间我情绪差到了极点。晚上睡不好,第二天整个人都暴躁易怒,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林然回忆道。


在将近一年时间里,林然平均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每周至少有两三个晚上通宵失眠。长期的噪音折磨,让林然的精神状态濒临崩溃,经医院诊断,她患上了重度抑郁症。曾经花费上百万购置的小区房,却成了她最想逃离的地方。


噪音分贝和健康的关系


和林然有着相似遭遇的,还有去年刚毕业的婕伊。为了工作便利,她租住在公司附近的公寓。这里一层有二十户,布局像宿舍一样紧凑。由于是第一次租房,婕伊也没太仔细考察。中介告诉她,这里的住户都是早出晚归的打工人,和婕伊作息相似,对面工地也是白天施工、周末双休,安静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但入住不久后,她就发现工地时常会在半夜装卸施工材料,打电话投诉,却被告知这是已经经过省级审批的项目,可以在夜晚运输和装卸材料。不仅如此,公寓的隔音效果极差,她只要靠在沙发上,就能听到隔壁刷视频的声音。而楼上新搬来的情侣,凌晨两三点还在“为爱鼓掌”,床板不断发出“咚咚咚”的声音。


婕伊在凌晨被楼上吵醒,和朋友吐槽


最严重的时候,婕伊开始害怕回家。原本下班后期待的放松时光,也变成了一种煎熬。因为长期睡眠不足,第二天还要强撑着工作,婕伊每天只能靠咖啡续命。“我有时候真的想耳聋。”


降噪生存术


为了夺回对生活的掌控权,林然尝试了所有能想到的办法。


酒店、亲戚家的老房子,甚至是二十年前自己曾居住过的老房子,都成了她的 “避难所”候选。但林然的听觉神经系统就像完成了一场恐怖进化,会自动将所有声音都放大。“小时候明明觉得这个老房子很安静的,可噪敏之后才发现,哪儿都不安静。好像全天下这么大,没有一个我能住的地方。” 这种无处可逃的感觉,让林然几近崩溃。


去年夏天的一个深夜,楼上持续到凌晨1点的拖拽声让林然彻底失控。她拨打了110,警察上门调解后,邻居表面答应“注意音量”,次日却放任孩子光脚在客厅跑跳了一整个下午。


林然对此感到很失望。噪音纠纷中,物业和警方常以“无执法权”推诿,很难真正解决问题。更让她绝望的是家人的态度:“我爸说我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可明明是别人在制造噪音啊!”


长期遭受噪音的折磨会产生很大的负面情绪,特别想用某种撞击和震动的方式来反击和发泄情绪,甚至“以暴制暴”。林然尝试使用 “震楼神器”,却遭到家人阻拦,怕引起更多争端。开窗大骂更是无济于事,邻居依旧我行我素。


林然家里的天花板,已经被她在烦躁时用晾衣杆戳出很多小洞


几百公里外的婕伊,同样在和噪音对抗。有一次深夜被吵醒后,她大吼了一声“别吵了!别人不用睡觉了吗?!”喊出这句话后,她自己都被吓了一跳,二十二年来很少发火的她,从来没听过自己发出这样的吼声。可吼完之后,她又陷入了自责,担心吵醒其他邻居。


多次被吵醒后,婕伊忍不住给楼上写了一张便条:“房子隔音非常不好,经常在半夜被你们床板的声音吵醒。还请换位思考一下,22:00~7:00期间请轻声细语,感谢。”然后贴在他们的门上。第二天晚上,楼上的声音确实小了一些,但床板带来的共振还是清晰地传入她耳中。婕伊终于下定决心,是时候搬家了。


为了租到安静的房子,婕伊看了差不多十套房,最后选中了一个老小区的一室一厅。“公寓肯定是不行的,老一点的小区听说隔音还好点。”刚搬进去的第一天晚上,婕伊突然听到有什么东西掉在地上了。刚开始还以为是自己什么东西掉了,过了一会才反应过来是楼上掉的。她欲哭无泪,原来自己从一个噪音房搬到了另一个噪音房。


不过才刚搬过来,婕伊已经不想再折腾搬家了,开始“武装”自己:下班回家就开始戴着耳塞,只有看剧、洗澡的时候才拿下来。


这场关于声音的战争,首先让年轻人进化出新的生存器官——耳塞。有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降噪耳塞市场规模达到32.15亿元,预计2025年增长7.03%。“身边没有降噪装备总感觉没有安全感”,而更多的是个人穿戴类(降噪耳机、隔音耳塞、耳罩)与家居用品类(隔音窗帘、隔音棉)等降噪产品,催生出千亿级“寂静经济”。


婕伊已经数不清自己到底买了多少副耳塞


但对“噪敏人”来说,长时间佩戴耳塞,不仅会导致耳朵发炎,还无法完全隔绝噪音,治标不治本。婕伊尝试购买了超厚隔音窗帘,可快递送到楼下驿站时,她才发现窗帘太重,根本搬不上楼。抱着沉重的窗帘,她在路上忍不住哭了出来,“凭什么我还要为这个烂房子装隔音窗帘?” 转头就将窗帘在驿站退货了。


为了减少楼上拉椅子的刺耳声,婕伊还下单了硅胶椅子套,鼓足勇气送给楼上住户,希望他们可以给椅子套上。


“有时候想想,其实别人也是在正常生活,怪就怪隔音真的太差了。”2024年投诉数据显示,42%的邻里矛盾源于隔音差。如果单纯和邻居“人斗人”,而忽略大部分人都不得不住在“纸糊鸽子笼”的事实,其实是掉进了矛盾转移的陷阱。


寂静经济学


“如果有钱,我会去住独栋别墅。”婕伊的话道出了噪敏者们的终极幻想。在社交平台上,“如何找到安静的房子”成为热门话题。有人带着分贝仪看房,有人专挑顶楼或边户,还有人发现墙体厚实的老破小才是真正的“隔音神器”。


林然在经历了无数次噪音折磨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 学车买车。两三个月的努力后,她顺利拿到驾照,购置了一辆电车。提车之后,她连续在车里睡了三个晚上,一年来第一次感到神清气爽。


有车之后,就有了更多可能性。林然不再局限于原来的居住环境,开始考虑搬到更远但更安静的地方。


今年3月,林然在宁波郊区租下一栋农家小院。两层楼房,月租2000多元,最近的邻居相隔三米。尽管外卖无法送达,快递要去镇上自取,每天需要通勤二十几公里,但至少夜晚不再有“头顶的锤子”。“村里人睡得早,冬天晚上八点基本就没什么声音。” 


林然在农村租的房子


不过,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林然一样幸运地找到 “世外桃源”,安静是需要付费购买的。


在各租房买房app搜索可发现,同地段 “低噪音房源”的租金普遍要高,配备隔音窗、吸音吊顶的 “降噪户型”,二手房溢价率可达15%。越是经济能力薄弱的群体,越容易陷入 “噪音贫困”的循环。城中村的高密度布局、回迁房的劣质建材、廉租房的集中管道井,构成了噪音污染的重灾区。


目前,国内分户墙厚度仅 12~20 厘米,楼板厚度多为 8~12 厘米,远低于隔音需求。为了追求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和减轻建筑负荷,现代建筑大量采用轻质材料,如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钢龙骨石膏板等,这些材料的密度仅为传统红砖的 1/3,隔音性能大幅下降,尤其对低频噪音的阻隔能力极弱。


转机似乎将会随着2025年5月新版《住宅项目规范》的实施而到来。新规对分户墙、楼板隔声性能及排水噪音提出了强制性要求,如分户墙空气声隔音量不低于 50 分贝,楼板撞击声压级不大于 65 分贝等。这并不是简单的标准提高,而是对“好房子”的重新定义。


一图读懂5月新版《住宅项目规范》隔音新标准(图源:澎湃美数课)


但是,新规仅适用于新建住宅,现存的大量 “噪音房”还是很难追溯整改。而且,按照新规要求,每平方米建筑成本将增加 200~300 元,房地产开发商将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可能出现偷工减料或将成本转嫁给购房者的情况。


在经历这场噪音噩梦后,林然对住房有了全新的认识。曾经被视为生活必需品的商品房,在她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现在几乎没有隔音好的房子,与其冒险买房,不如选择租房。商品房就像开盲盒,你永远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邻居。”她计划长期租住农村独栋,享受那份来之不易的宁静。


结语


楼房隔音差,已然成为现代都市生活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痛点。据国家信访局统计,2024年全国住房质量相关投诉中,隔音差占比35%,在各类住房质量问题投诉中位列第一。在日复一日的噪音侵扰下,物业和警察的调解大多流于形式,震楼器、骂战则让邻里关系彻底恶化。


在一线城市里,大部分刚到社会工作的年轻人受限于自身收入,往往选择城中村、公寓、廉租房,或是墙板较薄的商品房居住。然而,相应地,他们不得不长期忍受天花板传来的撞击声、小区内孩童的哭闹声等噪音的侵扰。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噪敏人”,对别人习以为常的声音异常敏感,很难正常工作和生活。


这可能是人类史上最荒诞的进化:当城市越来越吵,人却对噪音变得越来越敏感。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做作或矫情,因为安静本应是全人类共有的基本需求,更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尺。


毕竟,能安心入睡的夜晚,才是所有奋斗的终极意义。


注:本文人物均为化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吉贝尔药业等成立机器人公司 每经AI快讯,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江苏吉贝尔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耿仲毅,注册资本51...
NCE汇评:中美贸易谈判进展显... 5月13日,随着中美贸易谈判的稳步推进,金融市场迎来诸多变化,同时 NCE 平台以其独特优势成为行业...
中国电研:5月13日融券卖出1... 证券之星消息,5月13日,中国电研(688128)融资买入756.47万元,融资偿还1198.75万...
男人消费不如狗的时代,一去不复... 在过去的某些时期,似乎存在着男人消费不如狗的现象,商家更倾向于迎合女性消费市场,而对男性的消费需求关...
原创 五... 今天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几年前买房的人和现在买黄金的人都是一样的,都是什么呢?都是大冤种! 这话听起来...
卓创资讯:5月13日融资买入9... 证券之星消息,5月13日,卓创资讯(301299)融资买入989.24万元,融资偿还827.84万元...
量子级联激光器的医疗革命:QC... 前言 上期我们回顾了量子级联激光器(QCL)的发展历史,以其量子阱结构内的跃迁的工作原理为例描述了量...
看好AI提升算力需求!芯片ET... 5月14日临近午盘,A股三大指数走势分化,上证指数盘中上涨0.09%,海运、化纤、保险等板块涨幅靠前...
部分处方药最高降价达90%!特...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北京时间5月12日晚十时左右,美国总统特朗普召开白宫新闻发布会,介绍并正式签署了...
暴增119%!京东医药,一季度... 随着创新药行业的估值开始修复,医药电商、医院行业也开始逐步走出低谷。医药行业作为过去几年“最惨”的行...
营利双跌,资产质量及股权存忧,... 华兴银行营收连降三年,净利连续两年倒退。文/每日财报 张恒近日,华兴银行在官网正式对外披露了20...
活跃度提升 期货市场4月成交额... 中国商报(记者 马文博)中国期货业协会近日公布的《2025年4月全国期货市场交易情况简报》(以下简称...
集体重挫80%,曹操出行IPO... 文丨小李飞刀4月30日,曹操出行再次更新IPO申请书,此前其已获得中国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许可。若...
资生堂业绩下滑 转型策略仍待生... 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5月12日,日本化妆品巨头资生堂集团发布2025年一季度财报,其在全球五大区域...
人均六七百的海鲜自助,接连倒下... 总第4215期作者 |餐饮老板内参七饭消费者吃不起了?高端海鲜自助频频倒闭五一期间,自助品类大爆特爆...
A股5家光伏企业举行集体业绩说... 2025.05.14本文字数:2496,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作者 |第一财经 陆如意5月13日下午,在...
风向转变,雷军的“状态开始逐步... 来源 | 中访网作者 | 一杭工作室5月的北京暑气蒸腾,连带着雷军的微博也泛起暖意。5月10日一早,...
多业态消费融合创新加速推动消费... 5月14日早盘,港股集体上涨,截至发稿,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涨1.08%。相关ETF方面,截至发稿...
A股近乎平开:化纤板块活跃,苏...   中新经纬5月14日电 14日早盘,A股近乎平开。上证指数跌0.02%,报3374.24点;深证成...
「开盘」A股三大股指开盘涨跌互... A股三大股指5月14日开盘涨跌互现。其中,沪指跌0.02%报3374.24点,深成指跌0.09%报1...
润都股份:子公司获得兽药产品批...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5月13日,润都股份发布公告,近日公司全资子公司润都制药(荆门)有限公司收到农业农...
【开盘】A股三大股指开盘涨跌互... A股三大股指5月14日开盘涨跌互现。其中,沪指跌0.02%报3374.24点,深成指跌0.09%报1...
算力租赁概念走强,立昂技术20... 5月14日,算力租赁概念走强,截至发稿,立昂技术20%涨停,宏景科技、首都在线、华胜天成、铜牛信息等...
刘强东亲自带队创新,京东今年一... 5月13日,京东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第一季度收入达3011亿元,同比增长15.8%,创近三年...
稀土永磁板块走高 稀土永磁板块... 【稀土永磁板块走高】宇晶股份涨停,广晟有色涨超7%,九菱科技、中国稀土、大地熊、英斯特等纷纷上扬。(...
通信设备板块走强,合众思壮、瑞... 5月14日,通信设备板块走强,截至发稿,合众思壮、瑞斯达康涨停,博创科技、仕佳光子、德科立、鼎通科技...
文远知行韩旭:只要比赛没结束,... “坚持做你认为正确的事情,这是做CEO的基本素质。”采访|《中国企业家》记者 王文彤 任娅斐文|《中...
江苏省乡镇企业第一股,筹划重大... 5月14日,老牌上市公司综艺股份(600770.SH)开盘一字涨停,封单金额超8亿元。消息面上,该公...
港股红利ETF:5月13日融资... 证券之星消息,5月13日,港股红利ETF(513830)融资买入183.51万元,融资偿还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