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离不开中国。
文 | 华商韬略 张静波
又是一场大反转!
一个月前,当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加征关税后,美国长滩港来自中国的货轮,几乎一夜之间归零。
短短几十天后,中美航线却戏剧性反转:订单飙升,一舱难求。
【全国大爆单】
忙不过来,根本忙不过来。
“我今天对讲机都用掉两块电池了!”
深圳盐田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值班经理林日生,忙得热火朝天,由于频繁沟通岸吊司机,声音都有些沙哑。
▲图片来源:羊城晚报
5月12日,中美签署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消息一发布,美国采购商闻风而动,迅速行动起来,连夜向中国发邮件、打电话,着急催发货。
林日生工作的盐田港,是全球供应链的一个重要节点,承担了中国对美出口超过1/4的货运量。
不止盐田港。
中美关税调整后,全国多地港口发往美国的集装箱爆仓,外贸圈都沸腾了。
“声明发布不到24小时,美线订舱出运量出现井喷式增长,箱量从个位数猛增至近4000箱。”
在浙江宁波港,某物流集团美线经理吴慧表示。
这几天,去往美国的航线都接近爆仓,客户询单电话一个接一个。
由于订单飙升,一舱难求,各地港口、物流公司正在抓紧调剂,但运力依旧吃紧。
有工作人员透露,公司已经从东南亚、欧洲航线紧急调配船舶挂靠港口,但舱位缺口仍达30%。
在美国客户的紧急催单下,深圳、义乌、上海等地外贸企业订单同比激增。
据外贸追踪平台Vizion公布的数据,中美互降关税后,从中国到美国的集装箱运输预订量飙升近300%。
事实上,5月底之前,美线舱位已全部售罄。
突如其来的一夜爆单,让很多外贸企业喜上眉梢的同时,也不得不连夜加班赶工。
在宁波慈溪市,韩电电器全自动冰箱生产车间,马力全开。
“声明发布当天,美国客户立马联系我们,希望排产、发货。最近几天,产线全部满负荷生产。”
在上海,美国客户也在火速下单、催促发货。
一家针织厂在政策发布当晚,便重启生产线。5万件积压成衣,在48小时内完成了各道工序。
30万件库存,也销售一空。
全国上下,如此热火朝天的景象,让人无法想象,仅仅几天前,中美这条全世界最繁忙的航线,还一度跌至冰点。
【美国人熬不住了】
长滩港,崩了!
在全球船舶追踪情报网MarineTraffic网站上,有人对比中国珠江口和美国圣佩德罗湾港区的船舶实时情况后惊呼道。
因为他发现:
作为全美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曾经繁荣的长滩港,如今进出港船舶稀疏、零落,一片萧条。
这并非幻觉。
事实上,这种情况从4月2日以来,就一直存在,并且不断加剧。
来自外贸追踪平台Vizion提供的数据:四月的第一周,前往美国的集装箱预订量,相比前一周大幅下降67%。
当时,很多人觉得,这已经是最差的情况了。
然而5月9日,美国圣佩德罗湾港区官员讲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过去12个小时里,没有一艘货船从中国出发,向美国西海岸的两个主要港口运送货物。
这是1981年中国货轮开始停靠长滩港以来,极其罕见的现象,甚至2020年疫情期间都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长滩港并非个例。
美国第二大装箱港西雅图港,也在5月7日当天,迎来了到港集装箱船数量为零的残酷现实。
“根本没有任何东西运过来。”西雅图港口专员瑞安·卡尔金斯抱怨。
港口卡车司机,在美国属于高薪人群,头部司机年收入高达14万美元。
但由于加征关税,导致货物吞吐量显著下滑,对港口卡车司机的生计造成严重冲击,他们在赔钱、破产。
很多卡车司机愤怒至极。
在大选中,投票给特朗普的卡车公司老板蒙塔尔博怒道:“他(特朗普)最好睁眼看看自己国家的真实情况。”
罕见的萧条,也急坏了长滩港首席执行官马里奥·科尔德罗,他警告:
“如果情况不迅速改变,我们可能会看到货架上的商品空空如也。消费者将在未来30天内感受到这种影响。”
加州州长纽森更是毫不客气地表示:
“这是亮红灯了,而不仅仅是黄色警告。现在是美国政府必须清醒的时候了,他们已经给经济造成了切实破坏。”
言外之意,再谈不成我们就难了。
在加征关税之前,美国人民已经深陷通胀和货物短缺的困境中。
以鸡蛋为例,持续三年多的蛋荒,导致价格急剧飙升了好几倍,很多普通家庭的生活受到了影响。
缺货的远不止鸡蛋。
4月23日,美国零售业三巨头沃尔玛、塔吉特、家得宝的掌门人集体闯入白宫,与特朗普展开了一次闭门会谈。
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披露,在那个惊魂之夜,三巨头共同施压特朗普:
“再这样下去,感恩节前货架就会像飓风过境般空无一物。”
听到超市货架可能被清空,之前还信心满满的特朗普,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世更离不开中国】
并不是美国人民不努力。
在美国对中国加征高关税之后,很多人以为,美国企业会立马转向东南亚,或者干脆在本土生产。
这些年,美国人也确实一直在这么做。
但,事情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美国《连线》杂志曾经做过一次调研,发现:由于成本高、效率低,大部分美国中小企业根本无法实现本土生产。
在美国本土,甚至连熟练工人都招不到。
波音公司堪称美国制造业的皇冠,却也一样长期遭受劳动力短缺的烦恼,而且据多篇报道披露:
波音公司员工上班吸食毒品,导致质量问题频发。
想把订单和产线,转移到东南亚,又发现这里只能做一些简单的代加工,各种原材料和产业链仍然依赖中国。
浙江一位阳光房厂长熊伟平讲述了一个生动的例子。
一位美国洛杉矶客户,为了省钱,专程跑到东南亚去找替代工厂。结果找了一圈,发现根本办不到:
要么定制不了,要么就是拖了几个月,连图纸都搞不明白。
迫不得已,又灰溜溜回来找中国工厂。
美国人兜兜转转一大圈,最后得出一个结论:除了中国,真的找不到替代!
相比美国人的无可奈何,中国工厂和贸易商的选择相对更多,也更加淡定。
持续多年的关税威胁,让很多中国商家早就不再焦虑,而是积极拓展其他市场。
在广东,主打婚纱的明瑞集团,过去高度依赖美国市场。
但随着近几年,公司不断开拓欧洲市场,美国和欧洲市场占比已经从过去七三开,变成了现在的三七开。
积极拓展全球其他市场,让中国商家有了更多的底气。
在义乌,这个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当关税大棒落下时,很多老板娘表现得很淡定,纷纷对记者表示:
没啥感觉!降价不可能,不卖美国还可以卖全球。
“全球的市场那么大,就算不发美国也可发欧洲、日韩、俄罗斯、东南亚、中东等地,所以生意还是要照做。”
有商户在对等关税之前,曾接到美国客户一笔价值30万元的订单。
受美国关税飙升影响,未能正常发货。等关税下降之后,客户再询问,她早就全部销往其他市场。
不仅如此,许多工厂现在都学聪明了:不再囤货,来多少订单,就做多少。
历史一再证明,关税战没有赢家。
一百年前,美国经历了咆哮的二十年代,工业产值爆表,但农业却长期陷入萧条。
在此背景下,时任总统胡佛于1930年签署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将美国平均关税水平提升至59%。
胡佛的想法很简单,通过加征关税,保护国内农业和制造业。
此举遭到全美1028位经济学家的联名反对,他们警告胡佛高关税的危害。但倔强的胡佛我行我素。
结果,美国人没等来农业复兴,反倒进入一场更大的经济萧条。
在关税上一意孤行的特朗普,或许应该好好读一读历史。正如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经济学教授道格拉斯·欧文所言:
“我们需要21世纪的解决方案,而非重复1930年代的错误。”
【参考资料】
[1]《急剧下降!美港口官员惊到了》环球时报
[2]《催发货、赶订单,爆单!一舱难求再现》央视网
[3]《找不到替代的美国客户,又回来找中国工厂下单》极目新闻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