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南方日报资料图
资本篇
新晋上市公司的“含科量”不断提高,这一点在“松山湖板块”得到充分体现。
就在去年12月,松山湖两大知名科创企业天域半导体、东阳光药业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截至目前,松山湖有上市企业7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800亿元,位居东莞市首位。上市后备企业达到57家,占东莞市15%,同样位居东莞市第一。它们绝大部分为科技型企业,计划借助资本市场实现新的跨越。
原因不难理解,资本市场是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能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相关领域企业提供更长周期、更高风险容忍度的资金,对于促进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作为东莞的科技创新高地,松山湖采取了系列措施助力园区企业发展,鼓励园区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工具做大做强。今年3月东莞松山湖科技金融集聚区启动,未来,松山湖将形成高效的金融生态圈,极大提升科技企业的融资效率和资本市场的服务质量,推动资本市场“松山湖板块”更上一层楼。
“尖子生” 上市企业数量、市值在全市独占鳌头
上市公司的数量,是衡量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的指标,也是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直观体现。纵观资本市场“东莞板块”,松山湖的上市公司数量在全市独占鳌头。
目前,松山湖共有上市企业7家,占东莞市境内上市企业12%,7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超过800亿元,位居东莞市首位。这7家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和智能制造与装备行业,这些行业是松山湖的主导产业,也是东莞市的支柱产业。
在这当中,生益科技的市值最高,超500亿元,2024年度实现营收203.88亿元,较上年增长22.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17.39亿元,较上年增长49.37%。值得一提的是,生益科技也是东莞上市企业的“尖子生”。数据显示,生益科技的营收多年位居东莞A股上市公司榜首。
生益科技创始于1985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全球电子电路基材核心供应商。覆铜板是制作电子设备主板的核心材料,也被称为“电子工业的地基”,生益科技是全球第二大覆铜板生产商,市场占有率12%。
“大概我们要赚4年的钱才可以建一个新厂,而且规模很小。”此前生益科技有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介绍,没有进入资本市场以前完全靠股东私人担保才可能购买到材料、设备,发展很慢。生益科技登陆资本市场以后,从根本上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实现了高速发展。1987年投产时,企业的设计产能和生产规模是66万平方米/每年;在上市前,1997年是200万平方米/年。登陆资本市场以后,短短25年里,产能已达到1.15亿平方米,翻了100多倍,很好地借助了资本市场的力量。
生益科技以外,松山湖的其他上市企业实力也不容小觑。其中,2019年上市的佳禾智能是全球顶尖的专业电声/智能穿戴品牌商,2024年预计归属净利润5000万-6000万元……
它们借助资本市场实现技术突破和跨越式发展,有效促进了资本、产业、技术、人才的深度融合,同时反哺到松山湖,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硬科技” IPO企业、上市后备企业“含科量”拉满
松山湖汇聚了散裂中子源、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等“国之重器”,以及77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当前,松山湖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能网联汽车支柱产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制造、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新材料与新能源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未来产业共同组成的“1+4+1+X”现代化产业体系,是资本市场“松山湖板块”壮大的沃土。当松山湖的新兴产业向上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创型企业被资本市场赋能。
去年12月,松山湖两家企业——东阳光药业和天域半导体先后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两家企业分别是制药和半导体领域的龙头企业。其中,东阳光药业是一家综合性制药公司,以销售收入计算,过去五年在中国抗病毒药物市场排名第一。天域半导体是国内2023年营收突破10亿元。随着两大龙头企业登陆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松山湖板块”再扩张。
松山湖上市后备企业的数量同样亮眼,截至目前达到57家,数量位居东莞第一,占东莞市15%。
去年10月,东莞公布了第十八批上市后备企业认定名单,其中,钮铂尔科技、纳声电子、科明环境、弓叶科技、思谷智能5家松山湖企业入围。各个细分赛道的优质企业加速上市步伐,未来,松山湖将有越来越多“硬科技”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借力资本市场,参与到全球竞争当中。
政策发力 系统谋划做优做强“松山湖板块”
近年来,松山湖通过成立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东莞基地、打造松山湖上市公司总部基地、设立松山湖天使投资基金及各类产业基金等“组合拳”,积极助推企业上市、优化投融资环境。
2015年,松山湖与深创投联合,设立总规模达5亿元的红土基金,助力园区佳禾智能等多家企业驶入上市快车道。2021年,松山湖参与成立国投新材料基金,投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多个项目。在2024年3月初,东莞市天使母基金发布会在松山湖举行,10亿级市天使母基金落户松山湖,为园区天使投资体系再添新军。
松山湖财政国资金融局优选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科技小巨人、“专精特新”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纳入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库。组织中介机构对上市储备期企业进行上市前期规划咨询和培训;建立企业改制上市培育清单,为上市辅导期企业开通绿色通道。
从金融生态来看,“我们会联合三大交易所定期走访企业。”松山湖财政国资金融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松山湖企业虽然不是特别的大,但是它们所处的赛道正是三大交易所所偏好的,通过走访定期向企业普及上市的最新动态、最新政策,对接专业机构,做好信息引领。
随着东莞松山湖科技金融集聚区启动,未来,松山湖将形成高效的金融生态圈,极大提升科技企业的融资效率和资本市场的服务质量,推动资本市场“松山湖板块”更上一层楼。
松山湖财政国资金融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园区不断加强与交易所的沟通,共建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服务东莞基地,搭建企业与交易所常态化咨询、交流平台;通过与北交所、深交所、上交所联合走访调研等方式为园区优质创新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提供全方位服务。金融生态营造上面,去年以来,松山湖财政国资金融局联合东莞市上市公司协会举办走进上市公司交流活动。
展望未来,随着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新上市企业群体中科技企业的占比预计将持续攀升。“松山湖板块”也将以更足的“科技成色”,写就“科技金融”实践新篇章。
采写:南都记者 梁锦弟 唐国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