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行业前十的头部公募招商基金,如今正陷入规模与效益背离、治理与业务双动荡的发展困局。2025年5月,兼具公募与理财子公司管理经验的钟文岳“临危受命”,出任总经理一职,这位深耕招商系多年的老将能否凭借跨板块运营经验,为这家老牌基金公司点燃破局之火?
招商基金净利润连降,新老总接棒能否破解困局?
吴楠
近日,招商基金的一纸人事变更公告,为今年以来愈发密集的基金公司总经理变动潮再添新例。
2025年5月19日,招商基金正式官宣高层变动:原总经理徐勇因任期届满离任,由招银理财总裁钟文岳接棒。
这场新旧掌舵者的交接背后,折射出这家头部公募在行业转型中面临的深层困境。
过去五年间,招商基金已历经了三次总经理更迭,变动频率远超同业平均水平。伴随人事震荡的,还有非货币基金规模持续缩水、净利润连续两年下滑、投研团队动荡加剧等一系列经营挑战,更关键的,是公司权益投资业务的日渐式微。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非货基规模较三年前减少400多亿元,行业排名从第五滑落至第九;净利润更是在2023年、2024年分别录得3.3%和5.9%的同比降幅,在头部公募中显得格外刺眼。
作为招商系资深老将,钟文岳此番“临危受命”回归,不仅承载着扭转权益业务颓势的期待,更肩负着破解这家老牌基金公司发展困局的战略使命。
01.
新老更替
三年前的7月30日,徐勇从王小青手中接过招商基金总经理一职。彼时的招商基金正处于历史发展的黄金时期:截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整体资管规模达1.49万亿(含子公司),其中公募资产规模超7800亿,非货币管理规模超5800亿,位居行业第5。
徐勇与王小青不仅同属复旦大学校友,且同样在保险行业沉淀多年,凭借资深履历与专业能力在业内积累了颇高声望。当时市场普遍期待,这位有着相似教育背景和职业轨迹的管理者能延续前任的辉煌,将招商基金推向新的发展高度。但遗憾的是,现实轨迹与预期还是存在不小的偏差。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18日,招商基金公募管理总规模虽从2022年7月的7851.92亿元增至9172.57亿元,行业排名从第11位跃升至第9位,但非货币基金规模却从5969.52亿元降至5531.74亿元,排名同步从行业第5滑落至第9。更为尴尬的是,公司净利润已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2023年、2024年分别同比下滑3.3%、5.9%,成为头部公募中少数净利润负增长的机构。
尽管业绩失速与市场环境波动等客观因素不无关联,但作为管理层核心,徐勇显然难以完全卸责。在行业竞争加剧与市场风格切换的双重压力下,如何平衡规模扩张与结构优化、提振权益类产品竞争力,仍是其任期内未能完全破解的课题。
在徐勇离职后,招商基金总经理的重任转交到了原招银理财总裁钟文岳的肩上。投资领域出身的钟文岳在公募基金行业也有着丰富的经验,自1992年起,他先后在申银万国证券、厦门海发投资公司等多家金融机构的投资部门担任要职。
此外,钟文岳的职业生涯还带有鲜明的“招商系”烙印:其于2015年加入招商基金,历任常务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等关键岗位,且曾参与过分支机构的运营管理。2023年调任招银理财总裁后,虽面临理财产品规模与净利润双双下滑的尴尬处境,但其提出的“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互补共生”理念,也为其回归公募管理积累了差异化的业务视角。
而上述横跨公募基金与理财子公司的管理履历,或许正是股东方委以重任的核心考量。如今,随着钟文岳回归招商基金并升任总经理,业界目光聚焦于这位“老招商人”能否凭借多年来对公司业务与运营体系的深入了解,以及在理财子公司积累的资产配置经验,为公司破解当前发展困局、打开新的增长局面。
02.
规模失衡下的权益之困
摆在钟文岳面前的首要课题,是扭转非货规模缩水与权益产品竞争力不足的现状,但这并非易事。
作为银行系公募的典型代表,招商基金近年来“重固收轻权益”的结构性失衡持续加剧。Wind数据显示,2021-2025Q1,招商基金固收类产品(货币+债券)规模从4598.4亿元急剧增长至7324.39亿元,占比从61.9%攀升至79.25%;而权益类(股票+混合)产品规模则从2788.92亿元持续缩水至1776.9亿元,占比从37.54%锐减至19.23%。
数据来源:Wind
这种畸形的结构背后,权益产品业绩的持续承压或是直接诱因。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27日,招商基金旗下共有105只股票型基金(仅统计初始基金),其中44只自成立以来处于亏损状态,亏损幅度超过30%的有18只;有显示收益的混合型基金共93只,其中26只成立至今收益率为负,15只产品亏损幅度超过30%。
而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招商基金旗下缺乏能“扛大旗”的权益类基金经理。Wind数据显示,目前公司旗下有93名基金经理,其中擅长股票和混合型产品管理领域的基金经理共计52人,虽然从人数占比来看还略高于固收领域的基金经理,但有不少基金经理任职时间都比较短,任职年限不足3年的有23人。另外有4人任职年限虽超过10年,但管理的基金规模都较小,最高不超过35亿元,且成绩不甚理想,如任职年限最长的付斌,其在管的5只基金中,有3只成立至今亏损率超过46%。
付斌历任管理基金任期回报 图源Wind
目前招商权益类领域管理规模最高的基金经理是侯昊,在管基金规模为576.17亿元,但在管基金数量高达18只,且均为被动指数型基金,其中仅招商中证白酒指数这一只基金规模就达到421.79亿元,占比为73%。值得一提的是,该基金在过去三年里给基民们造成了巨额亏损,2022-2024年累计亏损高达235.92亿元。
侯昊历任管理基金任期回报 图源Wind
雪上加霜的是,近一年来招商基金还面临严重的人才流失。Wind数据显示,过去12个月内,公司有8位基金经理离任,远高于行业平均的2.2人,其中就包括权益名将贾成东。
招商基金旗下基金经理概况 图源Wind
公开资料显示,贾成东于2015年加入招商基金,2016年正式出任基金经理。在招商基金8年的基金经理任期中,管理过9只基金产品,其中招商行业精选和招商优质成长基金在他任职期间的回报率分别达到了192.09%和140.27%,凭借出色的业绩表现,其任期内巅峰管理规模最高达到173.07亿元,算得上是招商基金主动权益基金经理中的“扛把子”之一。
然而,2024年6月,贾成东却清仓式卸任旗下在管基金产品,并于9月份在社交平台上官宣离职,当时其“交钱赎身”的离职宣言还一度引发行业震动。
尽管过去一年里,招商基金新聘了26位基金经理,但大多都是从投研岗位提拔上来的新手,此前毫无管理基金的经验,这部分“新生代”要成长为支撑公司权益业务的中流顶柱,显然需要更长时间的历练。
03.
新官上任三把火
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钟文岳此次赴任,也试图给招商基金带来一些新的战略思考。
钟文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是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关键之年,是行业重塑生态、加快转型的关键机遇期。招商基金将贯彻落实《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聚焦投研能力重塑、多元业务深化与客户服务升级。
具体来看,在投研能力建设上,钟文岳强调加强投研核心能力,进一步促进投研深度融合,持续强化投研数字化平台建设。事实上,早在2019年他担任招商基金常务副总经理时,就已敏锐意识到数字化转型是传统金融机构的必经之路,曾坦言“金融和科技的融合一定是个趋势,它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快和慢的问题,是生存问题,慢了可能就会被市场淘汰,被甩出赛道。”
近些年来,招商基金也在积极推动基金运营向数字化变革迈进,例如以招招慧平台为核心构建基金运营生态圈,实现流程线上化、操作自动化等智能化运营目标;在DeepSeek等技术驱动下,运用 AI、OCR等技术全面赋能投研、营销、运营、风控合规四大业务,不断提升数字化经营服务能力。
在多元业务布局方面,钟文岳提出“以权益投资为本”的发展思路,同时发力养老金融、被动指数与公募REITs等业务。这一战略选择契合招商基金过往的发展根基与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毕竟权益投资业务始终是衡量一家基金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尺,招商基金若想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在主动管理能力上实现突破。
而在养老金融领域,招商基金作为业内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养老金一、二、三支柱全部投资管理牌照的基金公司之一,具备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近年来,随着个人养老金政策的逐步落地,公司已打造出养老金融业务品牌“养老有招”,并推出多只养老基金产品,据官网信息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其养老金业务管理规模近4400亿元。
在被动投资方面,招商基金已形成“宽基+行业+策略”的全产品线布局。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ETF产品数量已达44只,总规模达408.98亿元,相较于2021年的14只基金、53.69亿元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此外,在公募REITs这一新兴领域,招商基金虽属“新玩家”,但表现不俗——在2024年9月至12月期间,公司连续发行3只公募REITs产品,目前总规模达到56.34亿元,在行业中位列第8名。
至于客户服务层面,钟文岳特别提到要聚焦客户需求,推动“产品销售”向“投顾服务”模式转型,并打造具有招商特色的基金投顾体系。这一转变是应对行业由“卖方销售驱动”向“买方投顾驱动”演进的必然选择。当前,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开始重视客户陪伴和服务体验,试图通过提供定制化、长期化的投资建议来增强用户黏性。招商基金在此前已启动相关试点,2021年10月公司正式推出“招财乐”投顾服务品牌,并于同年12月上线天天基金,实现全面展业。
综合来看,钟文岳的“三把火”与招商基金现有的战略布局高度契合。然而,这份战略蓝图的背后仍有诸多细节尚未解答:例如在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公司如何在保持固收优势的同时突破权益投资瓶颈?面对头部公司形成的“权益巨头”品牌认知,招商基金该如何建立差异化竞争壁垒,并获取投资者信任?当行业进入费率下行周期,公司又该如何平衡规模与效益以扭转净利润下滑趋势?
这些问题,依旧是钟文岳及招商基金需要深入思考并亟待解决的关键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