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深蓝财经
撰文 | 郑婷
外卖市场全面上演“三国杀”后,美团一季报格外受关注。“反内卷”成为关键词。
财报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美团各项业务稳健发展,实现季度营收866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新业务的经营亏损也从去年的28亿收窄至如今的23亿。
不过,相对于一季度的成绩,外界更关注的是美团未来的表现,是否能继续保持稳健。尤其是第二季度以来,京东、饿了么等外卖平台各自发起百亿补贴入局后,对美团到底将产生多大的影响?是否会打断美团连续数个季度的稳健业绩?更进一步,原有的外卖行业格局是否会重新划分?
面对外界的疑问,美团CEO王兴在财报电话会上回应,“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赢得比赛。”同时也表示,市场竞争有助于促进行业发展,目前行业中存在非理性的补贴和内卷,认为低质低价的“内卷式”竞争长期来看不可持续。
王兴表示,中国外卖行业已经发展到新阶段,美团会积极提倡反对行业内卷,进一步帮助商家简化营销,降低经营负担,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1
美团有自己的节奏
在京东强势入局外卖、饿了么也随之加入这场补贴大战后,美团很淡定,让人一下子摸不着头脑了。
随着美团Q1财报的发布,大家总算知道:美团一直有自己的节奏。
美团的淡定,其实也是吸取了之前与抖音外卖大战的经验。
早前有市场人士分析到,抖音团购加速了年轻人到店团购的渗透,而美团到店业务也因此收益,得到增长:
2022年美团到店GTV下滑6%,增速首次负增长;但2023年,随着抖音生服猛攻到店,美团GTV暴增107%。
或许正是如此,面对今年新选手京东外卖的强势入局,美团反应反而变得更“稳重”了。因为,美团已经看透外卖行业竞争胜出的关键,并不是短期的流量补贴,而是持续的生态建设。
面对今年外卖大战,美团持通过精细化的运营策略、供给侧的创新,提升用户粘性和购买频次,带动美团外卖业务的健康增长。
供应端的商家方面,美团通过在餐饮外卖中推出了 “神抢手”“品牌卫星店”等创新产品,为中小品牌商家提供精细化运营。尤其是“品牌卫星店”模式进展显著,截至一季度,美团已助力480多个品牌开出3000家高品质的品牌卫星店,为用户提供了多元的优质外卖供给,更有效助力品牌商户探索新的增长机遇。
用户方面主要就是会员系统。去年美团推行的“神会员”体系,将原来外卖的神券体系向到店业务延伸。而今年3月底,在京东外卖加大百亿补贴力度后,美团宣布将会员体系进一步升级,首次将吃、住、行、游、娱、购、医等全生活场景业务整合进一套会员体系中。目前已接入包括“神券”权益、酒店权益、出行权益、生活权益等权益,更多类别的新权益正在陆续接入中。
“用的越多,等级越高,权益越多,省的越多”,不同等级的会员享受的“神券”年卡,成为美团应对京东、饿了么百亿补贴价格冲击的重要手段。
美团这一系列动作,效果是立竿见影的。2025年第一季度,美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各项业务稳健发展,实现865.57亿元营收,同比增长18%。其中,美团的核心本地商业实现643亿元营收,同比增长17.8%;新业务亏损同比继续减至23亿。
此外,随着服务消费增长加快,美团到店业务持续拓展供给,截至3月底,美团闪购累计交易用户数超5亿,非餐饮品类即时零售日单量已突破1800万单。年活跃商户数同比增长超25%。
2
不搞无意义的内卷,要行业生态共赢
这次美团财报电话会中,美团CEO王兴表示,低质低价的“内卷式”竞争不可持续,美团倡导反对行业内卷。并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赢得比赛。那么,美团究竟要如何靠反内卷,赢得竞争?
美团的答案是:生态建设,行业共赢。
这从美团这次财报主题也可以看出,从2024年Q3以来,美团的财报主题,逐渐从“数字背后的生态伙伴们”转变为“推动行业生态共赢”:从落地骑手养老保险升级骑手保障、保障食品安全、到即时零售、助力商家增效,再到弘扬传统文化、助力实体门店增长、助力乡村教育......美团正在同各方合作伙伴一起,描绘一副生态共建的美好蓝图。
外卖大战旷日持久,业内人士早就看出,这场外卖大战的胜负并不单纯在于补贴力度的强弱,争夺短期的流量,而是谁能真正读懂用户、优化体验、推动行业共赢。
平台大战,首先切实享受到福利的总是消费者,随着外卖行业的成熟,如何确保商户营商和庞大骑手群体的权益,成为近年来社会乃至上层都更加重视的问题。
作为行业头部企业,美团也在持续保障骑手的权益。2024年底2025年初,美团密集推出了算法公开、防疲劳机制、取消超时扣款等一系列措施,给骑手减压,保障骑手的权益。
此外,在相关部门指导下,美团以政策导向和骑手诉求为基础,积极研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方案。自2022年7月美团试点“新职伤”,已在7省市为近700万骑手缴纳了15亿元的保费,预计明年底推广至全国。今年4月初,美团推出更符合骑手特性的养老保险补贴方案,并开启试点。5月初,参与试点的骑手已收到美团提供的现金补贴。在今年年内,美团还将扩大试点范围,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方案。
权益得到保障的同时,骑手们的收入也在稳步提升。据美团披露,今年第一季度,全国范围内全体高频骑手的月均收入在7230元至10100元之间。其中,乐跑骑手月均收入甚至能达到9836元~12593元。
在商户侧,美团外卖从商家助力金、营销简化、经营减负、评价体系升级等多角度,推动行业“反内卷、促公平”。美团去年推出的首个“十亿助力金计划”正持续落实,至今年4月底,已覆盖超18万餐饮商家。
在业绩电话会后,关于王兴所说的“不惜一切代价”,可以对应到美团的承诺是:继续加大对生态体系的建设投入,倾听骑手切实诉求,不断落地和完善骑手权益保障;通过数字化创新,支持全国范围内合作商户健康发展,促进消费提质升级。
对此,美团表示,未来三年,美团将投入1000亿元,扶持行业内各类商户并激发用户需求,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
3
跳出池塘,去更广阔的大海
高质量发展是近年来各行各业都面临的议题。美团到底该如何走上高质量发展?
一个普遍的答案是:科技赋能生产力升级。
AI是近年来各行业的生产力升级转型的主旋律。服务行业的美团也不例外,今年3月,王兴首次向外界透露了美团的AI策略,包括AI在工作中的应用、AI在产品中的应用以及构建美团内部大语言模型。此外,美团还通过战略投资支持机器人、无人驾驶等前沿技术的发展,推动AI在即时配送领域的应用。
财报显示,美团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第一季度,美团研发投入58亿元,同比增长15%。
而出海,去更大的市场,则是另一个答案。
此前在国内“卷生卷死”的电商、新能源汽车企业,近年来纷纷跳出低质内卷,开始积极出海。这给了美团启示:与其在国内互相厮杀,搞得你死我活,不如跳出去更大的市场。出海,成为本地生活和即时零售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
早在此前“双雄”争霸格局之时,美团就已经有了出海的计划,这也是美团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企业出海不同,美团本质是做服务,这也意味着我国企业的出海,已经从商品出口、投资设厂,升级到服务出海的全新阶段。
5月12日,王兴与巴西总统卢拉共同出席了“中国-巴西商业研讨会”,两人不仅留下一张合影,还同见证了一笔10亿美元的大单:美团宣布正式将其旗下外卖服务Keeta引入巴西,并计划5年内在巴西投入10亿美元支持该项目的发展。
刚进入中东市场没多久,又大举进入巴西市场,美团出海节奏的加速,引起的外界的瞩目。
这次的业绩会上,王兴也对此做出了回应。他表示,美团从长远来看注定要成为一家全球化公司,但我们并不急于求成。我们会仔细评估每一个机会,进入新市场的决策是通过综合分析做出的,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市场的当前规模、潜在规模,以及当地市场结构,“因为进入一个市场时,我们需要确保能够成为行业第一或第二,否则将意义不大。”
美团从2023年开始出海,首先一站便是香港,目前,其海外业务Keeta已在中国香港成为最大的外卖平台。去年9月,又正式进入沙特阿拉伯,短短4个月时间就成为该市场第三大外卖平台。市场检测机构Sensor Tower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Keeta 在沙特苹果应用商店下载量达360万次,居免费榜第一。按照这个进度,成为第一或第二,也只是时间问题。
沙特市场的成功俨然证明,香港的成功案例,已经能成功复刻套用在其他海外市场。这也成为美团出海加速的底气。
此外,科技,也成为美团加速出海节奏的另一个推动力。比如美团自研第四代无人机,不仅已经在国内获批中国全境载货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去年12月,还获迪拜民航局颁发的BVLOS无人机配送商业运营资质证书,成为该地区首家获许开通无人机常态化配送服务的科技公司,为美团快速打开迪拜市场,做出重要贡献。
截至3月底,美团无人机已在深圳、北京、上海、迪拜等城市开通55条航线,累计完单超52万笔。
4
结语
从2013年正式进入外卖市场到如今,美团一路见证了中国外卖行业的萌芽、发展与成熟。13年过去,中国外卖行业早已经走出野蛮生长,正如王兴所言:“行业已经不可能再回到过去那种激进补贴驱动的竞争模式。”
以品质、服务取胜,全行业生态共赢的高质量发展,才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这也是美团作为行业头部玩家,一直在推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