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质生产力”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深圳,这片平均每平方公里孕育着超1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热土,正以领跑者之姿,加速构建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从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0年全国居首,到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跃升至6.46%,再到“20+8”产业集群的宏大布局……深圳的创新密码,深植于数以万计“铺天盖地”而又“顶天立地”的科技企业之中。这背后,是真金白银的持续投入与远见卓识的战略定力。2024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高达2236.61亿元,增速达18.9%,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并首次实现研发投入总量、强度雄踞全国城市“双第二”,其中企业研发投入总量更是居全国城市之首。
巨大的投入催生了澎湃的产业动能。2024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突破42.3%,以“20+8”产业集群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正成为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然而,科创之路并非坦途。高技术、高成长、高风险、轻资产的“三高一轻”特征,宛如一把“双刃剑”,在赋予企业无限潜力的同时,也让它们在融资路上时常遭遇传统金融模式的门槛。如何为这些承载着未来的“硬科技”企业注入耐心资本与澎湃动能?这既是时代给予深圳的“考题”,也是金融“国家队”必须扛起的使命。
作为深度融入这片热土的金融主力军,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闻令而动,以先行者的魄力,系统性重构科技金融服务范式,用一份“识科技、懂未来、全周期、产融通、数智化”的“工行答卷”,为深圳新质生产力的奔涌向前,注入了强劲的金融动能。
铸造“识科技”的专业军团:
从源头构建适配新质生产力的组织架构
服务科技创新,首先要有一支能与科学家、工程师“同频对话”的金融队伍。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深谙此道,早在2018年便在集团内率先成立首家科技金融中心,先行先试。
这并非简单的挂牌,而是一场深刻的组织变革。近年来,工行深圳市分行持续迭代,形成了顶层由行长挂帅的科技金融委员会,横向以“战略客户部+科技金融中心+普惠金融部”协同,构建起覆盖“大中小微”的全周期“接力式”服务链;纵向则以“科技金融中心+科技支行+科技网点”为单元,织就了一张深入产业肌理的多层次服务矩阵。
正是这支“专业军团”,支撑起了跨越周期的稳健增长。截至2025年5月末,工行深圳市分行科技型企业融资余额已突破1600亿元,服务的信贷客户超过5000户,近五年融资余额与信贷户数年均增长率分别超过20%和70%。这组数字,是其专业服务体系结出的硕果,也是其深度赋能深圳科创生态的有力证明。
擦亮“懂未来”的价值慧眼:
从“押得住”到“看得准”的理念之变
对于科技企业而言,最大的资产不是厂房设备,而是写在专利证书里的核心技术、凝聚在研发团队里的“最强大脑”。传统的、依赖抵押物和财务报表的信贷评价体系,在这里常常失灵。
工行深圳市分行果断破局,将信贷评审的理念从“押得住”彻底转向“看得准”。其独创的“三位一体”特色评审机制,弱化了对当期营收、利润的考核,将聚光灯打在企业的人才结构、研发能力、投资人认可度、知识产权含金量等更能反映未来价值的维度上。
深耕光电子领域二十余载的LC科技,便是这一理念的受益者。作为国内少数掌握光纤激光器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的“小巨人”,其产品不仅打破海外垄断,更深度参与了“嫦娥探月”等国家级项目。然而,其“硬核”的技术实力,非专业人士难以看透。依托工行专业的评审机制,从分支行联合尽调到中台派驻审查,再到科技金融贷审会“一锤定音”,整个授信流程仅用时不到15个工作日。这背后,是工行对激光产业上下游的深度走访与研判,更是其“看得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底气。
如今,工行深圳市分行的服务版图已覆盖激光全产业链,从HMX激光到JPT光电,从CX激光到DZ激光,一张服务“制造业当家”的金融网络已然成型。今年以来,其分支行专业团队已协同走访前沿硬科技企业超221户,信贷转化率高达60%以上。
打造“全周期”的产品矩阵:
从研发投入到研发产出的多元赋能
如果说“看得准”是前提,那么丰富的产品工具箱就是将“认可”转化为“支持”的关键。工行深圳市分行聚焦科技企业股权和知识产权两大核心资产,打造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创产品族群”。
知识产权,不再是沉睡的资产。从落地深圳首笔著作权质押融资,到推出标准化的“科知贷”,工行深圳市分行让“知本”变成了“资本”。港资企业ZS科技的经历尤为典型。面对港资背景在境内融资的难题,工行深圳市分行协同专业机构,创新性地以其香港母公司在境内授权的专利作为质押,成功落地广东省首笔跨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这一实践,为深港两地科技要素的跨境流动与融合,提供了全新的金融范式。
此外,无论是支持研发投入的“研发贷”,还是助力产业整合的“并购贷”;无论是面向园区的“园区e贷”,还是线上化的“信e贷”,一个多元、立体、适配性强的产品矩阵,正陪伴着无数科技企业,从初创走向成长,从成长走向壮大。
构筑“产融通”的科创生态:
从债权融资到“四链融合”的生态之变
金融服务,不止于信贷。在广东省大力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工行深圳市分行积极破圈,依托集团资源,着力打造一个链接政府、资本市场、投资机构和产业资源的“科创朋友圈”。
与深交所常态化联合举办的投融资路演,是这个生态圈中最活跃的场景之一。截至目前,超过20场路演,已累计帮助超120家中小科技企业对接全国投资机构,实现了银行信贷(债权)与风险投资(股权)的有效联动。这不仅是为单个企业寻找资金,更是在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推动“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这也是广东、深圳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
深圳既是“科创之都”,也是“金融科技之都”。工行深圳市分行本身,就是这场数字化变革的深度参与者和受益者。
面对科技企业量大面广、尽调耗时、风控要求高的经营难点,工行深圳市分行组建专项攻坚小组,引入多维度数据,打造了贯穿业务全流程的数字化平台。深耕生命科学仪器领域的RWD科技,其产品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技术壁垒极高。在工行开发的数字化模型中,该企业被精准识别为系统重点推荐客户。基于模型提供的准入信息,后续流程高效运转,企业不仅快速获得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还匹配了个性化的国际结算与代发工资方案。
自去年末上线以来,该数字化平台已高效审批新拓展的前沿硬科技企业超过130户。这不仅是工行业务效率的提升,更是其以“科技之力”服务“科技企业”的生动写照。
风好正扬帆,金融当有为。从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到深圳建设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铿锵步履,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的每一次探索与实践,都与这座城市的脉搏同频共振。
展望未来,这支金融主力军将继续以专业的服务、创新的产品和开放的生态,为深圳乃至大湾区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奔涌,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与“工行力量”。
文:严兆鑫 曾陈 制版:李芷琪 邹虹香 黄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