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稀土问题已经成为了悬在美国头上的一把利剑,在两轮中美谈判中,特朗普政府都牢牢咬住稀土问题不放。而这个时候,一些有意与美国靠近的国家也看到了机会,他们想借稀土跟美国人做做生意。只不过,我们没想到的是,这些国家中居然有一个咱中国的友国:印尼。
印尼的经济算盘:稀土合作背后的利益驱动
印尼突然提出与美国合作稀土项目,这背后是一笔精打细算的经济账。作为东盟最大的经济体,印尼拥有全球第五大稀土储量(1200万吨),但长期面临开采技术落后、产业链不完善的问题。
中国虽然是印尼最大的贸易伙伴,但在稀土加工环节,印尼仍需依赖中国技术——例如印尼现有稀土加工厂的磁体代工资格证,正是由中国稀土集团发放的。这种技术依赖让印尼在与中国的合作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而美国抛出的合作方案,恰好击中了印尼的痛点。根据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符合条件的矿产出口可享受高额绿色补贴。印尼经济统筹部长艾尔朗加直言,希望通过与美国共同投资稀土项目,将镍矿和稀土出口纳入该法案框架,从而获得稳定的资金流入。
这种利益诱惑对印尼极具吸引力:印尼镍矿储量占全球22%,但长期以原矿出口为主,利润被国际市场挤压。若能通过美国补贴提升精炼产品比例,印尼有望在新能源产业链中占据更有利位置。
更关键的是,印尼正面临经济增长压力。为实现8%的GDP增长目标,印尼急需外资注入。中国虽在印尼投资了59亿美元的电池生产中心,但美国承诺的稀土合作可能带来额外的技术转移和市场准入。例如,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已计划投资150亿美元参与印尼低碳转型,这种“双轨合作”模式让印尼看到了左右逢源的机会。
地缘政治的摇摆:在中美之间寻找平衡点
印尼此举并非单纯的经济选择,而是其“大国平衡”外交策略的延续。作为横跨南海的关键国家,印尼长期在中美之间保持谨慎中立。2023年美国防长访印尼时力推36架战斗机交易,而印尼转头就与中国恢复联合军演,这种“脚踏两条船”的策略贯穿其外交始终。
此次稀土合作,印尼同样在打“战略平衡”牌。一方面,印尼需要中国的投资和技术来实现“资源下游化”目标——中国在印尼的镍矿开采和电池生产项目,已帮助印尼建立起从矿山到成品的完整产业链。
另一方面,印尼又不愿完全倒向中国,担心过度依赖会削弱自身议价能力。美国的介入,恰好为印尼提供了一个“战略对冲”工具。正如印尼海洋与投资统筹部长卢胡特所言:“我们需要多元化合作伙伴,避免被单一国家绑定。”
此外,印尼还试图通过与美国合作提升自身在东盟的话语权。近年来,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在稀土领域动作频繁,印尼若能借助美国资源快速提升产能,有望巩固其东盟“领头羊”地位。这种区域竞争意识,在印尼总统普拉博沃强调“成为东南亚唯一全链条电池生产国”的表态中尤为明显。
中国的应对挑战:如何化解稀土困局
面对印尼的“变心”,中国并非毫无还手之力。首先,中国掌握着全球88%的稀土精炼技术,即使印尼与美国合作开采原矿,最终仍需依赖中国加工。例如,印尼目前唯一的稀土加工厂估值暴涨60亿美元,正是因为获得了中国发放的磁体代工资格证。这种技术垄断让中国在产业链上游占据绝对优势。
其次,中国通过“以投资换资源”的策略,已深度嵌入印尼经济。宁德时代在印尼的电池生产中心,不仅带动3.5万人就业,还计划建设配套海港和基础设施。这种“捆绑式合作”让印尼难以承受与中国翻脸的代价。正如印尼官员所言:“中国资本的退出将导致印尼镍矿产业崩溃。”
更重要的是,中国正在推动稀土供应链的“去中心化”。通过与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签署矿产协议,中国已建立起多元化的资源网络。同时,中国加快国内稀土开采技术升级,例如开发无镍电池技术,进一步降低对印尼资源的依赖。这种“两条腿走路”的策略,让中国在应对印尼合作时更具弹性。
不过,中国也需警惕印尼的“投机心理”。印尼此次与美国合作,更多是为了在关税谈判中增加筹码,而非真正转向西方。正如印尼总统佐科在雅万高铁通车仪式上强调的:“中国仍是印尼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中国应继续加大对印尼的技术输出和投资,同时通过RCEP框架强化区域供应链整合,让印尼在经济利益上与中国深度绑定。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印尼在中美博弈中彻底倒向美国。
信息来源:中企参与的印尼镍资源和电池产业链项目奠基 2025-06-29 中国新闻网
上一篇:庄园芳任兴全基金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