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华博商业评论
邮箱 | hbsypl2023@163.com
6月30日,香港交易所的电子屏上,IFBH Limited的股价数字不断浮动。27.8港元/股的发行价,首日高开近58%,市值一度接近120亿港元,截至收盘暴涨42.09%,市值突破100亿港元。
这场资本狂欢的背后,是一家仅有46名员工的公司——其销售、研发、供应链团队加起来不足50人,却在2024年创造了1.58亿美元营收。这家“轻到极致”的企业,究竟是什么来头?
实际上,这家看起来很陌生的公司IFBH Limited,就是消费者熟悉的椰子水品牌if。其创始人彭萨克来自泰国的商业世家,家境颇为殷实,但彭萨克并不满足于继承家族产业,而是想开创一番新的事业。
2011年,他创立了General Beverage公司,专注于食品和饮料的制造与分销。2013年,彭萨克开始打造if椰子水品牌,General Beverage公司顺理成章地成为了if品牌的代工厂。
2015年,彭萨克带领if椰子水品牌进军中国香港,很快产品便实现畅销。看到了机遇的他,在2017年果断选择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同样大获成功。
根据招股书,从2020年起,if在中国内地椰子水饮料市场连续5年蝉联榜首,2024年市占率达到约34%。业绩方面,2023年和2024年,if的营收分别为0.87亿美元和1.58亿美元,同比增长80.3%;毛利分别为0.30亿美元和0.58亿美元,同比增长90.7%。该公司在招股书中坦言,“我们92%的收益来自中国内地客户。”
if的爆发力,让资本市场的热情骤然聚焦在这个品牌上。IFBH披露的数据显示,香港公开发售最终有23.6万人参与打新,资金超额认购倍率达2682.35倍。
在11家基石投资者中,出现了瑞银集团、南方基金、广发国际、工银理财等知名机构的身影,释放出强烈的市场信心。同时,招股书显示,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持有30%或以上股权的道合承光私募出现在股东名单中,再次引发市场遐想。
然而,资本狂欢的表象下暗藏危机。得益于极致的轻资产运营模式,if能以最少的人力资源迅速扩张开来。截至2024年底,IFBH在全球仅有46名全职员工,其中,销售和营销人员20名,财务、人力资源和行政合计15人,仓配管理团队6人,产品研发团队仅5人。
不过,这种轻资产模式的脆弱性同样显著,当泰国去年遭遇高温导致椰子减产时,if被迫选择涨价,却遭遇其他品牌的低价围剿,if的先发优势在资本加持的竞争中摇摇欲坠。46人团队能否守住资本筑起的高塔?
更深的隐患埋藏在产品源头。今年“3.15”期间,《界面新闻》推出了一篇《9.9元每升的100%椰子水安全吗?》的文章,直指国家标准缺失、100%椰子水成分存在争议的问题。if虽未卷入风波,但其代工模式对品质控制的薄弱性令人忧虑。
在这场资本与实业的博弈中,IFBH的命运将取决于能否在轻资产模式与供应链安全之间找到平衡。当百亿市值的光环褪去,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